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 ,利用其晶胞直径约为 1.2~ 1.3nm的八面沸石超笼结构 ,通过邻苯二甲腈的四聚反应将酞菁钴在Co2 交换的NaY分子筛超笼里进行了原位合成 ,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可见光谱分析、比表面积分析和热分析技术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对CoNaY分子筛中酞菁钴的原位合成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催化剂与纯酞菁钴有相似的紫外和红外吸收谱峰 ,这表明分子筛超笼中确实生成了酞菁钴。差热分析结果表明 ,超笼中生成的酞菁钴比纯化合物热稳定性好。提出了在分子筛超笼中合成酞菁钴的碱催化机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MCM-41/酞菁钴、酞菁铜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烷基化试剂将介孔分子筛MCM-41的表面烷基化,使MCM-41的表面连接含有伯氨的有机链,再与氯磺酸基酞菁钴、氯磺酸基酞菁铜反应,合成纳米复合材料CoPc(CuPc)-NH-MCM-41,并且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R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酞菁钴、酞菁铜以单体形式负载在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壁上;酞菁铜对苯酚羟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好;在丙酮溶剂中苯酚的转化率大于在乙腈中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双核酞菁钴磺酸铵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的脱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尿素法合成了双核酞菁钴磺酸铵;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双核酞菁钴磺酸铵在液-液催化氧化法中对催化裂化汽油脱臭的最佳工艺条件碱液质量分数为10%,催化剂加入量为1.0 g·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min;与磺化酞菁钴和美国进口脱臭催化剂ARI 100-EXL的脱硫醇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核酞菁钴磺酸铵对汽油的脱臭效果明显优越于磺化酞菁钴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的脱臭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4.
四磺基金属酞菁类染料共振光散射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pH为2.0的Clark-Lubs缓冲溶液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与四磺基金属酞菁类染料结合,使共振光散射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共振光散射光谱.不同体系在质量浓度0~3.0 mg/L范围内,共振光增强,与人血清白蛋白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3~0.100 mg/L.表明四磺基金属酞菁类染料都可以作为共振光散射试剂测定人血清白蛋白.考察了某些共存物质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用电化学和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对羧基酞菁钴(Ⅱ)和羧基酞菁铁(Ⅱ)和羧基酞菁铁(Ⅲ)低聚物催化氧电还原的研究表明:水溶液中,羧基酞菁钴(Ⅱ)低聚物主要催化氧的二电子还原为H2O2的反应,而羧基酞菁铁(Ⅲ)低聚物则是氧四电子还原为H2O的活性催化剂。催化反应均属EC异相催化机理,氧电还原的活性中心分别是吸附在电极表面上配合物分子中Co(I)或Fe(Ⅱ)态中心离子。  相似文献   

6.
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酞菁钴(CoPc)分子在Cd(0001)表面上形成的自组装单层和转子阵列.在低温生长的酞菁钴分子单层中发现了应力诱导的3种空位结构:单分子空位、两分子空位和三分子空位.研究发现高温退火会导致结构相变:3种空位结构转变为均匀分布的单分子空位阵列.特别有趣的是,在每个单分子空位内部都存在一个酞菁钴转子.在液氮温度下(78 K),酞菁钴转子围绕着空位中心发生偏心转动;在液氦温度下(4.7 K),转子被冻结在空位的边缘上.  相似文献   

7.
分子筛超笼中酞菁钴的原位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利用其晶胞直径约为1.2-1.3nm的八面沸石超笼结构,通过邻苯二甲腈的四聚反应将酞菁钴的Co^2 交换的NaY分子筛超笼里进行了原位合成,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可见光谱分析,比表面积分析和热分析技术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CoNaY分子筛中酞菁钴的原位合成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与纯酞菁钴有相似的紫外和红外吸收谱峰,这表明分子筛超中确实生成了酞菁钴,差热分析结果表明,超笼中生成的酞菁钴比纯化合物热稳定性,提出了分子筛超笼中合成酞菁钴的碱催化机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钒原子取代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Mo12-xVx][PMoV,x=1~10]和双核酞菁钴磺酸铵[C116H80O32N42S11Co4(Co-Pc),酞菁钴]为原料进行反应,合成一系列复合型催化剂PMo12-xVx/Co-Pc.用直接空气氧化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数目钒原子取代的多金属氧酸盐以及与酞菁钴不同摩尔比复合后对模拟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其中以n(PMo3V9)∶n(Co-Pc)=7∶1得到的复合催化剂PMo3V9/Co-Pc为代表对催化剂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N2吸附/脱附等表征.同时,对影响催化剂脱硫效率的各种因素、催化剂的稳定性及氧化脱硫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Mo3V9/Co...  相似文献   

9.
将磺化酞菁钴(CoPcS)固载在细菌纤维素(BC)上制得异相复合的磺化酞菁钴-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CoPcS/BC),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工艺处理染料废水时存在的均相催化剂分离困难、H2 O2利用率低等问题.探究了CoPcS/BC用量、H2 O2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溶液pH值对CoPcS/BC催化降解染料活性红2(RR2)的...  相似文献   

