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江西三处嫩毛竹自然制浆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测定,得知在此过程中,嫩竹木素下降50% ̄70%,半纤维素下降20% ̄30%;纤维素含量相对提高25% ̄45%,不同的土法制浆工艺得到不同质量的纸张,其化学成分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在实验室模拟了嫩竹发酵过程,对其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经2.5%为液浸泡嫩竹70d(室温),木素含量下降45%左右,半纤维素变化很小;用天然水浸泡嫩竹70d(室  相似文献   

2.
廖延雄  傅筱冲 《江西科学》1998,16(3):175-179
嫩竹土法造纸已有二千余年历史。其工艺是用石灰浸泡、联合微生物作用,以降解嫩竹中木素及部分半纤维素,达到制浆、造纸的目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还有些原生动物与真菌。从分离出的100株细菌中,60株为芽胞杆菌,其余为肠杆菌科(埃希氏菌、枸椽酸杆菌)、不动杆菌、黄色杆菌、假单胞菌、醋酸杆菌、产碱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李氏杆菌等。能使嫩竹软化的3株细菌均为芽胞杆菌,其中1株(308号)为短小芽胞杆菌。嫩竹经石灰处理后,以分得的308号短小芽胞杆菌处理4d,可将嫩竹软化造纸,使土法的数月到1年的生产周期缩短为24d。判断木素降解的经验方法,是以手捏竹片。它是简易可行的有效方法。古代的工艺及其可改造处,曾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毛竹材质生成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以材质生成期为1-8年生毛竹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一部位取样的方法,研究了材质生成期中9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竹秆不同高度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木素含量随竹龄增长呈指数增加,灰分含量与竹龄变化呈二次曲线的关系,综纤维素和各种抽出物含量与竹龄呈阶段性变化。化学成分随竹龄的变化可以分为增长期(1-4年生)、成熟期(5-7年生)、下降期(9年生以上)。竹秆不同高度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很小,各种抽出物含量,从根部到梢部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4.
大豆醋浸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大豆醋浸28d后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醋浸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醋大豆中的总可溶性蛋白质约为水浸泡大豆的20%,溶到浸泡醋液中的蛋白质约为水浸泡大豆的16%;总氨基酸含量由15.7%下降为13.4%,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降了1.38%,非必需氨基酸下降了0.92%。  相似文献   

5.
用益母草中水苏碱处理钉螺导致其酯酶同工酶(EST)、糖原(Gn)及总蛋白(TPr)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处理1~2d后钉螺的酶活高于清水对照组,处理3~4d后钉螺的酶活最强,而处理5d后钉螺样品的酶活则大大减弱.在处理过程中,有时出现新的酶带,有时又有酶带消失.经低浓度水苏碱(小于0.60g/L)处理后钉螺软体的糖原含量上升,增加幅度从9.152%到58.72%,促进了钉螺的能量代谢;而在高浓度Ck于0.80g/L)处理后的钉螺软体的糖原含量下降,减少幅度从11.68%到76.16%,表明高浓度水苏碱处理液通过影响钉螺的能量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水苏碱处理后蛋白质的减少幅度较小(从5.66%到13.69%),水苏碱处理液浓度变化与作用后蛋白质的减少似乎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造纸厂在制浆过程中,使用植物纤维原料与化学药品反应的结果,生成大量的黑液<即废液>这种黑液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以硫酸盐法制浆的黑液为例;黑液的固形物中,无机物含量占30~35%,有机物含量占65~70%,无机物中主要包含游离的氢氧化钠、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钠盐;有机物中主要为碱木素,硫化木素、挥发性有机酸以及其他木素衍生  相似文献   

7.
白腐菌选择性降解秸秆木质纤维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Van Soest法测定木质纤维索含量,研究了三株不同种属白腐菌BP2,CD1和AX3在50d培养期中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及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三株白腐菌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均具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和选择性,先降解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再同时降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从降解比例来看,白腐菌对半纤维素和木质索具有很好的降解优势和降解选择性,50d时相对于纤维素的缓慢降解(降解率13.3%~19.1%之间),三株菌对半纤维素(降解率32.1%~44.9%之间)和木质索(降解率33.9%~55.4%之间)降解更快,半纤维索的降解选择性可达0.41~0.49.  相似文献   

