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了以大环草酰胺配合物NiL为配体的四核Ni3Tb稀土-过渡配合物[Tb(NiL)2(CH3OH)3](ClO4)3·5CH3OH,并利用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电子光谱等多种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对称群为P=1,a=1.5081(3)nm,b=1.5132(3)nm,c=1.7446(3)nm,α=82.512(11)°,β=70.095(6)°,γ=84.185(10)°,Z=2.  相似文献   

2.
1,3-二氨基硫脲双缩邻香草醛,偏钒酸铵,乙二胺,加入吡啶,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合成一种新的[V(Ⅳ)O{salen(3-OMe)}2(CH3OH)].H2O配合物,并进行了红外和晶体结构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为:a=0.671 50(14)nm,b=0.965 20(19)nm,c=1.600 7(3)nm,α=100.715(3)°,β=101.587(3)°,γ=94.787(3)°,V=0.990 7(3)nm3,Z=2,Dc=1.486 g.cm-3,μ=0.545 mm-1,F(000)=462,R1=0.034 8,ωR2=0.066 6,配合物中钒中心为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3.
详细研究了[Re2(CO)10]在TMNO·2H2O的作用下与配体MeN(CH2CH2OH)2的反应,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一已烷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Re(I)单核配合物fac-[Re{η^3-MeN(CH2CH2O)(CH2CH2OH)}-(CO)3]。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1H NMR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SMARTCCD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在此晶体结构中,每个铼(I)阳离子与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羰基六配位构成变形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二苯乙醇酸、邻菲罗啉(phen)、高氯酸锌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Zn(phen)2[(C6H5)2C(OH)COO]2。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5912(4),b=1.13381(17),c=1.7457(3)nm;β=1123.697(2)°,V=4.2671(11)nm°,Dc=1.370g/cm^3,Z=4,F(000)=1824。最终GooF=1.005,最终偏离因子R1=0.0367,wR2=0.0834。晶体中锌原子与2个邻菲罗啉的4个N原子及2个二苯乙酸根4个羧基氧原子中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锌(Ⅱ)配位聚合物[Zn(absa)(pcih)](CH3OH)(1)(Habsa=4-氨基酸苯磺酸,Hpcih=2-吡啶甲醛异烟酰腙),并研究了配体Hpcih及锌(Ⅱ)配合物的生物抑菌能力以及促进玉米幼苗生长的生物活性作用.结果表明,Hpcih及[Zn(absa)(pcih)](CH3OH)在较低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并且对植物玉米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对氯苯甲酸3-羟基-4-(3-羟基-3-对氯苯基丙烯酰)葫E酯和六水氯化钴为原料,在微波辅助作用下,固相合成了对氯苯甲酸3-羟基-4-(3-羟基-3-对氯苯基丙烯酰)-苯基酯合钴(Ⅱ)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及单晶X射线法对目标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参数:α=0.69450(5)nm,b=1.311610(12)nm,c=1.484090(13)nm,α=105.812(2)°,β=102.4600(10)°,γ=105.326(2)°,F(000)=525,Z=1,V=1.19262(9)nm°,Dc=1.426g·cm^-3,Mr=1024.51,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527,Rw=0.1058,S=1.052,最终差值电子云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157nm^-3和-256nm^-3.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个水杨醛-1,2-丙二胺Sehiff碱锰(Ⅲ)单核配合物[Mn(salpn)(CH3OH)(4,4'-bipy)](BPh4).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1 7(3)nm,b-2.629 7(5)nm,c=1.358 1(3)nm,a=90 o,β=110.256(4)°,γ=90°.