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上海某高层办公楼纵深型地下车库空间湿热季内表面严重结露问题,在原通风系统分布式均匀排风主导的情况下,测试分析了表面结露状况.改进设计了一套诱导射流系统,兼顾墙面贴附射流和地面冲击射流效应,提高近壁气流速度和湍流换热水平,使得表面对流换热和表面温度明显升高,在湿热季车库通风时段显著改善表面结露问题.同时,该系统解决了原有系统在纵深区域CO气态污染排除不畅、呼吸区积聚浓度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雪晶 《科技信息》2011,(35):I0325-I0327
针对室内温泉馆冬季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的问题,对室内设计参数的选择及散湿量的计算进行分析。给出了不同季节的运行控制模式。介绍了室内温泉池温度场、湿度场和速度场的CFD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局部区域可能出现结露现象,提出应对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水电站地下厂房在各洞室贯通后的风流运行规律及排风效果,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地下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的气流运行规律进行了模拟,分别对地下厂房不同位置下的排风竖井的通风情况进行了计算,根据模拟结果,得出了洞室群的空气流场分布云图以及交通洞和排风竖井的空气质量流率,进而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地下厂房的气流运行规律及排风效果,并讨论了不同供风量对洞室群风流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建筑参数和居住者行为模式对武汉市梅雨季节农村住宅建筑围护结露的影响,基于试验验证,考虑窗墙比、外墙反射率、窗户开启模式和外墙保温层等因素,采用建筑热环境设计模拟工具包(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DeST)模拟了武汉市农村住宅室内热湿环境,采用结露率分析了梅雨季节建筑围护结露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农村住宅不宜盲目追求自然采光,窗墙比宜取为0.6.当气温急剧升高时保持窗户关闭可以有效缓解结露问题.从防止结露角度考虑,武汉农村住宅不宜增设外墙保温层.  相似文献   

5.
运用雷诺平均法(RANS)对典型工况下核电站常规岛主厂房内的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条件下主厂房的通风量、工作面温度以及排风温度.通过分析4种不同通风方式的通风量和室内温度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节能的多元通风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测量获得的温度场基本吻合;当采用自然进风与机械排风相结合的通风模式时,各层工作地带的温度能够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该方法为类似工程通风换气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并结合现场实测分析分层空调系统设计关键参数如送风量、送风速度及分层高度等对某高大焊接厂房室内双扩散对流及通风空调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同时,还分析高大焊接厂房分层通风空调系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厂房下部风口排风比宜取为75%;送风量安全系数Ks可取为2.5~4.0;提高送风速度、下部排风口底部安装高度及降低分层高度均无法有效提升厂房通风空调效果和效率;各工况下厂房室内流体运动、热、质输运为双扩散混合或自然对流,焊接表面Nusselt数及Sherwood数基本不变;当厂房焊接烟尘散发量大时,分层空调节能性是一大挑战。将焊接热和污染源简化为稳态散发的条缝形热和污染面源,室内焊接烟尘质量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较好地吻合,相对误差为11.2%。  相似文献   

7.
通过数值仿真对局部触发的病毒气溶胶在公共室内环境中的传播规律进行预测. 采用常用的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研究公共空间内气溶胶瞬态扩散特性. 气溶胶颗粒在密闭空间中随时间向前上方向扩散,随室内环流存留在空气中. 当颗粒喷出后15 s内仅少数大颗粒落地,在60 s时部分颗粒附着于墙壁、人体,而70.86%(颗粒数目残留率)的颗粒存在于室内空气中. 提出3种通风方案:对侧通风、上送两侧通风、单侧通风-对侧/上侧回风. 通风条件破坏了原有的室内环流,颗粒随气流流出排风口. 结果发现:对侧通风方案中室内颗粒残留率为65.4%,上送两侧回风方案中残留率为63.22%,单侧通风-对侧/上侧回风方案中残留率为70.32%. 因此,上送两侧回风方案颗粒物传播距离较短,且颗粒残留率较低,是较理想的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坑围护结构设计过于保守,运输通道处施工滞后问题,以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提出相应的支护变更方案.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同时考虑车辆荷载乘以冲击系数转化为静载时的影响,模拟分析围护墙的拉锚支撑方案局部变更后对结构的受力变形影响,并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原方案设计过于保守,变更方案后基坑的稳定性仍满足要求,且能加快施工进度;锚索层数适当调整减少后,围护墙位移、弯矩以及锚索应力变化较小;第一层锚索的位置对围护墙墙顶位移以及围护结构受力的影响较大,离墙顶距离越大,围护结构变形越大;当车辆荷载距离基坑一定时,车辆荷载会对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多热源工业厂房室内高温的问题,提出全面通风和局部送风两种优化方案,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改造前后厂房的热环境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局部送风主要是改善人员活动区域的热环境。增强全面通风使室内的整体热环境得到改善,同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并且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原厂房工作区平均温度为38.9 ℃;平均风速为0.43 m/s;允许暴露时间为53.2 min。增强全面通风后工作区平均温度为35.1 ℃,比改造前厂房降低3.8 ℃;平均风速为0.41 m/s;允许暴露时间为85.7 min,比改造前厂房增加32.5 min。增强全面通风为厂房提供热舒适的工作环境,研究结果将为工业厂房的通风系统设计及改造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云南干河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以数值模拟为基础、相似理论为依据,确定各种比例尺,建立了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1/10的缩尺模型.进行了不同季节、不同送风温度、不同机组运行台数共9种工况的模型试验.测试了地下厂房各区域室内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最高送风温度24.5℃时,厂房内夏季最高温度为29.46℃,平均温度为27.72℃,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泵站通风系统方案可行.在部分机组运行及过渡季节时,室内温度更低,通风系统可采用变风量运行,进一步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空气幕对提高低湿厂房内的热湿环境控制效果的影响,通过ICEM建立几何模型并划分计算域网格;利用CFD数值模拟得到厂房内的风速场、温度场、湿度场;分析空气幕的安装位置和送风速度对厂房温湿控制的影响.对比无空气幕的情形发现,两侧安装空气幕时厂房内平均温度降低了2.9℃,平均含湿量降低51.4%.对进出料口处的热湿交...  相似文献   

