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用以橙皮苷为转化底物和主要碳源的培养基筛选到能高效转化橙皮苷生成橙皮素的青霉菌C-21.并利用"复杂系统状态定向调控技术"对种子培养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使发酵时间缩短至58 h,转化率达到99.55%.根据茵种的动力学曲线发现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可以提前起始产酶时间,增强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HPLC法测定橙皮苷、橙皮素单葡萄糖苷和橙皮素在水和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结合摇瓶法测定其在正辛醇-水体系和正辛醇-不同pH缓冲溶液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37 ℃时,橙皮苷、橙皮素单葡萄糖苷和橙皮素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18.94、632.34、15.37 μg·mL-1;pH值升高,橙皮苷平衡溶解度逐渐降低,对橙皮素单葡萄糖苷和橙皮素无影响,但在pH 7.4时,二者均有最大值,分别为836.57、71.82 μg·mL-1。橙皮苷、橙皮素单葡萄糖苷和橙皮素在正辛醇-水体系中lg P值分别为0.094、0.573、2.876,在不同缓冲溶液中(pH3.4 ~ 7.4)的lg P值范围分别为0.069 ~ 0.281、0.603 ~ 0.664、2.459 ~ 2.905。橙皮素单葡萄糖苷的平衡溶解度远大于橙皮苷和橙皮素,其lg P值在0.6左右,具有一定的亲水亲脂性,预测其在胃肠道中有较好的吸收;橙皮苷的lg P值小于0.3,推测其不易被胃肠吸收;橙皮素的lg P值大于2,其脂溶性极强,易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生物膜。上述结果可为3个单体成分的成药性,以及中药陈皮中的橙皮苷酶转化为橙皮素单葡萄糖苷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初始配合物[Cu(CH3N)2(PPh3)]BF4分别与多吡啶配体反应,成功地合成了2个新颖的Cu(Ⅰ)-多吡啶配位化合物:[Cu(CH3N)2(PPh3)]BF4(1)和[Cu(CH3N)2(PPh3)]BF4(2),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以及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光谱性质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选用2,6-H2ndc为主配体,344-pytpy为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Cu(NO3)2?2.5H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配合物[Cu2(2,6-ndc)2(344-pytpy)(H2O)3DMF],其中2,6-H2ndc=2,6-萘二羧酸,344-pytpy=2,6-二(4'-吡啶基)-4-(3'-吡啶基)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Cu1与2个羧基氧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水分子配位,而Cu2中1个DMF配位取代了Cu1中的1个水分子,两者均为五配位四面体构型.Cu1、Cu2通过含氮辅助配体桥连,形成一维梯状结构.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配体和配合物在配位反应前后紫外吸收的不同,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柚皮素与过渡金属铜(Ⅱ)离子在乙醇溶液中的最佳反应条件,考察了碱、不同阴离子的铜盐、配位比及温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成功合成了柚皮素-铜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是影响柚皮素与铜离子配位反应活性最明显的因素.最终确定了柚皮素与铜盐配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碱选用无水碳酸钠,铜盐选用氯化铜,氯化铜与柚皮素的配位比为0.75∶1.0,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6.
N-苄氧羰基氨基酸配位萃取拆分外消旋苯丙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外消旋中性氨基酸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以N-苄氧羰基手性氨基酸为手性配体,研究其配位萃取拆分特性。着重考察了有机稀释剂、手性配位剂和配位离子种类、被萃取水相中苯丙氨酸初始浓度、萃取时的温度、萃取相pH值等因素对拆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低碳醇类正丁醇作有机稀释剂,所用5种N-苄氧羰基氨基酸(分别为Z-Phe、Z-Hyp、Z-Pro、Z-Glu、Z-Val)与Cu2+或Ni2+形成手性配位体后,以Z-Val作手性配体,萃取相pH值接近苯丙氨酸等电点时,萃取拆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对CuCl2 /NaY体系的EXAFS研究表明 ,当CuCl2 在NaY分子筛表面分散时 ,Cu2 与NaY分子筛表面的氧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表现为在分散阈值前 ,样品的Cu -O吸收峰明显高于Cu -Cl吸收峰 .同时 ,通过对干混焙烧、0 .1mol·L-1HCl的CuCl2 水溶液浸渍和无水乙醇CuCl2 溶液浸渍三种方法制备的CuCl2 /NaY体系的EXAFS结果比较分析发现 ,不同的制备方法将影响其分散相的Cu -O、Cu -Cl配位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 :CuCl2 /NaY体系分散阈值后的分散相中 ,Cu2 的配位数为 4~ 5,与阈值前比较 ,存在不饱和配位 .这是该体系作为吸附剂的结构根源 .  相似文献   

8.
将CuSO4.6H2O与H2phth(邻苯二甲酸)反应,得到配合物[Cu2(phth)2(H2O)2]∞.通过EA、IR和TG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对它的结构进行了确证.结构分析表明:Cu(Ⅱ)处在由6个氧原子配位的变形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之中,并通过羧基基团的配位作用,构成一维的配位聚合结构,其中邻苯二甲酸配体表现出两种配位形式.TG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中的Cu2+与Cu2+之间没有直接的自旋-自旋磁交换作用,只是表现出普通的顺磁行为,根据Curie-Weiss定律拟合得C=0.25 cm3.K.mo1-1,θ=0.5 K.  相似文献   

