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是声情并茂的文学样式,它不仅饱含丰富的感情,而且极富音乐性.诗的艺术感染力既要用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情,陶冶读者的情操;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唤起读者的美感,拨动读者的心弦,使诗产生音乐效果.作为民间的诗、大众的诗的歌谣,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除了具有深刻的思想外,它的音乐美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歌谣的音乐美怎样体现出来呢?本文将从语言学、音韵学的角度作一探讨.(一)节奏的来源和表现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一是指它的节奏,二是指它的韵律,可以说,节奏和韵律是诗的生命,谈到诗的音乐美,不可能不谈到它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的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的角度对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 ,译者分别是朱纯深和王椒升。文章指出原文中最具特色的语言特征形美、音美和意美在英语中虽无法淋漓尽致地表现 ,但朱纯深却在形式美、音韵美和意蕴美等方面传达出原文的风格 ,使英文读者和中文读者一样能欣赏到朱自清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3.
邱绪萍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28-131
作为诗歌的衍生物,散文在音韵节奏方面的要求虽然没有诗歌那么严格,但同样也讲究音韵节奏带来的效果。散文也具备音韵节奏带来的音响效果,因此在英汉散文互译过程中,译者也应在理解、欣赏原文音韵节奏美的基础上,尽量在译文中传递其带来的效果。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英散文在音韵节奏方面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汉英散文互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分析二者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本文进而提出英汉散文互译中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许多中国当代散文中蕴含着作家各自独特的语言特色和风格,陈忠实在闲话桑麻中传达出了他的西部乡土散文语言淳朴浑厚的风格。《陈忠实散文选译》是中国文化尤其是陕西文化走向世界的有益尝试,译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转换手段巧妙地译出了原文的“味”。都说翻译是“戴着脚镣跳舞”,译者通过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等翻译转换技巧跳出了陈忠实散文这支“舞蹈”的节奏和韵律,展示了“舞蹈”的美。  相似文献   

5.
张丽 《科技信息》2010,(29):I0228-I0228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变为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的过程和结果。由于大部分的习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有的意思一目了然、有的意思在外、有的有很多层的意思,翻译时必须根据上下问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它的意义。王佐良先生说过:‘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译者在翻译习语的时候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语言意义,还要准确地阐述原作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两中语言文化的对比,尽可能的保持原文与译文的等效或等值,使得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如出一辙或大致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作为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合唱艺术,以音乐化的语言为造型手段,工具作细致的刻画。它借助歌词的诗情性、旋律的抒情性、和声演唱的多元化形象造型,来真正传达出丰富深厚的美韵。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意义是凭借语音来传达的,因而,在有声语言中,特别是在艺术语言中,如能正确地把握音色、音高、音长、音强的不同特征,恰当地运用语音技巧,不仅可以把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为语音结构有规律的重复和有规律的调配。比如,音节重叠,声韵重叠可使语音和谐悦耳;平仄交错,轻重变异,长短分明可使语音参差动听。汉语语音的修辞作用,是一种客观存在,本文把它提出来,希望引起同志们的注意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散文真挚亲切,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感染读者。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在翻译巴金的散文时,从不同的着眼点入手,如动词的翻译、文字节奏美的再现、否定表达的灵活处理等,再现了散文清丽、自然的风格,让译语读者也感悟到原文的美。  相似文献   

9.
传意强调透过语言层次、深入言语层面,使原文的意义和精神得到很好的传达;可接受性则注重译文的交流效果和译者作为交流的中介作用,强调译者处理好自身与读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诗歌在任何国家都被认识是思维的最高表达形式,有其特定的语表达形式和语言特征。因此,诗歌的翻译不仅在语意上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求传达原文的风格,表现原文的美感。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出了新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三美理论,并从三美角度对唐诗《江雪》的四种英译本做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所有语言的共性,但不同的语言其模糊的范围和程度各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英语以"精确美"为主要特色,汉语以"模糊美"取胜.在汉语的英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把握好汉语在语音、词汇、句法和文化等层面蕴涵的模糊美感,或以模糊译模糊,或以精确译模糊,在语言的转换中,传达原文相似的信息和美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撰写目的是研究英诗汉译中传递节奏音乐美的原则和方法。在传递节奏产生的音乐性时,论者提出应遵循两个原则:1)译者有权利对原诗的音乐性进行再创造,但须以原作为基础;2)译诗中应该有原诗的总体音乐效果。论者主张以“顿”代“步”,并补充一条:译诗的“音顿”须和原诗的“音步”一致,须讲究“顿格”。  相似文献   

