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过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静态溶液聚合制备了腐殖酸钾-凹凸棒-聚丙烯酸复合吸水树脂.研究了凹凸棒、腐殖酸钾对复合吸水树脂吸蒸馏水倍率、吸盐水倍率以及吸水速率的影响,并对比了各种复合吸水树脂的吸液性能.结果表明,当凹凸棒含量由5%增至40%时,复合树脂吸蒸馏水和吸盐水倍率呈快-缓-快的变化趋势,其中凹凸棒含量由10%增至20%时,吸液倍率变化不大,复合树脂的吸水速率则先增大后下降,凹凸棒土用量为10%,复合树脂的吸水速率最快.腐植酸钾的加入可提高树脂的吸蒸馏水倍率、吸盐水倍率和吸水速率.复合改性前后的吸液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腐植酸钾复合吸水树脂(w(腐植酸钾)=5%)>腐植酸钾/凹凸棒/聚丙烯酸三元复合吸水树脂(w(凹凸棒)=20%,w(腐植酸钾)=5%)>聚丙烯酸树脂吸水树脂>凹凸棒复合吸水树脂(w(凹凸棒)=20%).  相似文献   

2.
采用丙烯酸为单体,高岭土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作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测定.考察了高岭土的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等单因素变量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并测定其反复吸水性能及保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的添加量为单体含量的15%、交联剂用量为单体含量的0.1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含量的0.25%、中和度为50%、聚合温度为80℃时制备的树脂吸水倍率最大,为968 g·g-1;加入高岭土时得到的树脂比其他条件相同不含高岭土时的反复吸水性能好;复合树脂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常压40℃时,7 h后树脂的保水率为69.17%;不同浓度Na Cl盐溶液对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不同,盐溶液浓度越大,树脂的吸水倍率越小.  相似文献   

3.
膨润土-聚乙烯醇高吸水性复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悬浮聚合法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交联剂 ,添加膨润土 ,制得聚乙烯醇高吸水性复合树脂 .该树脂的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分别为 3 60和 3 7倍 .通过实验 ,讨论了交联剂用量、膨润土添加量、水解程度等因素对吸水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体系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耐盐高吸水树脂。运用单纯形优化法获得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的优化条件组合,树脂在0.9%NaCl溶液中的最高吸盐水率达143.9 g.g-1。还考察了溶液盐浓度、pH值和温度等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丙烯酸树脂(PAA树脂)性能不足、反复利用率差的问题,以腐植酸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腐植酸-丙烯酸吸水树脂(HA-PAA树脂),测试树脂粒径大小、溶液含盐量、环境温度、pH值对其吸水倍率的影响和HA-PAA树脂的保水能力及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粒径为10~20目时HA-PAA树脂的吸水倍率最大,达到1 403g/g;360min左右基本达到饱和;HA-PAA树脂的耐盐性、耐温性、耐酸碱性能较好;经过5次吸水后,HA-PAA树脂吸水倍率达457.5g/g,大于PAA树脂,重复吸水性能和反复利用率较好.  相似文献   

