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有机物质量浓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假设垃圾填埋场液固相中的有机物按一级反应降解而推导出的有机物质量浓度计算模型,并利用其来预测渗滤液中COD质量浓度,根据F.G.Pohland(循环、非循环)和M.E.Tittlehaum的实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垃圾场渗滤液中的COD质量浓度,Pohland循环、Pohland非循环和Tittlehaum循环3种模式下的模型参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 5,0.947 4和0.916 4.以娄底市垃圾填埋场为例,最终选用了由Pohland非循环模式确定的方程及参数对垃圾渗滤液中的COD质量浓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娄底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COD质量浓度在填埋初期呈逐步上升趋势,最大COD质量浓度出现在填埋后的第210 d左右,为18.324 g/L;随后浓度开始缓慢下降,在填埋后的第720 d左右时浓度约为4.649 g/L.通过与其他城市已建成的垃圾填埋场的监测数据比较,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说明该模型及其参数能够满足垃圾填埋场设计的需要,可为填埋场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渗滤液水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和同兴垃圾焚烧厂冬季渗滤液的常规水质特征,并与国内外部分渗滤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生桥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和同兴焚烧厂差别很大,与填埋时间为10 a左右渗滤液相似,具有较低的COD值(4 173 mg/L)和VFA含量(384 mg/L)、较高的NH3-N含量(3 885 mg/L)和pH值(7.83),很低的BOD5/COD值(0.09);而同兴焚烧厂渗滤液与早期填埋场的水质相似.对比研究了长生桥填埋场和同兴焚烧厂渗滤液中DOM的构成及各组分的分子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焚烧厂渗滤液中DOC的含量远大于填埋场,但填埋场中HA所占比例高于焚烧厂;分子量分布表明,在大于10 kDA的范围内HA占了60%以上,且HA的分子量随腐化程度的加剧有增大的趋势,而FA和HyI主要分布在2 kDA以下.  相似文献   

3.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城市垃圾进行卫生填埋时,垃圾腐化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水和以外来水份形成的沁出液体,其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很大。通过分析调查得知:在填埋过程中渗滤液的成分极不稳定。NH-N浓度变化大可以从低于100mg/L上升到5000mg/L BOD等有机物却呈下降趋势,针对不同时期的渗滤液的不同成分的特点,并结合当今国内外对垃圾渗滤液的最新处理工艺,设计使用曝气吹脱法对氨氮等进行处理,厌氧好氧相结合的方法对渗滤液的COD、BOD等进行处理。本设计的工艺改良方法更适合南方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的处理。氨氮的去除率能够达到45%,BOD5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0%,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国家生活垃圾渗滤液的二级排放标准,并且该工艺能够降低处理成本,降低基建费用。  相似文献   

4.
氨吹脱/投炭SBR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氨吹脱/投炭SBR/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试验中研究了氨吹脱单元中pH值、气液比对氨氮去除的影响,探讨了投炭SBR单元中粉末活性炭浓度对COD去除率,进水氨氮浓度对氨氮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全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BOD5、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9%,94.0%,98.7%,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的Ⅱ级排放标准.两级氨吹脱与投炭SBR组合工艺处理低有机物浓度的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垃圾渗滤液COD、NH3-N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本文采用了微电解法和混凝法预处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研究不同工艺处理条件下,该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及NH3-N的去除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电解/混凝/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特别是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具有很好的效果.当原水COD高达9 160 mg/L,NH3-N高达3 000 mg/L,经该工艺处理后COD低于60 mg/L,NH3-N低于15 mg/L,均可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吉首大学某学生食堂的餐厨垃圾为原料,对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基本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为期8周的厌氧发酵获得的餐厨垃圾渗滤液的COD质量浓度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高达140.6 g/L和16.2 g/L;随着厌氧发酵时间的延长,餐厨垃圾渗滤液的pH值由1周末的5.9逐渐降低为8周末的3.7;同期VFA质量浓度则由6.7 g/L增加到17.9g/L;COD质量浓度由57.9 g/L增加至140.6 g/L,NH+4-N质量浓度由0.3 g/L增加至16.2 g/L;继续延长反应时间,餐厨垃圾渗滤液的pH趋于稳定,VFA和NH+4-N质量浓度增加缓慢,COD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循环的氨氮积累问题,提出了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在渗滤液回灌的基础上,对回灌渗滤液进行曝气处理、pH调节和温度控制。