配合物中,中心Mn(Ⅲ)离子采取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4,4'-联吡啶和甲醇分子作为轴向端基配体与Mn(Ⅲ)离子配位,单核单元之间通过氢键作用构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3-吡啶-4-苯甲酸(HL)和Co(NO3)2·6H2O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雏链状钴配合物{[Co(L)2(HL)(H2O)]·H2O}n(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1.1362(2)nm,b=1.1688(2)nm,c=1.4104(3)nm,α=93.93(3)°,β=104.25(3)°,γ=116.81(3)°,Z=2,V=1.593(3)nm3,Mr=690.56,Dc=1.658/g·cm-3,μ=0.745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969,wR2=0.1616。配合物1呈现出一维分子钩双链结构,相邻链间通过O—H…O氢键相互作用组装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配合物[Mn(phen)3](ClO4)2.CH3OH,并用元素分析和IR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2999(7)nm,b=1.28361(8)nm,c=1.44948(9)nm,α=85.385(1)°,β=76.134(1)°,γ=69.890(1)°,Z=4;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37H37Cl2MnN6O9,Mr=834.9,中心金属离子Mn(Ⅱ)为六配位变形八面体构型。配合物通过1,10-邻菲口罗啉芳环间π-π堆积作用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了稳定的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Cd(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Cd^2+的配合物:[Cd(phen)(H2O)(C8H4O4).3 H2O]n(C8H4O4=邻苯二甲酸根).对该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14 19(12)nm,b=1.117 33(19)nm,c=1.341 1(2)nm,α=82.723(2)°,β=79.469(2)°,γ=83.681(2)°,V=1.039 5(3)nm3,Z=2,Dcalc=1.689 g.cm-3,F(000)=532,R1=0.041 2,wR2=0.091 2.在该化合物中,每个Cd2+的配位环境为变形八面体,在每个晶体中邻苯二甲酸根通过2个羧基氧连接2个Cd2+形成一维链状结构.2条1D链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具有1维双链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而一维双链配合物又通过与游离水的氢键作用形成2D网状结构.测定了配合物的UV,IR及荧光光谱,并对光谱进行分析指认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Eu(NAA),(2,2'-bipy)](NAA=萘乙酸;2,2'-bipy=2,2'-联吡啶),通过x-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荧光光谱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1506(15)nm,b=1.28762(16)nm,c=1.3144(3)nm,α=96.792(3)°,β=94.331(3)°,γ=115.843(2)°,V=1.8191(5)nm3,z=2。金属离子Eu(Ⅲ)与三个NAA配体和一个2,2'-bipy配体配位,处于九配位的单帽四方反棱柱构型中。配合物中存在点对面式和面对面式的两种π-π堆积作用共同构筑了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发光主要表现为金属离子Eu(Ⅲ)的特征发光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以肉桂酸为配体,合成了2种Ln(Ⅲ)的配合物[Pr(C9H7O2)3]n(1)和[Yd(C9H7O2)3]n(2)(C9H7O2=肉桂酸根),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和2均是以(C9H7O2)为桥连配体而形成的1D无限链状结构,但不同构.1是三斜晶系,R3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3 0(4)nm,b=2.2630(4)nm,c=0.7876(3)nm,α=90°,β=90°,γ=120°;2是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53 36(16)nm,b=0.784 21(11)nm,c=1.30222(18)nm,α=90°,β=94.371(2)°,γ=90°.在室温下测定了2种配合物固态粉末的IR光谱,UV-Vis-NIR光谱以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指认.这2种配合物IR光谱的主要谱带极为相似,它们的UV-Vis-NIR吸收光谱均表现出配体的&’&(跃迁吸收带和稀土离子的f)f特征吸收带.此外,重点讨论了它们的发光性质,尤其是配合物2在NIR区表现出Yb(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13.
