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灾害频发,作为能源大动脉的长距离输油气管道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鉴于地震带穿越河流管道遭受荷载情况的复杂性,根据地震带穿越河流油气管道的特点,分析了应力分析时应该考虑的荷载类型和目前地震荷载主要分析技术方法,提出了建立应力分析模型及边界条件的简化处理方法,利用CASEARII对实际工程进行应力分析研究,得到应力分布状况评价,供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输管道是现代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其对提高油、气资源的运输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长输管道设计、建设中,长输管道的河流穿越是设计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科学利用长输管道河流穿越技术进行长输管道建设是管道设计施工的首要工作。本文从长输管道河流穿越需求分析入手,对长输管道河流穿越技术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结合事故停泵,首先介绍了停泵水锤可供选择的水锤防护措施,然后建立了泵压输水管道系统水锤数值计算的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再以盐环定扬黄工程梯级提水泵站系统设计为模型,利用特征线法,进行了大口径泵压输水管道系统的水锤模拟计算及分析,并拟定水锤防护方案。该研究为类似大口径泵压输水管道系统的停泵水锤防护方案选择提供了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河流穿越岩土工程勘察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入地质雷达技术,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雷达技术在河流穿越中的应用,通过雷达成果剖面与工程地质钻探剖面的对比分析,体现了雷达技术的应用优势,有效的填补了钻孔间的盲区,弥补了常规岩土勘察技术中的不足,为输油气管道河流穿越勘察增加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油气管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油气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风险大,结合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情况复杂多样的特点,给管道定向钻穿越增加了难度,增大了其定向钻穿越的风险。针对油气管道定向钻穿越过程中存在的施工风险因素,特对定向钻穿越施工前、施工中风险预测、质量控制、穿越质量监管重点、防范等方面作一探讨,为定向钻穿越工程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可借鉴的经验,从而有助于定向钻穿越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碎石粘土层的特点,详细论述了东苕溪定向钻穿越碎石粘土层的地层状况、钻机选择、钻具组合、控向措施、泥浆控制、钻进工艺以及导向孔钻进、扩孔、回拖阶段的应急预案,通过具体实施,大口径管道首次成功采用水平定向钻技术穿越了碎石粘土层。  相似文献   

7.
管道试压技术是长输管道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油气管道在西部山区施工也越来越多,为保证山区大口径管道试压顺利进行,针对目前我公司承建的山区段的特殊性,选择山区管道试压技术研究作为我项目部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河流水污染控制系统区域最优化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大汶河有关背景资料,对层次分析法在河流水污染控制系统区域最优化规划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在环境因素(子)权重值确定和区域最优化规划方案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为水污染控制规划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油气管道施工中,沿线多处经过公(铁)路、河流、峡谷、大山等穿(跨)越点,都需要采取特殊的穿(跨)越施工方法。本文就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钻穿越技术在油气管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振玉  侯红霞 《科技信息》2012,(17):1+14-1,14
本文结合江西天然气管道工程撩河定向钻穿越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情况,对穿越地段曲线设计、管道壁厚选取、进场道路、卵石层处理、管线回拖等方面的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其中定向钻穿越入土角度一般控制在5~20°,出土角度一般控制在4~26°为宜;定向钻穿越河流的曲率半径不小于l500D;计算管道的最小壁厚时,必须考虑管道壁厚计算是在最小屈服极限条件下,管道能够承受同拖力作用的最小壁厚;根据已有的道路合理选择穿越位置时,必须考虑钻机进场的道路;水平定向钻穿越两岸砂卵石层的河流时,建议采用套管隔离卵石层的做法来穿越卵石层,并根据回拖场地情况提出回拖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淮河流域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方案进行风险分析,模拟了10个调度方案,包括实时调度方案、人机交互方案和优化调度方案,选取淮河流域2个主要污染物指标CODMn和NH3-N,分别计算各方案下2种水质指标超标风险率和超标程度;同时,进一步考虑调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防洪风险和供水风险,采用多目标模糊综合决策的方法,分别考虑上述2种水质6个指标,以水质监测断面界首、鲁台子和蚌埠闸为决策断面,计算得到7种情景下各方案的优劣排序。结果表明,实时调度方案在各种情境下风险最小,为最优调度方案,人机交互方案(方案3、方案4和方案5)在各种情景下风险均比较大,为最劣方案。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首次将层次—关联分析法应用于长江三角洲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得出规划方案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的最优方案。这种综合评价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在数量化描述方面更为合理和精确。  相似文献   

