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东芝-8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双侧颈部血管内-中膜及其硬化斑块进行观察,并对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检测,与健康组作对照研究。结果:高糖组颈部血管的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部位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处,与其它部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管腔狭窄程度与血流速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斑块较小者血流速度变化不大;斑块较大者引起管腔狭窄时,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与发展进程,对颈血管病变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稳定型心绞痛(SAP)3组;冠脉造影排除CHD的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两者与斑块不稳定性、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IMT、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正相关(r=0.506,P<0.05;r=0.345,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两者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诊断意义,比较颈部动脉斑块好发部位的差异,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8例糖尿病患者及41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观察颈部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成情况,分析收缩压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斑块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颈部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大于正常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及与收缩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对照组无名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比例较糖尿病组高,二者差异显著(P<0.05)。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无名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随年龄及收缩压的增加而加重。无名动脉分叉处与颈总动脉分叉处同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4.
用血管造影图像分析的冠脉参数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血管直径的测量是冠心病诊断的基础.该文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了冠脉直径的测量,采用了103个病例进行统计研究.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分段准则,把整个冠脉树分成了27段,给出了每一段冠脉的直径百分比这个新的参考值,列出了冠脉平均、中点这2个直径百分比表.在每个表中给出直径百分比的均值和标准差.这2个表在冠状动脉病变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冠脉直径百分比参考值可作为新评判依据,它比传统意义上的百分比狭窄率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失效是临床中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斑块的钙化程度是决定其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将支架分别置入到含有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钙化斑块的下肢病变动脉中,探讨肢体在直立和运动过程中斑块和管壁的受力状态,评估斑块钙化的严重程度对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钙化斑块的动脉置入支架后,在肢体运动中,位于动脉弯曲外侧的斑块处于疲劳状态,极有可能发生结构失效而破裂,其中中度钙化的斑块主应力峰值最高。3种钙化斑块最大塑性等效应变均发生在斑块的最狭窄处,其中重度钙化的斑块在直立和运动状态下均具有最高的塑性应变,狭窄率最低。轻度和重度钙化斑块所在的动脉具有相似的力学特性,含有中度钙化斑块的动脉最易发生损伤,其损伤部位位于斑块中间最狭窄处及斑块与健康动脉相连接处。从力学生物学角度对钙化程度不同的斑块病变动脉易发生破裂部位机理做了综合评价和阐述,为临床选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及预后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成年巴马小型猪和贵州小型猪的冠状动脉分型、血管弯曲度、左、右冠状动脉直径和植入支架直径,长期饲养后动物体重变化,探讨两种品系小型猪在冠状动脉支架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巴马小型猪9只,贵州小型猪12只,雌雄兼用。常规麻醉动物后,称重,行冠状动脉造影,目测冠脉直径,以过膨胀方式植入支架,再次行冠脉造影观察支架贴壁情况。术后常规饲养动物,饲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凝。于支架植入后26周,再次麻醉动物,称重,行安乐死。比较两次实验动物体质量变化,由介入医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冠脉分型、血管弯曲度,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植入支架段冠状动脉的最小直径和参考直径。结果两组动物均完成支架植入实验并存活至实验终点,死亡率0%。经过26周饲养,巴马小型猪的体质量变化显著小于贵州小型猪(P〈0.001)。两种小型猪冠状动脉均为右优势型,血管弯曲度〈30°。巴马小型猪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参考直径和最小直径以及植入支架型号与贵州小型猪无统计学差异(P〉0.05)。巴马小型猪的右冠状动脉的参考直径明显小于贵州小型猪(P〈0.05),最小直径和植入支架型号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活体、动态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发现巴马和贵州小型猪的成年动物冠状动脉分型均一且与人类一致;血管弯曲度小、易于进行介入导管操作;主要分支直径适合植入直径2.75 mm或3.0 mm规格的冠脉支架。在慢性实验饲养过程中,成年动物的体重变化不大。因此,两种品系小型猪均适合冠脉支架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7.
