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一、铁路系统改革需要“放松管制”这一制度性前提  在我国主要5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仍被国家实施着较为严格的管制,因而使铁路的市场化改革难于向深层次推进。鉴于此,似有必要分析放松国家对铁路管制的可能性,使铁路进入市场和市场化改革具备一个重要的制度前提。世界铁路改革在涉及国家对铁路放松管制方面提供了相当成功的经验。在世界铁路普遍实施改革前,无论是前计划经济国家或市场经济国家,尽管在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但有一点却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即都实行着铁路的国有或国控,都对铁路实施着极为严格的管制。举其…  相似文献   
2.
3.
藏南也拉香波穹隆早渐新世地壳深熔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藏南也拉香波穹隆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NHGD)最东端, 主要由石榴角闪岩、石榴云母片麻岩、花岗岩和淡色花岗岩组成, 提供了限定NHGD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机会. 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穹隆中的淡色花岗岩形成于(35.3±1.1) Ma, 明显老于位于该穹隆以西类似的淡色花岗岩. 淡色花岗岩的全岩Sr和Nd同位素组成揭示该花岗岩是石榴角闪岩和变泥质岩混熔的结果, 其中角闪岩部分熔融起主导作用.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早期岩浆作用中, 角闪岩脱水部分熔融作用要强于泥质片麻岩, 是促使藏南拆离系开始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以来,天文观测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许多观测手段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在射电观测领域里,继多天线干涉仪和综合口径射电望远镜之后,又出现了长基线干涉仪,其对观测目标的分辨本领可以高达万分之一角秒。观测的波段也是不断扩展,从γ射线、X射线一直到红外线、米波无线电波。加之大气外观测技术的日臻完善,可以说已经接近实现全波段的天文观测。所有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崭新的观测资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5.
粒子物理作为现代物理最活跃的分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极大的丰富了理论物理学研究,同时也逐渐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将简要介绍粒子物理,同时探讨粒子物理在医学、军事和通信上、工业三大领域较成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可以在各种非结构化自然环境中生存,其身体中所蕴含的物理智能至关重要,涉及材料、结构和形态等要素.通过融合仿生物理智能,有望降低软体机器人的控制成本,提高机器人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极端环境下的鲁棒性,以及使微型机器人更加智能化.本文阐述了自然界生物的材料、结构、形态学物理智能特征及其原理,介绍了软体机器人实现仿生物理智能的目的及相关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列举了软体机器人仿生物理智能的典型应用,最后展望了软体机器人仿生物理智能的未来发展及挑战.软体机器人仿生物理智能有望在高速动态作业、极端环境探索及微型机器人智能化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相关研究将进一步促进生物、机器人、材料、化学和计算机学科之间的交叉.  相似文献   
7.
作为感官效果而言,无论对黑还是black人们的感知是一致的。因人类思维共性和民族文化差异的双重影响,由黑和black繁衍出的词语及其意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着差异。本文就汉语中的“黑”和英语中的“black”的引申义的对比运用,讨论两词的义项和翻译。  相似文献   
8.
羌塘自然保护区面积约247120平方公里。迄今基本还保存有较原始的自然面貌和特有的高原景观;保存有目前世界上最珍贵的高原特有动物野牦牛6000余头、藏羚30000-40000只、西藏野驴30000多头以及盘羊、棕熊、黑颈鹤等。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不亚于南部非州大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冰球式蓄冷系统中冰球和蓄冰槽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结冰融冰过程和蓄冷释冷特性,通过对冰蓄冷系统运行模式的分析,得出它具有削峰填谷、调荷节能和节省设备初投资的优点;将盘管式和冰球式系统进行技术对比,发现冰球蓄冷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软体机器人前沿技术及应用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材料学、化学、控制等学科的不断突破,人们对章鱼、蠕虫、海星等软体生物的观察及建模有了突破性进展,并衍生出一门新的机器人研究方向--软体机器人。本文通过回溯软体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软体机器人在材料类型、驱动方式、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并结合中国国情展望了软体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