10.
苯乙烯在酞菁钴分子筛催化下的环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转移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和溶剂 /水两相体系中 ,对在分子筛超笼中原位合成的酞菁钴催化剂(CoPC NaY)存在下的苯乙烯与次氯酸钠 (NaOCl)的环氧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GC MS联用仪和Varian34 0 0型气相色谱仪对环氧化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分子筛超笼中原位合成的酞菁钴 ,在溶剂 /水两相体系中对苯乙烯环氧化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苯乙烯环氧化的主要产物是苯基环氧乙烷和苯甲醛。在 5 5℃时 ,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 5 4%,对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达到 6 5 %。反应温度和氧化剂的加入量影响苯乙烯环氧化的转化率和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 ,而反应时间只影响反应的转化率。在CoPC NaY催化苯乙烯与次氯酸钠的环氧化反应过程中 ,氧化剂 (OCl-)首先进入大分子化合物酞菁钴驻留的超笼中 ,将氧转移到酞菁钴催化剂上 ,形成一个高价的钴氧化物中间体 (OCoPC) ;然后苯乙烯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相间扩散进入水相 ,并被分子筛吸附进入孔道 ,最后与钴氧化物中间体接触 ,此中间体将氧转移给苯乙烯 ,生成环氧化物。  相似文献   

11.
核酸某些碱性三苯甲烷染料体系的RRS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Tris缓冲溶液中,核酸能与某些碱性三苯甲烷染料如乙基紫(EthyI Violet,EV)、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和甲基紫(MehtyI Violet,MV)结合而使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以鲱鱼精DNA(Herring Sperm DNA,hsDNA)为例考察了其相应的光谱特征、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体系均在hsDNA浓度为0~2.0μg/mL时与散射强度呈直线关系,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检出限(3σ)分别为4.7ng/mL(EV-hsDNA体系),13.0ng/mL(CV-hsDNA)和12.2ng/mL(MV-hsDNA体系)。考察了某些共存物质的影响,并用于全成样品中核酸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石墨烯/酞菁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电催化性能,采用微波合成法,以石墨烯(GR)、氯化钴和邻苯二腈为原料,原位合成了石墨烯/酞菁钴(GR/CoPc)复合材料.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Raman)光谱、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酞菁钴呈棒状均匀分布于石墨烯的片层表面. 制备了GR/CoPc/GCE修饰电极并研究了亚硝酸根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作用机理. GR/CoPc/GCE修饰电极对NO2-的电催化性能较单独的CoPc和GR修饰电极相比明显提高. 在实验条件下,亚硝酸根在GR/CoPc/GCE修饰电极上的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1.67~644.27μ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0.6μmol/L. 该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检测有良好的稳定性、抗干扰性及重现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乙酸纤维素纳米纤维,经水解、氧化处理后将四氨基钴酞菁共价固定于纳米纤维表面,制备得到酞菁功能化纤维素纳米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纳米纤维进行表征.利用单因素法研究酞菁的最佳固定量,结果表明:氧化温度30℃,高碘酸钠浓度25mmol/L,氧化时间7h,四氨基钴酞菁溶液浓度20mmol/L时,纳米纤维表面酞菁固定量达到365μmol/g.  相似文献   

14.
Yang  JiDong  Zhou  Sha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9,54(10):1685-1689
In pH 4.4 BR buffer medium, erythrosine (ET) and Chlorphenamine Maleate (CPM) could form ion-association complex, which led to the quenching of fluorescence an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and th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RRS) of erythrosine. Furthermore, a new RRS spectrum would appear, and the maximum RRS wavelength was located at about 578 nm. The quenched fluorescence and enhanced RRS intensity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CPM in the ranges of 0.24―8.0 ...  相似文献   

15.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当饱和度达40%时,荆豆种子中的荆豆凝集素I就被沉淀出来,再经处理,获得冻干的无盐制剂.当凝集素浓度为7.8μg/mL时,就能凝集人O型血细胞,浓度分别为125μg/mL或500μg/mL时,对人B或A型血发生凝集反应.其凝集O型血的凝集作用可被Fuc所抑制.上述制剂可通过CM—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200柱2次分子筛过滤而纯化,此纯化的凝集素在PAGE中显示一条蛋白带,浓度为1.25μg/mL时可使O型血和牛精细胞发生凝集反应;浓度为40μg/mL或500μg/mL时,可分别使B型和A型血发生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稀硝酸介质中,邻菲咯啉存在下,微量F~-对H_2O_2氧化甲基红的褪色反应有显著的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微量氟的阻抑动力学光度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5~5.0 μg/mL,检测限为3.8×10~(-2)μg/mL.  相似文献   

17.
从Ulex europaeus L.种子中纯化的荆豆凝集素I(UEH I),不仅专一地凝集人O型血细胞,也能凝集牛精细胞,表明这些细胞表面存在有UEH I的受体.应用经FITC或~(125)I标记的UEH I与牛精细胞结合,研究受体在精细胞表面的分布;Glc、Con A、PHA和Fuc的浓度对~(125)I-UEH I与O型血细胞结合的影响;O型血细胞和牛精细胞与~(125)I-UEH I的饱和实验,获得饱和结合曲线或竞争性结合曲线,得出各自的Scatchard图,分别计算出O型血细胞和牛精细胞表面的UEH I受体的数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三价铈在稀硫酸溶液中具有很强荧光,而四价铈在相同的条件下无荧光的现象,利用流动注射荧光分析技术测定草酸根。采用草酸根还原四价铈为三价铈而建立间接测定草酸根的方法.激发光波长258nm,发射光波长354nm。线性范围0~30μs/mL。检出限0.0285μg/mL,测定频率可达120样/h。本方法简便,快速,对蔬菜中微量草酸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在PH6,34的柠檬酸三钠-盐酸介质中,铜(Ⅱ)与7-碘-8-羟基喹啉-5-磺酸(Fer-ron)形成络合物,在线性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一灵敏吸附波,一阶导数峰电位Ep=0.56V(vs.SCE)。峰电流与铜的浓度在0.005~0.315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1μg/m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了该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铜(Ⅱ)还原产生,络合物组成为Cu(Ⅱ):Ferron=1:1,表现稳定常数β=1.52×104。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方法应用于生铁和硅钢标样中铜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0.
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