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的反应机理,论述了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质、孔结构对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对如何调控催化剂的组成、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反应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对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方法和CCSD(T)理论研究了CH2CO与NCO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揭示了该反应存在的加成—消除机理和直接吸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CO的反应是主反应通道。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实验观察到的主要产物和副产物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软硬酸碱理论的一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软硬酸碱原理(HSAB原理),解释了物质的溶解度、化合物的稳定性等问题,并通过对傅—克烷基化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季铵盐萃取分离钒和铬等的讨论,阐述了软硬酸碱原理在催化化学和萃取化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CH2CO + OH的多通道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度泛函B3LYP/6-311 G**方法和G2(MP2)、G3B3理论研究了CH2CO与OH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揭示了该反应的加成-消除机理,结果表明直接吸氢机理不存在.并发现生成CH2OH CO的反应是主反应通道.理论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实验观察到的主要产物和副产物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CH2CO+CN的多通道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方法和CCSD(T)理论研究了CH2CO与CN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揭示了该反应存在加成-消除机理和直接吸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CH2CN(CH2NC)+CO的反应是主反应通道,且理论计算结果和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的主要产物和副产物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方法和G2(MP2)、G383理论研究了CH2CO与OH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揭示了该反应的加成-消除机理,结果表明直接吸氢机理不存在.并发现生成CH2OH+CO的反应是主反应通道.理论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实验观察到的主要产物和副产物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7种新二甲基取代苯基锍盐的合成,以取代苯硫酸或苯硫醚为原料,NgBF4-CH3I为烷基化试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室温实现S-甲基化反应.用1HNMR技术定量产物的收率,结果表明,反应均可定量完成,产率在98-100%之间.详细研究了合成产物的1HNMK和13CNMR谱,研究揭示,合成产物符合设计结构;给出了新取代基-S(CH3)2对苯环氢的1HNMR化学位移及对苯环碳的13CNMR化学位移影响常数,解释了其1HNMR谱及13CNMR谱吸收峰的归属.  相似文献   

8.
Maillard反应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梅拉德反应的化学原理及近年来对该反应机理研究的新观点作讨论。环状Amadori重排产物直接脱水机理的提出对反应产物中杂环与多聚产物的来源作了合理的解释。二氢吡嗪中间产物的确认,为Strecker对吡嗪生成的理论假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属氢化物吸附和脱附过程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化学吸附的机理,提出圆柱筒型金属氢化物吸氢、放氢的物理和数学模型。以金属氢化物LaNi4.7Al0.3为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时间的金属氢化物的反应锋面位置、热流量和吸氢量等参数。还研究了不同边界条件下,金属氢化物吸氢、放氢的传质情况及金属氢化物导热系数对金属氢化物的吸附、脱附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金属氢化物在相同条件下的吸附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证明:利用金属氢化物贮氢,应尽量减薄反应层的厚  相似文献   

10.
以2-氯-吲哚-3-甲醛(1)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烷基化反应,对反应的烷基化试剂、溶剂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较高收率合成了N-取代-2-氯-3-吲哚醛类化合物(2a-2e),其中化合物(2a-2e)均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2,5-二甲基四氢呋喃(DMTHF)燃烧的反应路径与反应敏感性进行研究,结合高精度电子结构计算理论和基元反应统计速率理论,建立了DMTHF反应的反应物、产物及中间产物的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四氢呋喃族燃料通用的高温氧化机理。该机理获得了不同温度、压力、当量比下的DMTHF层流火焰实验结果的验证。研究表明:DMTHF的氢提取反应中,2号位的氢提取占据了主导地位;裂解反应中DMTHF-MJ的氧化路径里,生成P1的反应占据主导地位。对DMTHF的路径分析表明:由于DMTHF分子环上有更多的甲基,因此反应类型会更为复杂;DMTHF燃烧反应中C_3H_6及自由基AC_3H_5之间不断消耗H和OH的反应系统对DMTHF的反应强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轻质烷烃异构化中试放大用的丝光沸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运用“原位”红外反应技术和催化剂活性评价手段,并结合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正已烷异构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可用五配位反应中间物种机理解释正碳离子的生成。用双分子六元环反应中间物机理能较好地解释正已烷在氢型丝光沸石(HM)上的异构化过程。对正已烷在Pd/HM上的反应过程也可用正碳离子机理结合双分子六元环中间物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
研究环氧氯丙烷和苯酚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苯基缩水甘油醚,然后和三甲胺或三乙胺的氢溴酸盐反应得到溴化N-(3-苯氧-2-羟)丙基-N,N,N-三甲基铵或溴化N-(3-苯氧-2-羟)丙基-N,N,N-三乙基铵,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得以证实。测定了其对氧烷基化反应,氮烷基化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相转移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手性磷试剂/Ti(OPr-i)4催化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成的手性磷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将它们用于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所得芳香仲醇大都具有较好的化学产率和较低至中等的ee.值,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间硝基甲苯还原——烷基化合成N—乙基间甲苯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芳香硝基化合物在加氢催化剂存在与下氢、醇反应,可直接制得N-单烷基芳胺。研究了在雷尼镍催化下间硝基甲苯还原-烷基化直接制N-乙基间甲苯胺的工艺,通过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证明该工艺兼有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以(4S)-4-苄基-2-噁唑烷酮为手性助剂,与丙酰氯发生N-酰化反应,酰化产物与碘代正丙烷进行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在NaBH4作用下氢解得到(S)-2-甲基-戊醇,再经氧化、格氏加成和氧化等反应,合成了切叶蚁警戒信息素,其化学总产率为30.98%,光学异构体纯度高达94%e.e.  相似文献   

17.
1,1,4,4,6-五甲基-1,2,3,4-四氢萘是合成抗癌药物贝沙罗汀的重要中间体.本文以2,5-二甲基-2,5-己二醇为原料,通过卤代和付克烷基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1,1,4,4,6-五甲基-1,2,3,4-四氢萘;介绍了卤代和付-克烷基化的反应机理;讨论了影响中间体和目标产物合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邻甲苯胺与甲醇气固相烷基化合成2,6-二甲基苯胺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导出该复杂反应的网络图,认为该复杂反应为平行及连串反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首次研究了CpCl(PH3)Os(HC≡CH)中的乙炔到乙烯叉配体的异构化过程.对该体系的异构化过程提出了几条可能的反应机理:一条是包含1,2-H转移的机理;还有两条是发生1,3-H转移,但是这两条机理中的1,3-H转移的过渡态结构不同.上述三条机理都是属于分子内氢转移的异构化路径.第四条是双分子间氢转移的机理.通过理论研究,给出了上述各反应路径的势能面图.研究结果表明,对该模型化合物,双分子间氢转移的机理具有较低的反应势垒,因此是可能的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20.
烷基二苯醚双磺酸盐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α-十二烯、二苯醚及氯磺酸为原料合成十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盐,对合成过程中的烷基化和磺化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LC/MS进行了表征.单烷基化的较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4 h,n(二苯醚)∶n(α-十二烯)=1.0∶1.0,反应温度为70℃,烷基化的产率达88%;磺化的较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20 min,n(烷基二苯醚)∶n(氯磺酸)=1∶5,反应温度为10℃,磺酸基的数目为1.86.最后考察了合成样品的表面化学性能及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