通过建立模拟填埋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填埋工艺对渗滤液中氨氮、COD去除以及填埋垃圾产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在氨氮、COD去除以及产气特征上均优于传统填埋系统和渗滤液厌氧回灌填埋系统。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中渗滤液氨氮浓度降至200.9mg/L,COD浓度降至1900mg/L,最高产气速率和累积产气量分别达到195L/d和2976L,后期CH4浓度稳定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广西区内垃圾填埋场地的设计、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通过生活垃圾模拟填埋实验,监测垃圾降解过程中垃圾体温度、沉降高度及渗滤液CODcr、BOD5、NH3-N等水质指标,研究垃圾渗滤液的降解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较短时间内垃圾渗滤液中的主要水质指标都达到最大值,CODcr为22 072 mg/L、...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组合工艺"缺氧SBR-UASB-好氧SBR"处理高COD、高氨氮、低BOD/COD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提供一种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经济、有效的模式.方法在500%回流比下联合启动反应器,系统进水量保证3L/d,调整最佳运行周期,逐步提高回流比并测定各反应器出水COD、NO3-N、NO2-N、TN、NH4-N.结果当回流比达到2200%,系统对COD、NH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6.30%、92.12%、90.57%,出水COD质量浓度49.52 mg/L,NH4+-N质量浓度2.14 mg/L,总氮质量浓度38.71 mg/L.回流比的提升导致系统硝化类型的改变.结论最佳工艺参数下,经由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直接排放标准.回流比的改变导致亚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μAOB和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μNOB比值发生变化,系统硝化类型从短程硝化向全程硝化过度.  相似文献   

10.
UBF-BAF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处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新型复合工艺UBF-BAF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处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实验表明,在渗滤液进水CODCr和NH4 -N浓度范围分别为6000-14500mg/L和880-1500mg/L的条件下,出水CODCr浓度低于400mm/L,NH4 -N浓度低于10mg/L;CODCr、NH4 -N和TI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8%、97.3%和84.1%左右.系统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4h.系统中高游离氨浓度没有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造成影响.采用GC/MS对低分子量有机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明显减少,大部分有机物得到了有效去除.另一方面系统中生物量大,生物种类丰富,含有短杆菌、长杆菌和球菌等.该系统在渗滤液没有经过预处理、污染物浓度变化很大的情况下,能实现高污染物去除率,证明其处理垃圾渗滤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在识别阜新垃圾填埋场主要风险物质及潜在环境风险事故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幕景假设,建立对流-弥散-吸附-维水质风险模型,预测地下水污染情况,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的主要风险物质是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是该垃圾填埋场的最大可信事故;NH3-N、Hg、Fe和Mn在预测期的最大质量浓度均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阜新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属于可接受风险。该结果可为有效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回灌处理研究,发现在回灌之前采用石灰调节渗滤液的pH值对NH3-N的去除有较大的影响.同时pH为8-9的渗滤液回灌到垃圾填埋场中改变了垃圾内部的酸性环境,加快了垃圾的生化反应使回灌后渗滤液的COD值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垃圾填埋会产生二次污染物垃圾渗滤液,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渗滤液性质出现老龄化特征,处理难度增大。根据晚期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差、高氨氮、成分复杂的特点,采用A/O+电絮凝+树脂吸附组合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原水COD含量1 520 mg/L,氨氮含量920 mg/L,色度15 100倍。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系统对COD去除率达97.3%,氨氮去除率达100%,出水接近无色,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以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利用成都粘土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COD.研究表明,成都粘土对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为用土量85g/L,pH=6.0,搅拌速度150 r/m in,搅拌时间40m in,静止时间12h时,成都粘土对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率可达到30%.  相似文献   

15.