8.
以华南湿地松为原料制备卡伯值为16-32的常规硫酸盐浆和深化脱木素的改良硫酸盐(EMCC)浆,从木材和纸浆中分离木素,利用^13C-NMR和^31P-NMR技术表征木素样品的结构,研究制浆过程中木素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木材和纸浆中分离出来的木素结构是不同的;制浆方法影响纸浆残余木素的结构特征,包括脂肪羟基、酚羟基和羧基含量,β-O-4结构和缩合结构含量,对常规硫酸盐浆和改良硫酸盐浆,卡伯值较低的纸浆残余木素脂肪羟基和β-O-4结构含量较低,酚羟基、羧基和缩合结构含量较高,当卡伯值相同时,EMCC木素的脂肪羟基和酚羟基含量较低,β-O-4结构和羧基含量较高,综合结构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物中的单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物中的单糖含量。以Hypersil NH2柱为色谱分析柱,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流动相是乙腈:水(80:20)。在此色谱条件下,甘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物分离成:木糖、阿拉伯糖、果糖和葡萄糖。各单糖呈良好的线性。加样回收率的平均值为97.3%~98.7%,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对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进行改进。消化过程用碱液吸收瓶,防止SO2排入大气中造成的环境污染;蒸馏过程用例扣的漏斗防止例吸。测定结果表明,硫酸铵中氮的平均回收率由96.95%提高到99.70%,相对标准偏差由4.5%下降到0.6%;海带多糖中粗蛋白含量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由4.3%下降到0.6%。改进的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下淫羊藿总黄酮与保护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干旱胁迫下淫羊藿植物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增强叶内POD活性和MDA含量上升.SOD在前12 d活性上升,后12 d下降.黄酮的含量在干旱处理的第2 d达到最大值,4 d后回到对照水平,但其后含量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淫羊藿有一定的抗旱性(但是植株在SOD活性下降到对照以下水平后就死亡),黄酮含量与淫羊藿早期抗旱性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医用脱脂棉经氢氧化钠浸泡制成碱纤维,再用二硫化碳黄原酯化后,经水洗、干燥而制成黄原酯棉。研究了自制的黄原酯棉对铅(Ⅱ)和铜(Ⅱ)的动态吸附特性,其吸附回收效果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反法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在pH=1~5的范围内,浓度为20~500μg/L的铅(Ⅱ)和铜(Ⅱ)能被定量吸附回收,回收率在97%~103%之间,定量富集倍数在100倍以上;所制黄原酯棉对铅(Ⅱ)和铜(Ⅱ)的饱和吸附量均在1mg/g(CCX)左右为宜,这既能满足一般要求,也使制品有一定强度;在用盐酸调节试液酸度和作为洗脱液时,回收率低,而用硝酸代替之时,可达到定量回收,所选洗脱液是1mL50%(V/V)的硝酸溶液。  相似文献   

13.
以未漂硫酸盐浆(KP)为原料,研究纸浆经臻酶处理,以及在漆酶处理过程中添加丁香酸甲酯(MS)对纸浆湿强度的改善效果;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纸浆中木素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漆酶处理可使纸浆湿强度明显提高;添加丁香酸甲酯的漆酶处理,对纸浆湿强度的进一步提高有促进作用;漆酶和漆酶/MS处理后,浆中木素分子质量提高,木素发生缩合,是纸浆湿强度提高的原因之一.经漆酶和漆酶/MS处理后的未漂KP浆,手抄片抄造过程中,不同干燥方式对纸浆湿强度的提高和木素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用XPS分别检测了在相对湿度60%~75%的室温环境下存放60d、100%湿度环境下存放45d以及在430℃高温加热1h的离子束辅助沉积MoS  相似文献   

