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兆清  许艳 《科技信息》2009,(26):328-329
本文对水蓄冷和冰蓄冷空调系统作了定性的比较,并结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空调系统项目分别进行了水蓄冷、冰蓄冷和常规空调方案的定量分析与比较。表明水蓄冷空调系统可转移55.3%的高峰电量,全年运行费用比常规制冷可减少102万元,在初投资和经济运行两方面水蓄冷优势明显,在占地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水蓄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谢蓝霜 《科技资讯》2010,(8):212-212
本文对蓄冷空调系统的水蓄冷与冰蓄冷的工作原理、蓄冷形式、设备投资、维护难易作了分析比较,并举例分析了深圳某机关办公楼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3.
水蓄冷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空调系统的蓄冷方式,论述了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步骤、设备配置的形式和工作模式,举例说明了水蓄冷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蓄冷系统能够提供满足热湿分控空气处理模式中新风除湿要求的低温水,将两者组合构成的复合系统,既能获得较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又能扩大蓄冷温差,达到更好的移峰填谷效果.文章对比分析了复合水蓄冷前后热湿分控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并与2种常规空调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热湿分控空调系统能耗均低于常规热湿耦合空调系统,能耗分别为常规热湿耦合空调系统的95%和88%;由于存在蓄冷槽损失,各系统与水蓄冷槽组成复合系统后,能耗均略有上升,但运行费用均有明显降低,运行费用分别是原系统的81%、61%和48%,而且具有显著的移峰填谷效果;与复合蓄冷槽的常规热湿耦合系统相比,热湿分控空调系统能有效增加蓄冷槽的蓄冷温差,由传统的5℃温差蓄冷,变成15℃温差蓄冷.  相似文献   

5.
中央空调冷源优化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伟  李玉霞 《河南科学》2005,23(6):932-934
讨论了中央空调系统冷源的三种配置模型,设计了常规冷水机组运行、部分蓄冷运行和全部蓄冷运行的方案,分析了部分蓄冷运行和全部蓄冷运行的使用条件.中央空调系统采用蓄冷方式运行,可以转移电网负荷,减小机组容量,降低运行电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了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及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在常规空调中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相变蓄冷技术,针对目前空调用有机相变蓄冷材料普遍存在导热系数低、传热性能差的缺点,采用在其中添加纳米颗粒来改善介质的导热性能,对其导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纳米TiO2颗粒后,有效地提高了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7.
水蓄冷空调系统蓄冷槽中斜温层厚度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蓄冷空调系统蓄冷槽中温度场与斜温层厚度的数值求解及影响斜温层厚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鹏飞  邹霞  赵珖 《科技信息》2009,(8):310-312
本文阐述了水蓄冷系统冷站与常规电制冷系统冷站的技术方案、运行策略以及经济对比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冰球式蓄冷系统中冰球和蓄冰槽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结冰融冰过程和蓄冷释冷特性,通过对冰蓄冷系统运行模式的分析,得出它具有削峰填谷、调荷节能和节省设备初投资的优点;将盘管式和冰球式系统进行技术对比,发现冰球蓄冷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冬季喷水制冰蓄冷系统中水滴的热计算及系统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喷水制冰蓄冷夏季应用系统与机械制冷系统相比,无污染、节约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并且可以降低夏季电力峰值负荷.通过建立水滴结冰的能量平衡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在不同的室外温度下,水滴直径和结冰时间的关系,以及喷水制冰的性能系数,由于利用自然冷源,喷水制冰具有很高的性能系数.数值模拟的结冰量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误差在7%—10%,这证明本模型是可行的.在可蓄冰地区应使用冬季喷水制冰蓄冷系统替代机械制冷系统可以节约能源与投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压缩空气储能储气室容积大、成本高的问题,液态空气储能和液态CO2储能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及研究。针对这两大储能系统,借助ASPEN PLUS软件搭建了热力学物理模型,并借助?分析对两大储能系统进行热力学和关键参数敏感性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损失主要发生在压缩机及蓄热蓄冷装置上,分别占比45.02%、37.61%。液态CO2储能系统?损失主要发生在低温膨胀机、压缩机及蓄冷蓄热装置上,分别占比26.99%、23.88%、30.41%。从电-电转化效率方面:在绝热条件下,两大储能系统由于在充放电过程能量消耗大,电-电转化效率都低于55%,相比液态空气储能,液态CO2储能效率高。从系统成熟度方面:液态空气储能已得到工程应用,而液态CO2储能还处于研究阶段,未得到工程化应用。从投资成本方面;液态CO2储能单位千瓦投资成本高于液态空气储能约40%。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cycle choice for long-distance transportation of low-grade thermal energy, and the thermodynamic and hydrodynamic feasibility of single-effect ammonia-water absorption system for heat or cold transportation over long distance are also involved. A model of a long-distance thermal energy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built and analyzed, which shows satisfactory and attractive results. When a steam heat source at 120℃ is available, the user site can get hot water output at about 55℃ with the thermal COP of about 0.6 and the electric COP of about 100 in winter, and cold water output at about 10℃ with the thermal COP of about 0.5 and the electric COP of 50 in summer. A small-size prototype is built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Basically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 good accordance with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ammonia-water absorption system is a potential pro-spective solution for the heat or cold transportation over long distance.  相似文献   