9.
用热浸煮法制备了铵型斜发沸石,用水热离子静态交换反应考察了铵型沸石上2NH 4(→←)Cu2 离子交换平衡时的平衡交换容量、交换效率.结果表明,铵型沸石对Cu2 的交换效率随Cu2 初始浓度增加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加.20 ℃时交换效率高达62%以上.同时该离子交换过程满足Langmuir单分子层交换行为.40 ℃时仅有35.8%的NH 4被Cu2 交换,这与NH 4在沸石骨架上的配位方式和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非水溶剂中用直接电化学方法合成了金属铜与2'-羟基-5'-甲基苯乙酮(HMAP)及三苯基膦(pph3)的三元配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表征及合成过程电流效率测定,该配合物组成为(MAP)Cu(pph3)2,其中Cu和MAP-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同时还和两个中性三苯基瞵配位,形成金属Cu的一价配合物.还探讨了电合成条件,反应机理以及中性配体在低价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橙皮苷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全略微分重叠计算,对橙皮苷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与金属离子的配合是四种抗氧化剂(橙皮苷、香叶木苷、甲基橙皮苷和橙皮苷查耳酮)抗氧化的主要根据,而不是其的还原性,而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是有着好的配位效应和还原能力的抗氧化剂,并通过实验确证了橙皮苷和铁离子的配合.  相似文献   

12.
抗坏血酸对Cu~(2+)与TPPS_3配位反应促进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直流极谱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对Cu(2+)的还原性、Cu(2+)的还原状态、抗坏血酸浓度及溶液中溶解氧浓度对Cu2+与三磺基四苯基卟啉(TPPS3)配位反应的影响。实验证明,在抗坏血酸存在下,Cu2+与TPPS3可能的配位反应机制为;抗坏血酸首先将Cu2+还原为Cu2+,Cu2+与TPPS3生成很不稳定的、对溶解氧非常敏感的Cu(Ⅰ)-TPPS3中间体,此中间体一旦生成立即被溶液中的溶解氧氧化为Cu2+(Ⅲ)-TPPS3配合物。  相似文献   

13.
以配位作用毛细管电泳为手段,采用非衍生直接紫外吸收检测,对板蓝根注射液中各组分进行分析.考察运行缓冲液的浓度和酸度、运行电压、进样时间以及毛细管内径等因素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运行缓冲液为30 mmol/L CuSO_4水溶液,pH=3.26,分离电压22 kV,位差进样40 S,毛细管内径50.0μm,检测波长254 nm,对其中含量最多的2种氨基酸--精氨酸和脯氨酸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考察其线性范围、检测限以及重现性.结果测得板蓝根注射液中精氨酸的含量为0.63 mmol/L,脯氨酸的含量为25.7 mmol/L.并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对天然产物板蓝根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测得其中精氨酸的质量分数为0.027,脯氨酸的质量分数为0.054.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在不锈钢滤网上制备出Zn2SnO4纳米线.首次通过制备Zn2SnO4纳米线/CBS异质结构来提高复合体系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逐步改变CBS厚度系统研究了Zn2SnO4纳米线/CBS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结果表明Cu4Bi4S9为1.0μm时,Zn2SnO4纳米线/Cu4Bi4S9异质结具有最强稳态和电场诱导表面光伏效应,对应染料敏化电池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4.12%.从光吸收、薄膜厚度、内建电场和能级匹配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异质结和固态染料敏化电池中光生电荷分离的影响因素以及光生电荷传输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CuCl2/NaY体系的EXAFS研究表明,当CuCl2在NaY分子筛表面分散时,Cu2+与NaY分子筛表面的氧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在分散阈值前,样品的Cu-O吸收峰明显高于Cu-Cl吸收峰.同时,通过对干混焙烧、0.1mol·L-1HCl的CuCl2水溶液浸渍和无水乙醇CuCl2溶液浸渍三种方法制备的CuCl2/NaY体系的EXAFS结果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制备方法将影响其分散相的Cu-O、Cu-Cl配位状态.实验结果表明CuCl2/NaY体系分散阈值后的分散相中,Cu2+的配位数为4~5,与阈值前比较,存在不饱和配位.这是该体系作 为吸附剂的结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机联用四电极恒电位测试系统研究FeCP_2(NB)/Fe~(3+)(W)在水(W)/硝基苯(NB)界面发生的电子传递以及四苯卟啉及其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MTPP)对上述电子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W/NB界面体系,FeCP_2(NB)被Fe~(3+)(W)的氧化表现为可逆单电子迁移,其微观反应历程预想属复相电子迁移机理,H_2TPP对上述体系不起促进作用,而各MTPP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MnTPP与NiTPP促进作用最显著,FeClTPP作用微弱,CuTPP、ZnTPP、CoTPP却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精馏分离序列与二叉树之间具有同构性,在数据结构上精馏分离序列可以抽象为二叉树.根据各种智能搜索算法的收敛性要求邻域状态空间特征不同,运用图论方法分别建立相应二叉树变换机制.在智能搜索算法中引入自适应机制和并行技术以改善其搜索效率,形成智能搜索算法实现分离序列综合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军工企业发展历经从专心于军到军民结合,再从军民品分离到军民融合的过程,储备了大量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在国防、经济建设上都取得了众人注目的成果.受重军轻民观念影响,军工企业市场化运作体制、经营管理模式、民用产业化与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亟待提升.根据再造理论,在坚持军工企业使命和属性,以技术引领战略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等原则下,通过军民结合机制、地方政府引导及协同机制,军工企业需要转变产业经营理念和组织管理模式,面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动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确保军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