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晓琼 《科技信息》2009,(20):144-145
叠词是常见的修辞手段,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叠词在构成方式、修辞功能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对应法、利用并列结构、押韵以及再创造等叠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任雅华  郭创 《甘肃科技》2011,27(24):91-93,97
叠词是日汉两种语言中独具特色的一类词汇。从叠词的构造特点及语法职能两方面入手,通过两种语言叠词的对比考查,旨在深入研究叠词的特点及使用规律,帮助日语学习者从母语正迁移角度快速掌握并灵活运用好叠词。  相似文献   

3.
叠词是常见的修辞手段,是体现语言的音乐美、形象美、表达美的典型艺术手法。本文从汉语叠词的形式、词性词义的变化出发,探讨在汉译英时,叠词的基本翻译方法,以再现叠词的美感功能。  相似文献   

4.
四字结构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语言片断,是类似四字成语的修辞结构,常常同四字成语、四字叠词等交错使用,具有言简意赅、匀称平衡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白话小说非常注重炼字锤句,准确地选用叠词,注意声音的配合和语言的节律,充分发挥语言的协调美,提高了表达效果,增强了感染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英语、汉语词语重叠都可分为叠音、叠词和叠句三种方式。但英语叠音不多,汉语叠音(叠字)则很常见。至于叠词和叠句,英汉都很常见,且种类繁多,类型相似。词语重叠是英汉共有的一种修辞手段,它用来表示加强语式、说话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节奏感,给内容增添新的色彩,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和共鸣。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白话小说非常注重炼字锤句,准确地选用叠词,注意声音的配合和语言的节律,充分发挥语言的协调美,提高了表达效果,增强了感染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单词的构造、发音及词义发展方面的理论,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以小学馆《日中辞典》(1987)中收录的具有叠词结构的形容词为语库,就叠词结构形容词的构造、发音及词义进行研究。旨在发现叠词结构形容词的一般客观特征,加深对这类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著名小说《子夜》在叠词的运用上是很有成就的。首先是出现的叠词形式多种多样,其次是在表情达意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张坚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0):116-120
叠词大量存在于汉语中,其英译颇为不易。应从效果对等和语义对等两方面对此进行探讨,并具体介绍运用修辞手法,借助英语本身所具有的叠词现象,借用汉语拼音,运用形容词、副词、动词、量词、数量词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静 《科技信息》2013,(13):229-230
对现代语言学流派的研究和把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理清思路,掌握脉络,以提高观察语言和分析语言的实践能力。本文以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为重点,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简介了主要代表人物索绪尔、韩礼德、布龙菲尔德和乔姆斯基,简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代表性著作和重要影响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宋英杰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800-1802
隐喻是形成人类概念系统的重要认知手段,但是二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发展却不尽人意。本文在对隐喻能力定义进行梳理并分析隐喻能力提高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教学中通过对语言中隐喻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意识到隐喻的普遍性以及隐喻的认知解读,从而增强隐喻意识,继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达到目标语使用者的流利程度并有效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媛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4):107-109
热门电影《泰礮》包含有丰富的幽默语料。从语用学的角度,结合电影中的幽默对白实例,探讨人物在会话中因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提高鉴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反馈能够影响学习者在写作输出中对语言形式的注意,但学术界对教师反馈的效果仍存在不少争论。该研究致力于探讨不同类型的教师反馈在促使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上所产生的不同差异。实验中除写作任务,还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来收集数据。然后,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符号秩次检验及主成分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教师反馈均能提高学习者的注意质量;详尽的教师反馈效果更显著;注意的质量因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反馈的策略应随语言形式的不同而调整。研究结论肯定了教师反馈影响学习者对存在问题的语言形式给予注意的积极作用,并且探讨了如何使教师反馈更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汉式英语产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影响。汉式英语就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受汉语的干扰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的畸形英语。对常见的汉式英语错误进行了分类列举,并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从而学说标准、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过程写作法为导向,通过撰写-反馈-再写作三个步骤研究修正性书面反馈和面对面评改这两种反馈方式及其引发的注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反馈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准确性;面对面评改反馈作为一种口语交互式活动比直接的修正性书面反馈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反馈引起的学习者对目标语言问题的注意能促进其目标语的发展,而反馈的明晰度和是否存在交互活动影响学习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外语习得的研究应主要研究成功的学习者:考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机会和学习能力三方面。动机是学习者从事外语学习的根据,是影响外语习得的最重要因素,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动机是交际需求和对外语国家态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提供的学习机会中,正规教学并非必须,语言材料也应当适合学习者的自然习得机制。学习能力方面主要分析语言认知的一些特点,理清个性及年龄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并归纳成功学习者的一些策略。对学习者因素的分析,可为调整我们外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双重否定是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和修辞现象,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英汉双重否定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不同。对英汉双重否定的对比分析,能使英汉语言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目的语,促进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吴琼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153-1156
从英汉对比的视角,结合母语迁移理论,在词汇、语义、语篇等方面对英语基础写作进行模块式教学。在利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关注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分析和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改善学生英语写作中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境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参数,而且也是研究外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因为它既是外语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外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一定的语境知识并且正确使用,能加快学习外语的速度、提高学习外语的效率,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