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02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42)与非冠心病(n=60),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冠心病组空腹血糖、血清尿酸、TG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HDL-C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各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血清尿酸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呈上升趋势,且病变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风险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GGT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斑块稳定性、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对照组均行血清GGT、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标志物检测,评价UAP组、SAP组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性。SAP组、UAP组血清GGT、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O、T-AOC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AP组血清GGT、TNF-α水平明显高于SAP组,NO、T-AOC的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0.05);纤维斑块、软斑块患者血清GGT水平明显高于钙化斑块患者,软斑块患者血清GGT水平明显高于纤维斑块患者,血清GGT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NO、T-AOC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GGT的增加与斑块稳定性下降、血管内皮损伤加剧、炎症应激反应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绞痛患者经PCI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PCI的129例心绞痛患者,根据血清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行PCI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血糖、Scr、Hb、LDL-C、HDL-C、AST)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靶病变部位、慢性闭塞病变及LVEF≤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者所占比例、置入支架数和置入支架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心绞痛患者PCI后血清TBIL水平越低其预后越差;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爆裂性胸腰椎胸腰段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评价椎管狭窄程度、后凸畸形对神经损伤的影响及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4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病例,经过随访半年到6年(平均2.6年),回顾性评价ASIA评分、椎管狭窄率、后突角与神经损伤、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144例病例中有47例有神经损伤及其伤后ASIA评分平均为32(0-50分),随诊结束时平均为44.2(24~50分),除2例死亡外,总恢复率达68.6%.A组(无神经损伤)、B组(不全瘫)、C组(全瘫)3组之间的椎管狭窄率、后突角无显著差异性(P>0.05);椎管狭窄率、后突角与伤后ASIA评分、最后ASIA评分和恢复率三者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椎管狭窄率和后突角不能完全作为评价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后神经损伤及恢复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炜  赵连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086-4090
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以及血管中层厚度的变化的影响。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对照组分离腹主动脉,但不行狭窄术;模型组行腹主动脉狭窄术(TAC);替米沙坦组行腹主动脉狭窄术并给予每天替米沙坦1.5 mg/kg。喂养6周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动脉压(MAP);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中层的厚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GRP94和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手术模型组大鼠的MAP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和替米沙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手术模型组的GRP94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替米沙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手术模型组的CHOP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替米沙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手术模型组大鼠血管平滑肌中层厚度厚于对照组和替米沙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主动脉狭窄致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导致GRP94表达及CHOP表达的增加。替米沙坦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逆转高血压所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介入组(80例,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和对照组(80例,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介入组与对照组间ABI指数、患肢皮温、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峰速、血流量)、疼痛积分、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手术成功率、术后保肢率、通畅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ACS患者496例,根据冠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40例,多支病变组15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记录入院患者首次测得的实验室指标: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n)Ⅰ、脑尿钠肽(BNP)、D-二聚体.结果多支病变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左前降支病变、左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冠脉TIMI血流0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住院天数、最大支架长度、总支架长度明显长于单支病变组,溶栓治疗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TC、TG、LDL、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Mb、Tn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Glu、GHb、HDL、Scr、CK-MB、BNP水平在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左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冠脉TIMI血流0级、高血脂及D-二聚体水平是早发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治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蔡雪黎  叶盛 《科技信息》2012,(31):61-6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均与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近年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广泛用于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而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能明显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多支、复杂病变患者亦从中获益。但研究发现[1-3],一些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出现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体表静息心电图T_(V1)T_(V5)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造影结果及入院时常规心电图,并对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组,分析T_(V1)T_(V5)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心绞痛组中符合T_(V1)T_(V5)的阳性率为66.7%,而正常组(非冠心病组)符合T_(V1)T_(V5)的阳性率仅为7.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血管病变为53.6%,双支血管病变为75.0%,三只血管病变为77.3%.表明随着T_(V1)T_(V5)的阳性率增加,冠脉病变支数也随之增加,冠心病在各组间检出率亦有显著差异(χ~2=6.59,P0.05).结论 T_(V1)T_(V5)综合征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并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黛玉膏对肛瘘大鼠血管生成和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20只SPF级SD大鼠进行综合法构建肛瘘术后创面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黛玉膏组,每组10只。黛玉膏组大鼠使用药物涂抹伤口,模型组以0.9%氯化钠溶液擦洗。另选取10只仅造成创口的大鼠作为对照组,也以0.9%氯化钠溶液擦洗,各组大鼠每天处理2次,均连续干预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局部血流。ELISA法检测肛瘘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内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Nrf2及HO-1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创面愈合率及血流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黛玉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和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CD31染色结果比较,模型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黛玉膏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肉芽组织IL-1β、IL-6、IL-8、TNF-α比较,模型组较...  相似文献   

18.
PDO血管内支架的制备及其径向压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不同直径的聚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丝为原料,采用手工编织的方法制备16种不同编织密度的血管内支架.对PDO单丝的力学性能、血管内支架的结构参数、径向压缩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径向压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DO单丝手工编织的血管内支架的孔隙率符合选用要求;血管内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和弹性回复率随着单丝直径与编织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单丝直径对血管内支架的径向压缩性能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支架磁感应热疗预防和治疗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对临床常用的316L型不锈钢冠脉支架进行磁感应诱导升温,探讨加热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迁移、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将平滑肌细胞置于恒温水浴槽中,待其达到预定温度(43、47℃)后持续10min,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加热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加热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温度作用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发现,支架在交变磁场下可以升温至热疗所需温度,加热后细胞增殖受到了显著抑制,43℃组细胞存活率为(83.23±2.87)%,47℃组细胞存活率仅为(37.58±0.78)%。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47℃组细胞凋亡率为(87.37±2.9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而43℃组的凋亡率为(6.00±0.2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细胞周期也受到抑制,被阻滞在S期。加热后随着时间的推移,47℃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而加热对43℃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显著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PCNA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研究表明,临床常用冠脉支架在交变磁场下升温可行。加热显著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并促进了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且抑制了细胞的迁移。加热能显著抑制细胞PCNA的表达,这些可能是加热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三种药物对鸡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瘟毒杀星散、球痢清、地克珠利三种不同的抗球虫药物进行抗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药物的高剂量组即300mg/kg饲料混饲,其抗球虫指数(ACI)均在185以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剂量组即250mg/kg饲料混饲,球痢清和地克珠利组的死亡率分别比瘟毒杀星散组高4.1 5%和3.55%,差异显著(P<0.05),卵囊值差异亦显著(P<0.05),但抗球虫指数(ACI)、病变值差异不显著(P>0.05).瘟毒杀星散低剂量组与球痢清和地克珠利低剂量组相比,其相对增重率、抗球虫指数(ACI)和病变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卵囊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