13.
方婷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149-153
音乐和文字是姊妹艺术,两宗艺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得益彰。"音乐中的文学性与文学中的音乐性"是必然的客观事实。音乐属表演艺术,必须通过演唱、演奏,才能为听众所感受而产生艺术效果。音乐如离开了文学,就难以独木支撑音乐大厦,文学如缺少音乐语言则变成枯涩无味的、干巴巴的文字堆砌。因此,音乐中文学的渗透为音乐添置了理性的思考;文学中有了音乐因而也闪烁出韵律和节奏的美。它们的联姻使双方都得到提升和深化,艺术的美也在这渗透中释放出迷人的异彩。  相似文献   

14.
赵娅莉 《科技信息》2012,(25):288-288,349
文章通过对节奏及节奏练习的诠释及在排球运动中的特点,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排球运动在教学中分析归纳,来掌握节奏;节奏练习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上,采用语言,调动运动员的思维和音乐伴奏等辅助练习,加强节奏的训练,从而使运动员从掌握节奏感中学习基本技术战术,提高成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舞蹈是一种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不仅结合了音乐,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所呈现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抒发。舞蹈本身就是一门抒情艺术,是舞蹈与舞者之间相互结合,从中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不光是对舞蹈作品的尊重也是对欣赏者的尊重,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就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也是一个舞者的灵魂所在。舞蹈是由肢体语言、舞蹈节奏、表情音乐等多种要素组成的,是通过这些要素融合协调来直观的塑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最终传达出一种情感和意蕴。可以说肢体语言和节奏本身就是舞蹈表演的一种外在形式,而情感是舞蹈表演的核心,只有真挚的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才能使得舞蹈更具有感染力、表现力,也才能受到大众的青睐和认可。该文从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探讨,阐述了在舞蹈表演中对好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也更好地提高了舞蹈表演的表现力是舞蹈表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杜荣 《科技信息》2010,(16):142-143
诗歌自诞生之日起和音乐、舞蹈就是三位一体的,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古今中外诗人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本文试从语言节奏、诗歌旋律、拟声词、诗歌的内在节奏和韵律等方面来探讨俄罗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以揭示其悦耳动听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常见的具有模糊语义的数字略多于汉语中常用的模糊数词。译文读者通过译文(被重新编码的信息意图或前提),结合"共有语境",来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不同语言谚语中数字模糊语义也不同。对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处理更加多样化。在众多译文中,使译文读者较容易的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的译文效度较高;反之,译文效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重视审视了抒情散文的杰作《荷塘月色》,并以荷叶、荷花、荷波的图画美 ,月色、树色、夜色的朦胧美 ,语言、语意、文气的音韵美 ,荷香、月光、月影的音乐美 ,就这篇抒情散文进行了探讨 ,给了读者一个通过联想和想象而再创造的余地 ,使读者感受《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绝唱。  相似文献   

19.
张宇琬 《科技信息》2012,(22):152-152
翻译不仅是语言交际活动也是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方式是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一般翻译中,只要语言通顺,翻译出原文大致意思即可。但是汉英两种语言并非一一对照,所以在翻译中,既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求传达原文的风格风貌,展现出原文的美感一直是翻译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0.
诗歌浓缩了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蕴含鲜明的文化特征,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整齐的排列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载体,其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出发对《山居秋暝》进行分析,可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