6.
 高吸水性树脂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之一。美国、西欧和日本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地区。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当前主流产品丙烯酸类相比,淀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生物降解,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以丙烯酸盐、丙烯酰胺、高岭土和淀粉等为原料,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型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合成淀粉-高岭土/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的工艺条件,引发剂、交联剂、干燥方法、高岭土、丙烯酰胺用量对材料耐盐的影响,制备得到了在去离子水、0.9% NaCl中吸水倍率分别达到1415和95g/g的样品。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吸水树脂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共聚物的组成对高吸水树脂的分解温度和表面形态结构特征都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吸水性树脂研究较多的是均聚物,但随着其发展,某些产品的不足之处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成本太高、强度不够、吸水速率慢、吸水量低、耐盐性能不好、保水性能不好等,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单体共聚合,也可采用接枝共聚或添加廉价填料等方法来改善高吸水性树脂的综合性能及降低生产成本。以丙烯酸为单体,海藻酸钠为接枝物,添加高岭土、丙烯酰胺,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型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海藻酸钠、高岭土、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对材料耐盐的影响,制备出在蒸馏水、0.9%NaCl中吸水倍率分别达到895g/g、85g/g的样品。研究了海藻酸钠-高岭土/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制备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反应温度65~75℃,丙烯酸中和度为60%,反应时间4h,引发剂用量0.8%~1.2%,高吸水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水能力;随交联剂用量增大,高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下降;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丙烯酸中和度增大、引发剂用量以及交联剂用量增大、反应单体浓度升高,海藻酸钠-高岭土/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明显增强。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产物的内部结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辐照技术,以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并对其合成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超声功率、反应温度、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溶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吸水能力的影响.运用正交分析法,采用正交表L16 (45)分析了各因素对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合成的产品,其吸水倍率为925 g/g,吸盐水倍率为95 g/g,并有很好的持续保水能力和较快的吸水速率.红外及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成功接枝在羧甲基纤维素的主链上,且该吸水树脂具有疏松多孔的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一种耐盐保水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为螯合添加剂,丙烯酰胺和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为单体,制成用于荒漠化防治的交联型耐盐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交联剂、螯合剂、氧化还原引发剂及中和度等对该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和吸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EDTA作为螯合添加剂,树脂的吸收率有明显提高,吸水(自来水)率和吸盐率分别达到900 g/g和190 g/g以上;改变交联剂、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量能提高树脂的吸盐性;中和度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一定影响,但对吸盐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海藻酸钠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接枝共聚制备了聚丙烯酸(AA)-海藻酸钠(SA)高吸水树脂。探讨了交联剂及引发剂的用量、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微波功率等因素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树脂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的研究,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为733.92 g/g,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为120.68 g/g,并且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及良好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比较单味海藻组、生甘草组、炙甘草组、海藻与生甘草合煎组、海藻与炙甘草合煎组、海藻玉壶汤(生甘草)组、海藻玉壶汤(炙甘草)组不同组别的小鼠急性毒性,进行单味药、反药组合及含反药组合复方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为基于临床的十八反研究提供用药依据.分别制备海藻煎液、生甘草煎液、炙甘草煎液、海藻与生甘草合煎液、海藻与炙甘草合煎液、海藻玉壶汤(生甘草)煎液、海藻玉壶汤(炙甘草)煎液作为不同组别的受试药物,参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进行单味药、反药组合及含反药组合复方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试验数据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LD50(n),满足LD50条件的海藻组、海藻与生甘草合煎液组、海藻与炙甘草合煎液组给药后连续观察7d,其余各组连续观察28d并记录体重.结果表明,实验各组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海藻组>海藻与炙甘草合煎组>海藻与生甘草合煎组>炙甘草组>海藻玉壶汤(炙甘草)组>海藻玉壶汤(生甘草)组>生甘草组.海藻组LD50值为35.67g·kg-1·d-1,海藻与炙甘草合煎组LD50值为44.29g·kg-1·d-1,海藻与生甘草合煎组LD50值为50.98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kg体重日用量的145.2倍,182.6倍和211.5倍;在LD50(n)实验中,炙甘草组连续给药第8天死亡数量达到半数,LD50(8)为70.69g·kg-1·d-1,生甘草组LD50(19)为82.98g·kg-1·d-1, 海藻玉壶汤(生甘草)组LD50(7)为79.24g·kg-1·d-1,海藻玉壶汤(炙甘草)组LD50(6)为77.49g·kg-1·d-1.由此得出结论:海藻煎液、海藻与炙甘草合煎液属小毒范畴,与文献记载相符.通过反药组合单味及复方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有利于为进一步锁定毒性物质基础及后续实验展开提供依据,亦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无机硫酸钛溶液为前驱体,甲酰胺为pH值调节剂,本文采用简单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多孔的TiO2粉末。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氮吸附脱附(N2 Adsorption/Desorption)等方法对合成的TiO2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TiO2粉末具有高的热稳定性,450—750℃的温度范围内焙烧后为单一的锐钛矿相结构,且850℃焙烧后主要相为锐钛矿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TiO2粉末的晶粒长大,比表面积减少。550℃焙烧后的TiO2粉末是由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nm的颗粒聚集而成,其比表面积约为219.70m2·g-1,并且具有独特的双孔结构。  相似文献   

13.
双曲型丝网波纹填料是具有特殊弧形波纹结构的一种新型规整填料。本文选取比表面积分别为350和500m2/m3的填料进行冷模实验,并测试其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将上述2种填料与350Y和500Y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实验气速范围内,L=25.48m3/(m2·h)时,Kxa(SQ-350)=(1+54.9%)Kxa(350Y);当F为0.6m/s·(kg/m3)0.5,15.29m3/(m2·h)≤L≤35.67m3/(m2·h)时,Kxa(SQ-500)=[1+(13.3%~66.7%)]Kxa(500Y)。此外,新填料适合在大液量下操作,且能耗低于350Y和500Y。  相似文献   