A~2/O法与混凝法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2/O法与混凝法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经过A2/O法生化处理,CODCr从5 900~7 600mg/L降到1 000 mg/L左右;NH3-N浓度从1 740~1 850 mg/L降到未检出水平.对沉淀池出水进行混凝处理研究,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CODCr去除率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絮凝剂投加浓度,即聚丙烯酰胺浓度为2 mg/L,聚合氯化铝浓度为1 000~1 200 mg/L,出水的CODCr为435 m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渗滤液及膜滤浓缩液生物毒性,找出溶解性有机物组分变化对生物毒性产生的影响规律.方法实验采用卤虫作为试验生物,测定垃圾渗滤液及浓缩液对受试生物的24 h,96 h的10%致死浓度LC10及半致死浓度LC50.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去除氨氮与重金属,进而研究渗滤液中有机物的生物毒性.结果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及反渗透浓缩液24h-LC50的稀释度分别为17.74%、66.99%、89.33%.渗滤液及纳滤浓缩液中溶解性有机物24h-LC50的稀释度分别为70.15%、77.98%.渗滤液及浓缩液中亲水性有机物ρ(96h-LC50)分别为332.06 mg/L、504.1 mg/L.结论渗滤液生物毒性最强,浓缩液中腐殖酸组分明显提高,亲水性有机物组分毒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对上海浦东新区黎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进行了2年的跟踪研究.污水处理站采用反渗透膜处理技术与渗滤液的回灌相结合的方式对填埋场渗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不断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处理效果满足达标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8.
垃圾渗滤液总氮含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含有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高浓度废水,氨氮浓度高是垃圾渗滤液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垃圾渗滤液处理难度增大的重要原因.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含氮物质消解处理的影响因素.垃圾渗滤液样品100 mL,加5 mL浓磷酸作消解剂,加8 g K2SO4作增温剂,消解时间从沸腾开始加热维持30 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消解处理样品在碱性条件下蒸馏,用1 mol/L的盐酸吸收形成铵根离子.结合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进行了垃圾渗滤液总氮含量的测定,是基于在1×10-2 mol/L NaOH溶液的碱性条件下,N-溴代丁二酰亚胺在二氯荧光素作为能量转移剂的增敏作用下氧化氯化铵,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信号.NBS的优化浓度为3×10-3mol/L,二氯荧光素的优化浓度为2×10-5mol/L.本化学发光体系的检出限(3σ)为3×109 g/mL,测定的线性范围为7.0×10-9~9.0×10-6g/mL(r=0.9964,n=7).使用本法测定垃圾渗滤液样品总氮含量为8.2×10-3g/mL,回收率大于92.5%,RSD范围为2.9%~4.2%.本法分析结果与常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填埋层空气状况对渗滤液中氮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渗滤液回灌厌氧填埋层可以有效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但却对氨氮去除无效 ;而且由于有机物降解的加速 ,使回灌后渗滤液中氨氮的质量浓度比常规垃圾填埋场更高 ,从而导致渗滤液必须再经过复杂的物化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 .为此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了垃圾层中空气状况对回灌渗滤液出水中氮成分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只要向填埋层供给少量空气 ,就可有效降低渗滤液中氨氮的质量浓度 ,从而减轻渗滤液后续处理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处理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对含高氨氮的模拟垃圾渗滤液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的阳极材料,电流密度和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TiO2/SnO2阳极,电流密度20 mA/cm2,氯离子质量浓度10 g/L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5%.在反应过程中,氨氮的去除符合准零级反应动力学.在最优条件下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实际的垃圾渗滤液,结果发现,反应240 min后,废水中的氨氮也可得到全部去除,色度的去除率可达82%.该方法用于成分复杂的垃圾渗滤液的脱氮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