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赫尔巴特的德育论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的。他关于道德基本要素、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因素和道德培养的方法的论述 ,是西方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开展亦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榕 《科技信息》2008,(35):167-168
审视我国过去和现在的道德教育,应当承认的是,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看,我国的道德教育在主流方面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中。要想打破这种模式,观念的更新是必要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从道德学习的实质、过程和目的对道德学习进行了阐释,帮助我们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反思。时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研究,赋予它新的时代感,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道德教育理论水平而且对于指导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道德教育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同时也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起来的优秀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着重对邓小平道德教育理论中的“四有”新人观、集体主义观和艰苦创业观与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相通之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邓小平道德教育理论固有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指出邓小平道德教育理论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同时更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扬弃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围绕着培养合格公民这个基本目标,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把道德理论研究和实验紧密结合。教学过程注重层次性和各科教学的渗透性,使道德教育从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转移到发展个体的道德思维和探究能力上,培养健全人格。这给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以极好的启好。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道德教育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同时也中华民族几乎年积累起来的的优秀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着重对邓小平道德教育理论中的“四有”新人观,集体主义观和艰苦创业观与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相通之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邓小平道德教育固有的民族和鲜明的时代特性,指出邓小平道德教育理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同时更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扬弃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的道德观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道德文化的精华融汇,是一种承先启后的道德观。由于缺乏传统道德资源作为理论基础,现代道德教育陷入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超越现代道德教育之路在于与传统道德资源对接,重建现代社会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7.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性压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封闭性、限制性阻碍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探究性道德学习则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并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孙大志 《科技咨询导报》2011,(5):152-152,154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模式的典型特征,也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性基础和要求.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背景下形成怎样的道德人格,它既是确立健康人性道德的根本标志,也是道德教育、品德养成和建成道德社会的保证.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多元多变,个别人身上出现耻感淡化、道德失范的情况下.深刻认识耻感文化,对于重塑青年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道德建设中 ,高校的道德教育承担着重要任务 ,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是高校道德教育只有进行变革 ,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 ,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道德建设的需要。这些变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道德教育观念的变革、道德教育方法的变革和道德教育内容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迪尔凯姆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着重回答"道德"与"德性"的构成,现代德性与传统德性的区别与沟通,现代道德教育的实施等至今仍引起关注并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鉴于此,对迪尔凯姆关于"道德教育"理论的介绍,至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进行了探索与论证,道德教育向"生活"回归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我们暂称这种模式为"道德教育‘生活’模式",文中对当代道德哲学、当代道德心理学、当代道德社会学的发展做了概述,并将"知性"模式与"生活"模式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对比论证,最后指出"生活"模式的出现是有其理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理解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传统德育把人看成是抽象的"现成"存在物这一理解方式的缺陷之后,论述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理解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基本理论依据这一命题,并指出正确理解"自由"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和王船山一个是理学的开山宗祖,一个是中国古代哲学集大成者,他们的德育思想有继承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三方面比较两者德育思想的异同,以期对将优秀传统德育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的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春 《科技信息》2008,(13):201-202
德育工作不是中国特有的。重视学生的德育是西方国家学校普遍的教育理念。他们把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称为“德育投资”。尽管近代以来西方德育思想纷繁复杂,流派纷呈,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社会适应理论、自律理论和德性理论三大类。本文分析了这三类理论的基本内涵,并就借鉴西方国家德育思想的合理因素,改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学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网络德育存在观念误区.缺乏有效的网络德育软硬件资源、高素养的网络德育专业师资队伍以及对中学生的适当心理引导,存在传统德育弊病及其现有德育工作机制的影响等问题.树立正确的网络德育观念,加快网络德育软件开发、创设网络德育场景,加强专业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德育水平,努力克服传统德育弊端,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心理辅导,构建一体化的网络德育体系是解决网络德育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运用对高校做好贫困生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应强化“人文关怀”的组织理念。  相似文献   

17.
把情境教育模式与模拟实验方法相结合,运用于德育课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德育实践尝试。这种尝试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理论,其提供了模拟实验可以追本溯源的哲学依据;现代脑科学的结构功能理论,阐释了模拟实验有效性的生理物质基础;心理学的移情理论,描述了模拟实验发挥作用的心理情感机制;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显示了模拟实验与现代西方教育学学习理论关于"情境性"学习意义的研究成果相一致;德育方法论的态度形成理论,揭示了模拟实验更符合德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在"以人为本"成为治国理政主导理念的今天,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提供了一种"学理资源"。因此,相关理论的研究者首先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扬弃",然后对当前高校德育低效的原因进行重新梳理,继而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下提出高校德育发展策略,即通过提升德育个体服务功能、更新德育的思维模式、强化德育发展性功能及营造德育的和谐环境等策略来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道德建设的基础在教育,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有实效保障。心理学是研究受教育者成长机制的主要科学,对掌握教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道德建设与心理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结合心理健康问题说明应用心理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