12.
确定井巷风流热量来源及关键地点温度变化、热增量与损失量,并以之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深井气候调节是通风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改进传统的傅里叶导热模型,建立了基于通风井巷实际断面形状的三维热传导模型,针对不同井巷断面形状确定了反映流速与流量状态的动量相关的计算边界条件,并结合时间参数揭示了岩层内部导热以及井巷岩壁与气流间的热交换规律,建立了湿壁面与气流间的热湿传导方程.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国内某大型深井金属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获得了关键地点的温度、湿度、热量等参数的走势和变化特点,为矿山开展深井气候调节与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轮机末级湿蒸汽凝结流动过程湿度分布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非线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实验测得的质量中间半径、水滴数密度、蒸汽湿度与初压、进汽口温度、背压、尾部温度、水比容、汽比容的相互关系进行关联分析处理,确定影响因子之间的主次关系;并以影响湿蒸汽凝结流动过程湿度分布的主要因素的初压、进汽口温度、背压、尾部温度、水比容、汽比容等作为支持向量机网络的输入,建立湿蒸汽凝结流动过程支持向量机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网络预测湿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9%,以初压、入口温度、背压、尾部温度、水比容、汽比容为输入的支持向量机网络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很好地预测汽轮机末级湿蒸汽凝结流动过程的湿度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我国南方多雨、湿热地区城市常采用的工字型地下人行通道的内部通风环境,揭示其夏季易潮湿结露的成因,对武汉市岳家嘴工字型地下人行通道进行现场监测;内容包括通道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壁面温度、风速等。借助CFD数值模拟,与实测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工字型地下人行通道的主通道难以实现有效的自然通风,夏季通道内处于高湿状态,易出现严重的结露状况。利用马格努斯(Magnus)公式阐释了结露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工字型地下人行通道的布局方案进行优化,利用CFD数值模拟对不同优化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可为南方城市修建地下人行通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木结构墙体的热湿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学为基础,以墙体内的空气含湿率和温度为驱动势建立了多层墙体中的一维瞬态热湿耦合传递方程.以长沙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热湿气候地区一种新型木结构墙体的热湿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热湿气候地区推广应用该墙体需要注意玻璃纤维内部冷凝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存在温度梯度的竖直壁面Marangoni 凝结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酒精混合蒸气在表面存在温度梯度的竖直壁面上的Marangoni凝结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观测了混合蒸气的凝结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凝结表面不同位置的换热系数不同,温度梯度大的位置凝结换热系数较大;当酒精蒸气的质量分数wv=0.5%,1%时,凝结换热系数随过冷度单调减小;当wv≥2%时,凝结换热系数与过冷度的关系为含有最大值的非线性特性关系;在相同条件下,wv=1%时的凝结换热系数最高,wv=0.5%时的次之,wv≥2%以后,凝结换热系数随酒精含量的升高而减小.与仅由浓度梯度引起的Marangoni凝结相比,本实验中由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共同驱动的凝结换热更强.初步的理论分析也表明,凝结表面上的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共同作用使水-酒精凝结液表面的表面张力梯度增大,Marangoni对流加强,凝结换热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矩形肋片的传热传质性能,考虑汽化潜热随温度变化,引用Hyland的温湿度关系函数建立肋片表面传热方程,此时的传热方程无法获得解析解。以传热方程为基础建立传热差分方程,并采用超松弛迭代法对肋片表面温度分布进行求解,同时计算获得肋片传热效率。结果表明:湿度增大,肋片底部和端部温差也越大,绝热边界下肋片温度分布整体高于自然对流边界;汽化潜热的增加使得实际传热量增大,肋片效率的计算结果高于已有研究结果;肋片参数增大时,无量纲化临界点位置越向肋底部靠近,肋片效率减小;环境湿度增大,无量纲化临界点位置向肋片端部靠近,肋片效率变小,湿度对半湿换热工况的肋片效率影响显著,全湿换热工况下,湿度越大,对肋片效率变化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8.
Condensation occurs when the local vapor pressure rises above the saturation vapor pressure at the local temperature in theory. A new measuring apparatus were made to obtain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simultaneously for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 of condensation occurred on the fabrics. The experiment conducted at the standard condition of temperature of 20℃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65%. The result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 showed that condensation could occur under the situation closed to saturation line as the temperature on fabric may be lower than dew point of water vapor in the measuring box depending on the experiment conducted at an ambient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of 20℃ The range of fabrics studied showed that PTFE laminated fabrics except nylon gingham PTFE laminated fabric facilitates the loss of water vapor and therefore prevent condens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tudies from a wide range of fabrics, especially breathable fabrics and under bad experiment conditio  相似文献   

19.
Land-coverage with plastic film has brought about dramatic economic benefits to agriculture, while it has caused serious soil pollution because it is not degradable. Thus, it is a limit to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film. The use of biodegradable mulch made of cellulose fiber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solve this problem.Mulch is used in the open air of such weather as windy, rainy, fine and cloudy .So higher dry and wet strength is required. It is best for using conifer 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