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致变色双螺萘并恶嗪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3个由-NHCO(CH2)nCONH-链连接的双螺萘并恶嗪光致变色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对它们在聚苯乙烯薄膜中的吸收光谱和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双螺恶嗪化合物有色态的吸收光谱明显红移,其稳定性显著提高,8℃下螺恶嗪化合物有色态的暗退色反应遵循两种不同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作者应邀参加了2003年3月16日~20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市举行的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 CE)腐蚀/2003学术年会和展览会,作为唯一的中国大陆正式代表,参加了"气相缓蚀剂:合成、结构、机理和应用"技术专题组的学术研讨,并宣讲了题的<吗林低聚物作为新型气相缓蚀剂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3.
气相防锈技术与材料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蚀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常常成为一种极重要的破坏因素,它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  相似文献   
4.
含苯并三唑和噻二唑单元的铜缓蚀剂制备和缓蚀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硫烷基法反应,制备了含有苯并三唑和噻二唑单元的分子内聚集物(SBTA);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在3%NaXCl(ω=0.03)和0.5mol/LH2SO4溶液中SBTA对铜的蚀作用,通过FT-IR方法考察了铜表面的腐蚀产物。结果表明,SBTA在3%NaXCl溶液中的缓蚀效果优于0.5mol/LH2SO4溶液中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3个由—NHCO(CH2)nCONH—链连接的双螺萘并嗪光致变色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对它们在聚苯乙烯薄膜中的吸收光谱和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双螺嗪化合物有色态的吸收光谱明显红移,其稳定性显著提高,8°C下螺嗪化合物有色态的暗退色反应遵循两种不同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气相缓蚀剂的原理和发展进程作了系统性阐述.概括了气相缓蚀剂缓蚀机理和分子结构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气相防锈材料的加工成型和应用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展望了该技术领域内气相缓蚀剂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薄层电解液中气相缓蚀剂对碳钢腐蚀和缓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薄层电解液中碳钢的腐蚀行为和吗啉缓蚀剂对它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300μm的薄层电解液下碳钢电极的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呈现扩散控制特征,其腐蚀速度比溶液中碳钢电极的腐蚀速度增加.薄层电解液中缓蚀剂的加入,降低了碳钢电极的电化学极化曲线上的阴极和阳极的扩散电流密度,使碳钢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上出现感抗弧,表明缓蚀剂在碳钢表面发生了吸附,阻止了阴极还原的氧扩散以及阳极腐蚀产物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4个以—NHCO(CH2)nCONH—链连接的双(1,1′-苯并三唑-α,ω-二酰胺化合物(n=2,4,7,8),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挂片失重法初步评价了它们在0.5mol/LH2SO4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并用MM2分子力学程序讨论了缓蚀作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0.5mol/L HCl溶液中2-巯基苯并咪唑(MBI)和1-苯基-5-疏基-四氮唑(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电化学过程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铜电极膜电阻,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苯并三唑衍生物的缓蚀作用及PPP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研究了苯并三唑,1-氯苯并三唑,5-硝基苯并三唑和5-氨基苯并三唑四种苯并三唑衍生物在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用PPP-SCF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它们的结构参数进行计算,分析表明BTA优良的缓蚀作用主要来自它对一价了了的促钝化作用,苯并三唑衍生物在铜表面的吸附是通过整个环上的π电子与铜相互作用实现的,π电子的化学吸附作用对其缓蚀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