13.
 现有电动客车动力平台不能满足适用于传统燃油客车的最高车速及最大爬坡度的高性能应用需求,以及严寒环境正常启动、低温环境续驶里程不锐减的全气候应用需求。针对以北京理工大学牵头的技术团队研发的高性能全气候电动客车平台,综述了全气候电池系统、双电机同轴自动变速驱动系统、整车多热源协同热管理系统等面向全气候电动客车关键技术,分析了全气候电动客车的实验及成果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结果表明,研发的高性能全气候电动客车在严寒环境适应性、爬坡-高速工况动力性等方面,适用于2022北京冬奥会应用场景,满足其严苛要求。  相似文献   

14.
摘要:文章针对高速电主轴的热源及热误差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基于多通道数据采集卡与虚拟仪器技术的高速电主轴在线温升及轴向热伸长测试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测试系统硬件由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高精度位移、温度传感器组成,并在LABVIEW平台上以图形化方式编写测试系统配套软件,实现了对信号的实时采集、存储与回放,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庞新富  张旭  刘莉  尤石  崔馨元  裴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7):12006-12015
由于冬季供暖的需要,我国北方地区的机组大多数采用工作模式为“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机组。在夜间,热电机组的电功率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大量的风能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弃风现象十分严峻。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系统中单一地加入储热装置或电锅炉来减少弃风现象的发生,但消纳风电的能力有限。本文采用电锅炉和储热装置来协调供热,以提高风电的利用率。首先分析了发生弃风的原因;其次构建了含储热装置与电锅炉的热电联产系统调度模型;然后设计了基于概率的交叉变异算子,并将其应用于人工蜂群邻域搜索过程,给出了基于概率交叉操作的改进人工蜂群求解算法,基于我国北方某一区域的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对风电消纳进行了经济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加入电锅炉后具有更低的煤耗成本,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使用膨胀石墨、碳纤维与石蜡研制出复合型相变蓄能材料,利用膨胀石墨、碳纤维作为高导热材料与结构支撑材料;通过物性参数遴选、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搭建高导热性能的复合相变材料蓄热电暖器实验台;研究不同蓄放热运行工况下该装置的蓄放热性能。研究结果显示,与日间主动式放热工况相比,日间被动式放热工况放热速率衰减较慢,被动式放热工况的最低放热速率比主动式放热工况最低放热速率高24. 7%。该装置可以利用主/被动放热方式调节蓄放热速率,满足不同房间的供热需求。在夜间蓄热、日间放热的运行工况下,该相变蓄热电暖器所在房间温度波动较小,具有较好热舒适性。该蓄热电暖器蓄热效率达67%,能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蓄热,实现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使用膨胀石墨、碳纤维与石蜡研制出复合型相变蓄能材料,利用膨胀石墨、碳纤维作为高导热材料与结构支撑材料;通过物性参数遴选、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搭建高导热性能的复合相变材料蓄热电暖器实验台;研究不同蓄放热运行工况下该装置的蓄放热性能。研究结果显示,与日间主动式放热工况相比,日间被动式放热工况放热速率衰减较慢,被动式放热工况的最低放热速率比主动式放热工况最低放热速率高24. 7%。该装置可以利用主/被动放热方式调节蓄放热速率,满足不同房间的供热需求。在夜间蓄热、日间放热的运行工况下,该相变蓄热电暖器所在房间温度波动较小,具有较好热舒适性。该蓄热电暖器蓄热效率达67%,能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蓄热,实现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相比单一储能和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多能存储和综合需求响应(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IDR)可显著改善多能源系统的经济性.首先构建基于激励手段的综合需求响应模型,接着对多能存储系统进行分析及建模,同时引入用户用能舒适度指标模型.最后,基于典型日负荷轮廓,以系统年最低总成本为优化目标建立多能存储系统优化配置模型.算例分析表明多能存储和综合需求响应可协同优化各时段能源供给和柔性负荷需求,可显著提高多能存储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电热器电、热功率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蓄热的矩形电热器结构,并建立了传热过程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提出了5种电热器蓄热、放热工艺制度,分析了各工艺制度下的边界条件,应用MATLAB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各种工艺制度的温度分布云图及传热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电热器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规律相似,并且当加热面温度达到设定的安全温度时,蓄热率大于96%,可以满足供热要求,应尽量缩短恒壁温加热过程的时间,以减少散热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双温双控冷库在果品入库期库温与霜温的动态变化,以lOt双温双控冷库为试验库,分别在果品进入冷库前、果品入库期和入库1d后的3段时间内,利用热电偶和数据采集系统监测并分析了库温和霜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双温双控冷库在果品入库期,库温升高,改变了原来稳定的状态,周期用时延长且由3个阶段变为2个阶段,耗能增加;在制冷阶段,出现先降温后升温的现象,霜温最低值达到仪表设定的下限-10.0℃,此时段冷库由霜温控制;双温双控冷库在果品入库阶段能及时化霜,避免制冷效率大幅下降.入库1d后,库温恢复稳定,但周期用时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