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跨学科研究与教学逐渐兴起。作为人才培养高研究的重要阵地,大学也逐渐开始发展跨学科融合专业。囿于学科差异、科研与教学体制以及教师的知识能力,跨学科融合专业的开设与运营还存在很多障碍。本文从跨学科融合专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阻碍跨学科融合专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以武汉大学数字出版专业为例探讨了跨学科融合专业的建设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山美娟 《科技资讯》2013,(30):188-189
跨学科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对于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解决现实复杂性问题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本文探究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跨学科通识课程设计的思路及方法,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真正达到知识体系、思维方式的整体融合,全面提升学生跨学科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依托Fab Lab XH实验教学中心,结合学科特色,引入跨学科交叉融合学习理念,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性思维为导向,突破学科分科禁锢,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动性;构建跨学科工程联结的本科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了较完善的跨学科教育体系和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经过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教学成果,并成为MIT麻省理工学院认证实验室之一。  相似文献   

4.
聋人高等融合教育有利于构建"宽容、无差异"的校园文化与"平等、融合"的社会环境,有助于聋人融入主流社会。融合教育的实施需要完善的支持系统,在分析我国聋人高等融合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学校角度探讨了无障碍学习环境、差异化教学、人员保障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以期为聋人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研究和改革的热点问题.跨学科性是其核心特征.本文结合STEM教育的核心特征,以线性代数课程中矩阵及矩阵计算的教学为例,融合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技术,设计了具体的可视化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对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融合教育中,残疾大学生和健全大学生能够共同生活在同一宿舍区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宿舍人际冲突。对残疾大学生中的视障生、听障生与健全生之间的宿舍人际冲突现状及特点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对融合宿舍的满意度不高;3类学生之间均存在宿舍人际冲突;引发冲突的主要因素有性格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缺乏沟通、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等。在应对冲突时,大学生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应通过完善软硬件来提高融合宿舍学生的满意度;丰富宿舍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交往体验;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冲突处理机制,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前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现状,探索基于学习产出教育(OBE)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信号与系统课程核心能力,建设多课程互补的团队式教学体制。依托电子信息教学团队和雷达信号监测科研团队,设计基于OBE目标导向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开展理论教学、案例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等模块化教学模式,为探索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融合教育在残疾人体育教学中的深入发展,更好地发挥体育育人和促进健康的功能,在体育俱乐部模式应用于高校残疾人体育融合教学背景的前提下,阐述其在教育公平性、相互认同、促进身心健康方面的价值;分析其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师资专业化欠缺、学校支持匮乏、对残疾学生的需求缺少关照等方面的发展困境;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提出构建“共生”文化,提升师资力量和组建辅助团队,加强支持和硬件保障,设置基于差异性的运动项目及评价体系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实施情感化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情感化教育是融合教育与成功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学校实施情感化教育应做到以情凝聚集体,以情激励教师,以情陶冶学生。  相似文献   

10.
浅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以及对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特征的分折,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校企结合以及两种文化融合不仅带来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和投资融资、资源调整的多元化,而且密切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育人与用人、学业与就业的联系,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社会转型中的融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今学校体育与社会转型相同的是,都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化而变化,社会凸现为结构的变化、分层的变化,学校体育则凸现为教育模式的转型.在承应于这种模式的转型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于1999年应然而出,这种强调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特别是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健康教育,被学校体育摆到了教育目标的高度上,成为新世纪学校体育教育模式的主流方向.本文试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问题作出相应之探讨.  相似文献   

12.
借助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共被引技术,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融合教育”研究的异同点。结果显示:发文量上,国外处于迅猛增长期,国内呈现稳步增长状态;研究领域方面,国外注重跨学科合作,国内聚焦于教育领域;研究热点方面,两者虽然都关注了“融合教育理论”“融合教育教师”,但国外更微观,注重模型建构与行动研究,国内更宏观,侧重国家政策分析;研究前沿方面,国外聚焦循证教育,国内侧重教师融合素养培养。基于以上分析,后续研究除需要构建面向全社会参与的融合教育运行机制外,还应开展基于循证实践的教育行动研究以及跨学科的应用与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创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华 《科技信息》2010,(29):I0021-I0022
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创业教育的研究,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创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创业教育的意义,提出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创业教育应坚持的原则,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业教育的路径,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纺织机械课程,笔者尝试了在"周转轮系传动比"的章节中,将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及学科融合综合在一起。文中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及评价体制。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存在培养机制不健全、部分高校对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重视不够、教师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业技能缺乏、创新思维不强等问题,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跨界培养理念和实践体系多元协作模式;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重庆特色手工文创产品视觉系统设计"创业实践及相关平台的融合式服务,通过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跨界教育特色培养机制、健全创业实践项目激励机制、实施校企研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培养机制、实施创业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认定机制等方面构架更适应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途径;研究证明:只有不断探索学科深度融合、专业精准嫁接、联动校企研协同育人造就新型人才,营造和谐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对推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重点是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科研。本文以科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一种基于"KAP 2+1+1"的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科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快科研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目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各学科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指导目标之一。而基于高中化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引用循证教学十分有必要。循证教学尊重证据与证明的过程,与化学核心素养高度契合,将其应用在化学教学中,与德育相融合,有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文章先阐述了何为循证教学,同时分析了将其与高中化学中的德育渗透相融合的基本思路,最后探讨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循证教学与德育融合策略,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媒介产业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对出版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我国出版高等教育实践发展研究成果,对媒介产业融合环境下我国出版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孟庆峰  何宇迪 《科技信息》2014,(15):144+178
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经成为科学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应由过去单一学科转变为跨学科的培养。针对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困境,如观念未得到广泛认同,知识储备基础不足,跨学科学术交流有限以及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正确树立培养目标、完善跨学科课程体系、实现多学科多导师联合培养机制、构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建立跨学科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锦 《科技咨询导报》2010,(34):143-144
在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融入企业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文化的一些核心理念与文化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融入企业文化可以使教学富于创新性与前沿性。广大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要引起重视、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同时也应积极探索使二者相融合的各种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