14.
 分别运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和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并使其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在有机负荷率(OLR)均为6.0kg·m-3·d-1的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二者在稳定期的运行特性和产甲烷菌群的组成。结果表明,UASB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95%,显著高于CSTR的COD 去除率(84%)。然而,CSTR系统中的活性污泥的比产甲烷速率(315L·kg-1·d-1)和比COD去除率(0.85 kg·kg-1·d-1)则显著高于UASB的260 L·kg-1·d-1和0.67 kg·kg-1·d-1。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分析技术对系统稳定期的活性污泥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UASB系统的优势产甲烷菌为Methanosaeta concilii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而CSTR系统中的优势产甲烷菌为Methanosarcina mazeii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代谢特征的不同是造成厌氧处理系统效能差异的内在原因。UASB和CSTR在COD去除效能和污泥比活性方面各有所长,在实际应用中,须根据废水水质和预期处理程度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低磷和干旱胁迫条件下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白花草木犀营养吸收和生长的影响.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65%和35%两个处理,并设置磷营养0、25、50mg·kg-13个水平(P0,P25,P50),在上述两个因素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接种和不接种摩西球囊霉处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白花草木犀根系菌根侵染率的影响不明显,但高磷水平(50mg·kg-1)和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白花草木犀根系AM真菌的侵染(P<0.01).接种AM真菌不仅能够显著促进白花草木犀对N、P营养元素的吸收,还能够减弱干旱逆境对白花草木犀生长的影响.此外,无论是正常供水或者是干旱胁迫,接种AM真菌均显著增加了白花草木犀水分利用效率.在室内温室条件下,初步发现接种菌根能够促进干旱区、半干旱区牧草生长,恢复退化草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氯化血红素(Hemin)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新型催化活性。在pH 8.0~8.9氨性缓冲介质中,Hemin催化溶解氧氧化溴邻苯三酚红的褪色反应。在SDBS和30%乙醇的增效作用下,催化体系服从Michaelis-Menten方程。用Lineweaver-Burk作图法求得米氏常数、催化常数和专一性常数分别为3.7×10-5mol/L, 0.64s-1和1.7×104L·mol-1·s-1。对机理进行了讨论。利用该催化体系,用反应平衡法和动力学法均可分光光度定量Hemin, 线性范围为2.0×10-8~6.0×10-7mol/L,检测限为2.5×10-9mol/L。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种泥,研究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过程及其机制.UASB在污泥负荷(SLR)0.25kg(COD)/(kg(VSS)·d)和水力负荷(HLR)0.1m3/(m2·h)的条件下启动后,通过分阶段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逐步将SLR和HLR提高到0.52kg(COD)/(kg(VSS)·d)和0.3m3/m2·h,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成功培育出了厌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先后经历了污泥驯化期、微生物聚集体形成期、初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次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成熟颗粒污泥形成期5个时期.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机制整体上符合二次核学说,其中初生颗粒污泥的形成符合黏液学说,而次生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与目前已报道的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不同,其内核是由初生颗粒污泥破碎后的碎片组成,产甲烷丝状菌和其他细菌通过插入碎片中或者附着于碎片表面的方式形成聚集体,并逐渐发展成为次生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8.
安徽全椒是国内刚发现有露头、可供开采的海泡石产地。本文介绍采用8种手段鉴定此海泡石的结果并与世界各地的海泡石作了对比。 露头取样系石棉状纤维矿物。干涉一级。二轴晶(+)。2V≌61°,Ng=1.5292,Nm=1.5214,Np=1.5188,最大双折射率0.010,平行消光,正延性。X-光粉末衍射显示,样品是结晶良好的海泡石。红外光谱显示,在3885cm-1有一个小而可以辨别的吸收峰。在3560和3410cm-1有两个宽带,在3250 cm-1附近有一个肩峰。在400-1300 cm-1范围内,样品显示,在1200-12 cm-1有1个宽带,在1070,1020和975 cm-1有3个很大的吸收带。在780、690(肩峰在723)和640 cm-1有3个宽带,在465 cm-1 (肩峰在425)有一个大的宽带。差热曲线在125-150和805-818℃有吸热双峰,吸放热转换在740℃。化学分析:SiO2 52.4,MgO 22.01,H2O(+)12.42,H2O(-)6.88,SiO2/MgO 1.59,分子式近于H6Mg3Si12O30(OH)10·6H2O.电子显微镜显示,样品是纯的海泡石。对海泡石的物理、化学性质、晶体结构、成因和主要用途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聚四氟乙烯塑料反应器在25℃和45℃下,以20g/L的固液比,研究了高岭石与不同浓度NaOH或Na2CO3的溶蚀反应,反应时间为0~600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后液相中硅、铝元素质量浓度,根据反应前后碱浓度的变化,计算反应绝对碱耗量;测定5.0%NaOH驱替过程中,高岭石填砂管渗透率和注入压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高岭石在碱溶液中,通过扫描电镜能发现有明显溶蚀痕迹,在溶蚀反应前120h,溶液中硅、铝元素明显增加;相同温度下,高岭石在1.2%NaOH溶液中比5.0%Na2CO3溶液中碱耗量高;在碱驱过程中,渗透率上下波动,稳定后渗透率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