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对某公司煤低温干馏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能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烟气余热回收方案,以及利用螺杆膨胀机回收半焦煤物理潜热发电的方案,最后给出了能效分析及提高能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工业余热资源丰富,余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必将对我国能源结构的改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具有结构简单、适用热源温度范围广、余热回收效率高等优点,ORC发电技术已成为余热回收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针对低温余热ORC发电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工质研究,完成了发电目标为20 kW、以向心透平为膨胀机的低温余热ORC发电系统试验平台的设计,并完成了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的设计.20 kW (小功率)向心透平的设计,扩大了低温余热ORC发电系统的应用范围,促进了余热资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洗浴废水余热利用率低的现状,就如何提高废水余热利用率,提出了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改造方案.分析了废热回收的利用效率及经济性,以及浴池余热回收和利用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采用该方案可减少燃气燃料40%,节省运行费用30%.  相似文献   

4.
程文明  李家飞 《科技资讯》2012,(33):113-113
利用水泥生产工艺中的中、低温废气进行余热发电,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是当前国家缓解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从DCS系统的网络结构分析和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入手,综合分析西门子PCS7在余热发电DCS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轧钢加热炉汽化冷却系统及所生产蒸汽的利用情况,并针对目前低压蒸汽发电技术发展现状,探讨如何利用该系统或工业生产中类似余热回收系统生产的蒸汽用于发电。分别从转换机械选择、发电机选取、并网方式设计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压差发电、全压发电两种蒸汽使用方案,分别计算了它们的发电功率及经济效益,并对这两种方案的适用场合进行了介绍。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低温余热资源高效利用扩展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赵晴 《科技资讯》2011,(16):145-145
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余热发电是综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一个重要方法。垃圾焚化和发电结合,在注意社会效益的同时,应注意经济效益。提高余热利用发电效率是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垃圾处理和余热利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温排水余热利用形式单一、总体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对中国核电站温排水余热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阐述了生态工程及生态设计的概念、相关原理及温排水余热综合利用工程与生态设计的结合点,得出温排水余热利用生态设计的最终成果形式是一种以利用温排水余热为主要目的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同时也是以核电厂及“优选利用途径”为核心的行业类生态(工业)园的结论.结合生态工程理论及生态设计的理念,根据中国北方某典型电厂的厂址环境特征及其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环境规划和工业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初步选定相应的“优选利用途径”为“海水淡化(RO(反渗透膜)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典型厂址余热综合利用方案的生态设计及方案评价.  相似文献   

