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4-(N,N-二正丁基)-胺甲基吗啉(DBM),用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表征了结构,模拟缓蚀剂实际使用状况评价了其缓蚀性能,采用模拟大气了腐蚀状态的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适用于钢铁的气相缓蚀剂。  相似文献   

2.
用量热法研究了氨基硫脲对铝在盐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讨论了温度与缓蚀剂的浓度对缓蚀率的影响,发现氨基酸硫脲对铝的缓蚀作用类型属于置换型的吸附,求得平均吸附热为33.8kJ/mol,其吸附等温线基本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极化曲线法,失重法及盐雾试验等方面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缓蚀剂对模拟文物-低碳钢试样的缓蚀效率及吸附性能,实验证明,苯并三氮唑在较低浓度时对铁器的缓蚀效率比保护铁器常用的胺类缓蚀剂更高,并且BTA还具有较低毒性、较易购置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新型咪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测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一种新型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IM,经复配后得到新型咪唑啉缓蚀剂IMC。用电化学和失重法测试了缓蚀剂IMC在强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性能。在多种腐蚀介质中的缓蚀效果测试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可适用于酸性腐蚀介质,并具有很好的防腐效果,其缓蚀率在92%-98%。  相似文献   

5.
新型咪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型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IM ,经复配后得到新型咪唑啉缓蚀剂IMC。用电化学和失重法测试了缓蚀剂IMC在强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性能。在多种腐蚀介质中的缓蚀效果测试结果表明 ,该缓蚀剂可适用于酸性腐蚀介质 ,并具有很好的防腐效果 ,其缓蚀率在 92 %~ 98%  相似文献   

6.
加注缓蚀剂可以缓解原油中存在的环烷酸对炼油设备系统和管线的腐蚀破坏。合成脂肪酸氨基酰胺高温缓蚀剂,采用失重法测定缓蚀剂的缓蚀率。温度和原油酸度对缓蚀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在模拟溶液中一种以十八烷基胺(ODA)为主体的复合缓蚀剂在不同条件下对碳钢电极的缓蚀行为. 结果表明, 经该缓蚀剂处理的碳钢样品耐蚀性明显提高; 成膜效果气相优于液相; 温度在220 ℃左右成膜效果最好; 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 成膜效果变差; 样品在气相中缓蚀性能随缓蚀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当质量浓度大于25 mg/L时不再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无机缓蚀剂与表面活性剂对碳钢的协同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电势扫描法测定了碳钢在饱和 (NH4 ) 2 CO3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 ,研究了几种无机缓蚀剂的缓蚀作用及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 :当体系中添加 0 .1%的量 ,钼酸钠缓蚀性能最好 ,相对缓蚀效率达 6 8.3% ;当 0 .0 5 %的钨酸钠与 0 .0 5 %平平加复配 ,协同缓蚀效率可达 72 .7% ;应用动电势扫描法能够快速、简便地测定腐蚀速率和评选缓蚀剂。  相似文献   

9.
一种高效抗CO_2腐蚀缓蚀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缓油气田环境中CO_2的腐蚀,以氨基三亚基甲基膦苯、吗啉、硫尿和其他缓蚀剂为原料复配了一种缓蚀剂GT-1,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GT-1对CO_2腐蚀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GT-1对碳钢的阳极活性溶解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复配后对CO_2腐蚀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高达96.07%,是高效的气相缓蚀剂;氨基三亚基甲基膦苯、吗啉、硫尿和其他缓蚀剂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马来酸酐、丙烯酸及次亚磷酸钠合成了一种磷基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缓蚀剂DZ-1,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合成该缓蚀剂的最佳条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产物与实验设计的相符。合成缓蚀剂在缓速酸中有较好的缓蚀效果,添加0.5% KI及0.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DZ-1在90℃下对缓速酸的缓蚀率可达到99.95%。  相似文献   

11.
青铜时代是指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安徽大量古矿冶遗址的发现,显示了古代其作为长江中下游主要矿区以及冶炼和铸造青铜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青铜器修复对于缺失部位的补配,一般采取铸造补配件后再将其焊接在器物上的方法,焊接方法往往会对文物造成新的损伤,而且其中使用的氯化锌钎剂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对青铜文物的长期保存带来不利影响,不符合现代修复理念要求。现代的西方修复往往使用黏接剂将环氧树脂制成的补配件粘接在器物的缺失部位,此种方法虽能满足现代文物修复原则要求,但由于环氧树脂韧性差,所修复文物的补配部位达不到较高的强度和耐久度。本文在遵循文物保护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现有文物修复技术进行创新改进,提出了针对残缺青铜甬钟的新型修复工艺方法——利用失蜡铸造工艺,将补配件的制造和安装同时完成。修复结果表明,新型修复工艺方法替代传统的修复工艺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洛阳历代出土铜镜、陶俑、三彩俑巧妙的造型艺术构思和精湛的工艺制作技术,从而展现了洛阳出土文物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文物在地下环境体系中遭受各种腐蚀,笔者以青铜文物为代表,详细阐述了青铜器具在环境中的化学腐蚀和生物腐蚀机理,并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青铜文物保护的常见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考古线图可直观展现文物外形特征,是文物必不可少的存档资料,传统方法由人工测绘得到,耗时长、精度差,且易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文物三维模型自动化生成其考古线图的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兵马俑碎片的线图生成工作.扫描得到兵马俑碎片模型并对其进行去噪、补洞、简化等预处理,根据法向离散度信息判定模型的特征点,再检测模型的轮廓线与特征线,以此完成文物线图的绘制.该方法对原始模型要求较低,且视角灵活、可用性强,大幅缩减了考古绘图时间.   相似文献   

16.
乌蕨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开展其抗菌试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从乌蕨挥发油中分析出36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4种,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24.76%),松油醇(7.24%)和香叶醇(6.06%).抗菌活性研究显示,乌蕨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乌蕨挥发油成分检出率为72.0%,其中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古文物的完整有效保存,文物研究、修复,以及其可能造成的毁损,提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重建.构建文物真实三维模型,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文物的高精度实体复原模型.以宋代古船实体模型重建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3D 打印技术可以提高文物历史信息的保存和修复效率,避免接触式测量文物造成的表面损坏,提高研究人员对文物分析研究的参与度.但是,对于表面纹理比较复杂的文物,这项技术依然存在精度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The bronze chime bells of Marquis Yi of Zeng are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of China. The bells have a two-ton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i.e.,strik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ell generates different tones. In this study,we use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simulate the propagation of elastic waves and the generation of free oscillations of the bell. Vibrations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obtained by strik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hime bell of Marquis Yi of Zeng. By the observation of the vibration de-sign and through spectral analysis,we further help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ton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me bell of Marquis Yi of Zeng.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上海江湾机场9月所产加拿大一枝黄花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百分数.现共鉴定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28个成分,是总挥发油的85.88%,其主要成分为大香叶烯D(Germacrane D),D-柠檬烯(D-Limonene).另采用平板打孔法,测试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不明显.大香叶烯D(Germacrene D)是其主要的抗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考古学研究对象的拓展,文物与人工遗存在时代、类别和存在形式诸方面并没有本质区别。文物相对较高的价值是探讨文物学学科定位及特色的基本出发点。文物相对价值与综合价值是文物学研究的基础.文物管理、保护及利用是文物学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文物学应该属于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