13.
运用WRF3. 9模式并选取四种常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ACM2、MYJ和BL)和两种近地层方案(Eta和MM5)模拟了2015年1月16~25日苏州东山的近地层气象要素,并与东山气象站观测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评估了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同时设置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与近地层方案耦合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两类方案的耦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白天四种边界层方案对2 m温度的模拟差异较小,两种近地层方案的模拟结果有差异,对流混合较弱时Eta方案模拟较好,对流混合较强时MM5方案较好;夜间四种边界层方案和近地层方案均有影响,但是整个观测期间四种方案的模拟结果统计量差异较小;②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2 m相对湿度均高于观测值,BL方案的模拟效果最佳,MYJ方案的模拟偏差最大;③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10 m风速的模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MYJ方案的模拟效果最好,四种方案对风向的模拟均优于对风速的模拟,白天的模拟效果整体优于夜间;④选择不同的近地层方案对风速和风向的模拟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对2 m气温模拟结果的影响小于对2 m相对湿度模拟结果的影响,BL边界层方案与MM5近地层方案耦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2 m气温和2 m相对湿度的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阳泉市桃河河道治理的3个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比较分析,确认复式断面方案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
傍河水源地水位降落漏斗的扩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北省承德市滦河某水源地为例,采用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对水源地内各开采井的不同开采量、不同井位布置方案下的水位下降、降落漏斗扩展及水均衡等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设计方案下的开采量和井位布置,可使水位降落漏斗最小,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河流侧渗补给.  相似文献   

16.
感潮河道引江工程综合调度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感潮河道引江调水为实验基础,建立了适合感潮河网的非稳态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分别采用Preissmann隐式差分格式和新的迎风全隐格式求解水动力方程及流扩散方程,改进了河道节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平衡连接和边界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处理方法.根据实际水力、水质条件以及引江调水工况,重点模拟了市区包括感潮入河口及出河口水系水流水质变化规律,经过率定与验证,提出了一套参数稳定的感潮河道工程调度方案,并分析了各种引水方案下河段污染物质量浓度过程,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环境容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新分配.模型在实际工程综合调度中运行稳定,结果可靠,实现了地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芙蓉江鱼塘水电站泄洪消能方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芙蓉江鱼塘水电站的泄洪特点,通过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两种泄流消能方案,最终推荐了一种比较符合该工程实际的泄洪消能系统方案.该泄洪消能系统大大减轻了下泄水流对河床基岩的冲刷作用,满足了该工程的泄洪消能任务.  相似文献   

18.
基于理想解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相对隶属度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首先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信息所隐含的属性权重通过一个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来;其次基于模糊集理论,借助每一方案与理想和劣等方案的综合加权距离,求得每个方案相对于优等方案的相对隶属度,提出了基于理想解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相对隶属度法对方案进行择优和排序,从而较好地确定了属性的权重,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强的排列能力.最后通过算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评法的实施,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已成为环评工作中新的热点.针对生态旅游规划的特点,提出从宏观政策到规划目标、从区位功能到旅游功能区的评价框架,在提出替代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以得到最佳方案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以武夷山大峡谷森林生态旅游区规划为案例,按照上述评价框架思路,对规划中的4个功能景区进行了宏观背景、区位和功能区关联性分析,提出4种替代方案并对其进行环境影响系统分析,认为开发体闲中心、漂流溪流、溪谷风景,而不开发保存较好的森林覆盖区(白塔山)为最佳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0.
萨拉乌苏河两岸宋(西夏)元前后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萨拉乌苏河两岸地层时代、古代遗址分布、剖面孢粉分析、考古资料、古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 结合野外考察资料的研究, 认为除气候因素外,萨拉乌苏河的下切也是两岸地貌水文情况变化、植被变化、沙漠化和人类活动兴衰值得考虑的原因。萨拉乌苏河现在的深切河谷在唐代中后期才开始下切形成, 之前附近为较大面积的湖沼水域,水域内人类活动程度较低。萨拉乌苏河下切使两岸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个适于牧业经济方式的茂盛的草原湿地环境,造成宋元时期该流域人类活动的繁荣局面。而元代以后该河流的下切深度过深引起的水文条件的退化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的叠加, 也是导致其两岸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衰退以及明代后期沙漠化事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