8.
青铜峡铝业集团电锻煤炉是耗电将煤转化成无烟煤的设备,其排烟温度达到590℃,高温烟气排放导致大量余热的浪费.本文根据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特点及其发电性能,研究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对电锻煤炉余热的回收利用,并设计计算电锻煤炉的余热发电.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船舶余热进行利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结合船舶烟气余热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加装在船舶柴油机排烟管上采用热管强化传热的两级温差发电装置。通过建立温差发电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设计了实验系统并搭建实验平台。实验后分析实验数据并验证两级温差发电装置利用余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两级温差发电实验装置热端温度为473 K时,其输出功率最大可达到250 W,热效率为5.37%,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相比于单级温差发电实验装置4.04%的热效率提高了32%,证明了利用该装置对船舶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王斌斌 《河南科学》2014,(10):1976-1979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的需要,根据钻井柴油发电机使用过程中能耗的组成,以及温差发电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针对柴油发电机的余热回收利用方式,将温差发电技术应用到钻井柴油发电机的余热回收利用中.通过对现场数据的分析,利用柴油发电机余热温差发电技术,将会在钻井过程中起到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具有环保的效果,有利于在国内钻井行业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多目标供能系统(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两种以氢为能量载体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多目标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新构思,分别利用太阳光直接分解水制氢及太阳能高温集热(或高温燃料电池排气余热)分解生物质和水制氢,并与高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以及后续的供热,制冷,调湿等子系统共同构成高效,无污染的可以供氢,供电,供热,供轴功的多联产综合供能系统,简要分析了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氢的有关理论与技术,报道了本室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与超临界水生物催化气化制氢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水源热泵技术、水源空调系统组成及主要技术,并将水源热泵方案同其他方案进行比较,以下元村安居小区为例,指出采取水源热泵是最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借助空间坐标变换,把移动区域模型转化为固定区域模型,通过构造显式和隐式两种有限差分格式求解热源周期振荡条件下的一维融化问题.对所构造的两种差分格式分别研究它们的数值稳定性,比较它们的计算量和计算效率;应用这两种差分格式分别数值模拟融化过程中移动边界的运动及液态介质内温度场的分布.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差分格式的数值结果吻合得非常好,而隐式差分格式的计算效率要明显优于显式差分格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钢铁烧结余热回收过程中的热交换效率优化问题,引入锅炉有效产热量的概念,用于评价余热发电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出基于中压锅炉有效产热量优化的余热回收过程操作参数设定方法.首先应用BP神经网络对中压锅炉有效产热量进行预测,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有效产热量优化模型;然后采用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优化模型,得出有效产热量最大时中压蒸汽温度和环冷机速度的优化设定值.基于工业运行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使烧结余热回收系统的有效产热量平均提高5%左右,从而提高余热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烧结余热回收存在的余热利用率不高、生产不稳定的难题,采用分析方法对某钢铁厂烧结余热回收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评价系统运行效率的效率模型,并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系统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效率优化模型,并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根据不同入口余热资源量动态地调整蒸汽参数设定值,从而增加系统对变工况运行环境的适应能力.基于工业运行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动态优化法可使烧结余热回收系统的效率提高4%~11%.  相似文献   

16.
Prospects of Anaerobic Diges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manag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the challenge of organic waste disposal is even more serious.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 tics of traditional waste disposal technologies and the subsequent secondary pollution, anaerobic digestion has various advantages such as reduction in the land needed for disposal and preservation of environ- mental quality. In light of the energy cris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otential production of biogas from bio- waste through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the problems incurred by the waste collection system,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Use of biogas in a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system is also discussed. Finally, the advantages of anaerobic digestion technology for the Chinese market are summarized.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is suggested to be a promising treating technology for the organic wast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内燃机整体热功转化效率的技术手段,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的内燃机余热回收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常来讲,组织合理的ORC的最关键的技术在于选择合理的循环工质和合适的膨胀机。对于车用内燃机余热回收,同时需要考虑内燃机的运行工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烟气流量和温度的变化,以对余热回收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内燃机排气进行余热回收,在不同软件环境下建立一维详细内燃机子模型和有机朗肯理想循环子模型,并将其进行耦合,达到根据内燃机工况变化进行准动态模拟的要求。通过对水,R123a和R245fa三种不同循环工质的考察发现,利用水作为循环工质具有最高的热效率,然而由于水是湿工质,大多情况下不能产生过热蒸汽,因而不适于作为余热回收的工质。对于两种有机制冷剂,R245fa比R123a具有更高的循环效率。通过对WHSC循环准动态模拟显示,需要对ORC的工质流量根据内燃机工况进行控制。通过目前较简单的控制,循环总效率可提高8.1%。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方某宾馆空调系统冷热源改造工程,提出了3种冷热源选择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比较得出了适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干法粒化后的高炉渣颗粒余热回收工艺主要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由于空气的比热容小从而导致热效率低,因此,提出用自流床余热锅炉来回收高温炉渣颗粒的余热.基于CFD软件,将流动的颗粒当作连续的黏性流体,建立了一个三维数学模型,对颗粒绕流圆管传热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颗粒入口速度、水入口速度以及水入口温度对余热锅炉换热效果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大颗粒和水入口速度,可提高换热效果;增大水入口温度,传热系数没有变化,但热回收率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