15.
以成熟油桃为材料,采用浓度分别为0.5%、1.0%、1.5%、2.0%的壳聚糖(CTS)溶液浸泡lvain(即涂膜),在室温(10~15℃)下贮藏20d,研究CTS涂膜处理对果实贮藏期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对保持油桃硬度、减少油桃失重和腐烂、延缓油桃Vc、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减少都有明显作用;与清水处理相比,1.0%CTS涂膜处理明显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增加了果实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保持了果实较好的硬度。提高了油桃果实贮藏品质.此方法与其他油桃贮藏方法相比,更加简单、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16.
福建茶杆竹开花结实期间的叶片衰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自然状态下福建茶杆竹开花期间叶片衰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开花开始,开花竹株叶片中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迅速下降,到末期,叶绿素含量只有0.5mg/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下降了70%;与此同时,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分别下降了15.6%和80%,与未开花竹叶片的衰老相比,开花竹株叶片衰老进程明显加快,致使开花竹迅速衰老死亡。  相似文献   

17.
青石斑鱼配合饵料中脂肪节约蛋白质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在适宜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下降低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饵料对青石斑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设5组,在适宜蛋白质含量(52.55%)下设脂肪梯度9.87%和16.25%;在降低蛋白质含量(42.25%)下设脂肪梯度9.66%和16.04%;对照组投喂冰冻科鱼类。在水温20.0~27.5℃,比重1.0185~1.0220的条件下,经35d的试验得出:青石斑鱼配合饵料中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脂肪含量能使更多的蛋白质用于鱼体的生长,而不是作为能源物质被消耗,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渗透胁迫下塔藓的4种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藓为材料,用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研究3种不同程度PEG胁迫下的4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塔藓在受到轻度胁迫(10%PEG)时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稍变化,中度胁迫(20%PEG)和重度胁迫(30%PEG)时先降后升又降;塔藓分别受到轻度胁迫(10%PEG)、中度胁迫(20%PEG)和重度胁迫(30%PEG)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后升.但总是低于对照;塔藓在轻度胁迫(10%PEG)和重度胁迫(30%PEG)时SOD活性3d的变化是先升后降.但达到最高点的时间不同;中度胁迫(20%PEG)SOD活性是先升后降又升,重度胁迫(30%PEG)时SOD活性3d的变化是先升后降。POD活性在3种胁迫下总体的趋势是上升。塔藓的这4种生理指标不同与其它大部分植物的变化,可能是由于苔藓植物有一种特有的诱导恢复器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选用纤维比强度差异较大北疆推广品种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6号,研究纤维发育过程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及与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纤维中I从含量从花后10d开始升高,花后25-35d达到高峰值,与纤维索累积快速增长期基本吻合。纤维中ABA含最在花后呈双峰曲线变化,2个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花后15-20d和40-45d;第1个峰值过后,纤维素开始大量累积;第2个峰值过后纤维素累积速率显著下降。两峰值之间的ABA含量对纤维素的累积有一定的影响。POD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花后25d左右,其变化趋势与纤维素累积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纤维素累积随着IAA含量和POD活性高峰而进入快速累积期。不同品种间纤维比强度与纤维素最大累积速率、高峰期内的累积量呈显著的负相关(r=-0.829*和r=-0.845-)。IAA、ABA含量和POD酶活性影响纤维素的累积速率和累积量,进而影响纤维比强度。  相似文献   

20.
对鼻咽癌常规外照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的改进,以期提高疗效。方法:186例经病理证实鼻咽癌病人,接受常规60Co根治性分段外照射,鼻咽和颈部DT60~72Gy/9~11周,中间休息3~4周。分析其5年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按照TNM(长沙,1979)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100%(1/1);Ⅱ期533%(27/45);Ⅲ期464%(45/97);Ⅳ期20%(9/43);总的5年生存率为441%(82/186)。结论:对Ⅰ~Ⅱ期病人以设法提高局部控制率为主;对Ⅲ~Ⅳ期病人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同时,必须综合全身化疗,防止出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