以4-羟基肉桂酸(Hhca),1,10-邻菲啰啉(phen)与硫酸镉(CdSO4.8H2O)反应得到了一个结构新颖的单核配合物[Cd(phen)3]SO4.3(Hhca),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衍射等测试表征了它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它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 c,a=b=1.906 79(2)nm,c=2.542 8(3)nm,γ=120°,V=8.006 5(1)nm^3,Z=6,Dc=1.545 g/cm^3,F(000)=3 816,μ=62.7 mm^-1,R=0.037 3,wR=0.083 7,GOF=1.180.在该配合物中,Cd^2+与phen形成六配位的配位构型,与Hhca并没有配位.Hhca与阴离子硫酸根通过氢键作用,使配合物形成了三维超分子孔洞结构,[Cd(phen)3]^2+位于孔洞之中.更有意思的是,配合物的固体荧光谱在450-650nm展示了较强的宽峰,类似于白光发射峰,这可能与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及氢键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颖的三维网状配位聚合物[Ce4(tzda)6(H2O)10]。(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3724(2)nm,6—1.6653(2)nm,c-1.8152(3)nm,a=104.270(2)°,β=107.900(2)°γ=105.653(2)°,Z=2.在晶体结构单元中,存在有4个晶体学独立的Ce(Ⅲ)离子,4个Ce(Ⅲ)离子均与氧原子配位,其中3个为九配位,1个为八配位;配体阴离子tzda2-则展示了4种完全不同的配位模式,并通过这些配位模式将Ce(Ⅲ)离子连接成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此外,在室温条件下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对硝基苯甲酸为配体,合成了1种具有1D链状结构的Tb(Ⅲ)配合物[Tb2(C7H4NO4)6(H2O)4.H2O]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的不对称单元中包含2个不等效的Tb(Ⅲ)离子,Tb1为8配位,Tb2为9配位.在晶体中,Tb(Ⅲ)离子被对硝基苯甲酸根连成1D链状结构,其中,对硝基苯甲酸根采取3种配位模式,即螯合双齿,桥联双齿,桥联三齿.而1D链之间又通过3种类型的O—H…O氢键被连成2D氢键网络结构.在室温下,测定了该配合物晶体粉末的IR(红外)、UV-Vis-N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以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光物理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在可见光的激发下(λEx=488nm),表现出较强的Tb(Ⅲ)的特征发射,这主要归功于配体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4-氯苯氧乙酸、邻菲啉、Cu(NO3)2.3H2O为反应物合成了配合物[Cu(phen)2(H2O)](NO3)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4 2(5)nm,b=0.728 10(15)nm,c=1.661 4(3)nm,β=123.76(3)°,V=2.277 1(8)nm3,Mr=566,Dc=1.648 g/cm3,F(000)=1 152,Z=4,最终偏离因子R1=0.052 6,ωR2=0.143 1.配合物中Cu离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啉配体的4个N原子以及来自水分子的1个O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17.
以苯甲酸3-羟基-4-(3-羟基-3-苯基丙烯酰)-苯酯和醋酸锌为原料,在微波辅助作用下固相合成了苯甲酸3-羟基-4-(3-羟基-3-苯基丙烯酰)-苯酯合锌(Ⅱ)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及单晶X射线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参数:a=0.716 9(7)nm,b=0.939 8(2)nm,c=1.645 6(5)nm;α=106.584(2)°,β=95.591 0(10)°,γ=90.988 0(10)°;F(000)=456,Z=1,V=1.056 5(3)nm3,Dc=1.377g.cm^-3,Mr=876.19.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40 3,Rw=0.094 1,S=1.022.最终差值电子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82nm-3和-334nm-3.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Zn(bipy)(H2O)2SO4](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5434(5)nm,b=1.2706(6)nm,C=0.6699(8)nm,β=102.106(0)°,V—1.2847(4)nm^3,Z=4,Dc=1.828g/cm^3,μ=2.101mm^-1,F(000)-720。配合物中的金属锌离子与一个2,2’-联吡啶、2个水分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硫酸根形成一维直链,一维链再通过π-π堆积形成双链结构,双链结构通过O—H…O氢键扩展成二维网,二维网进一步通过C—H…O氢键构建为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Co(II),Ni(II)的氯化物和2-乙酰吡啶、乙醇胺为原料合成新型Schiff碱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测定。方法采用"一锅煮"法合成得到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23H22N4OCoCl2].(CH3CH2OH)(1)和[C23H22N4ONiCl2].(CH3CH2OH)(2)。结果根据结构分析推测,2-乙酰吡啶、乙醇胺在金属离子模板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反应,形成了新的Schiff碱配体。结论配合物的结构测定表明,新的N4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其中有3个N原子与金属配位,另有2个抗衡阴离子Cl^-参与配位,配位单元呈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MN3Cl2]。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Tb(Ⅲ)的配合物:Tb(phen)2(NO3)3.并对该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同时对该化合物的UV-VIS-NIR、I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并且以此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制成器件,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