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卢国声  胡立  周敏娟  张昊  曾超 《科技资讯》2012,(12):139-140
通过对梅山煤矿(北区)的地层、构造特征及煤层、煤质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相邻矿区含煤情况,推断该矿区具有较大的煤炭资源储量,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沉积环境分析,认为梅山煤矿(北区)所含安源煤系属于滨海山前平原型沉积,而乐平煤系属于海陆交相型沉积。  相似文献   

2.
萍乡地区位于萍乐坳陷西部,其安源煤系(安源组分为紫家冲段、三家冲段、三丘田段)储量丰富。不同层段煤层发育特征差异显著,对于不同层段的成煤环境的认识不一。以安源组野外露头剖面和煤田地质资料为基础,开展了安源组3个段的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分析。结果表明,安源组紫家冲段和三家冲段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海陆交互环境中的有障壁海岸堡岛体系,三丘田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煤系的发育分布受沉积微环境控制,泥炭沼泽微相为主要聚煤场所;紫家冲段沉积期为主要成煤期,为海进背景下的海湾泻湖-潮坪成煤模式,滨海平原的泥炭沼泽是主要成煤环境,形成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结构单一;三丘田段沉积期为海退背景下的为浅水三角洲成煤模式,煤层主要产出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层较薄、灰分较高。  相似文献   

3.
综合分析湘东浏阳澄潭江矿区数十家开发安源煤系的小煤矿矿井地质资料,认为澄潭江矿区安源煤系是三角洲沉积体系所形成的.该三角洲是安源运动之后,江南古陆往东南注入湘赣海湾的一条古河流所形成的浅水高建设性三角洲,并经过三湾、三都2次区域性造陆运动的改造而最终演变成为一个千平方公里级的大型三角洲.研究表明,矿井地质资料非常精细地揭露了煤(矿)层及其附近围岩的沉积特征,可以用于更为精准的沉积环境分析;而综合多个煤层、多个矿井的矿井地质资料的整体分析,并辅以适当的浅表地质调查,是完全可以揭示三角洲这种复杂沉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变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经对赣中西部地区晚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安源煤系沉积相归属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认为研究区的沉积环境为半咸水的陆缘近海湖环境,并可进一步划分出五种亚相,即半深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潮坪亚相、湖泊三角洲亚相和水下冲积扇亚相,对各亚相特征进行了系统地描述。  相似文献   

5.
论安源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源 ,近代中国最大的矿区之一 ,亦是中国现代革命的一大熔炉 ,在这里 ,不仅为中国革命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而且也铸造和孕育了中国革命一种新的历史精神 ,即安源精神。毫无疑问 ,安源精神是萍乡人民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尤其是在今天走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的时候 ,安源精神更应成为萍乡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哺育和激励。一、安源精神的基本内涵安源精神 ,是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的产物。在 2 0世纪 2 0 -3 0年代兴起的这场运动中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 ,选派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 ,进行了一系列影响全国的革命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探研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过程,阐述毛泽东统战思想对萍乡、安源革命斗争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古近系坡折带类型及隐蔽圈闭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柳地区古近系地层经历了从盆地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到裂陷衰退一系列过程,形成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无坡折的缓坡地貌型层序的地层演化系列,因而该地区古近系存在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和无坡折的缓坡地貌3种坡折带类型,它们控制了扇三角洲、水下扇、浊积扇和下切水道充填砂体的分布.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和同沉积构造弯折带之下的低位域砂体是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位于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萍乡矿业集团公司,所开展的职工体育工作连续10多年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关注。本文对萍乡矿业集团下属的8对矿井:安源煤矿、白源煤矿、黄冲煤矿、萍宜煤矿、高坑煤业、青山煤业、巨源煤业、杨桥煤业的职工体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为我国职工体育在社会转型期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 在刘少奇同志诞辰百周年纪念之际,安源工人、萍乡人民深深怀念他。76年前,时值24岁的刘少奇赴苏学习回国后,来到安源山,与安源路矿17000工人同呼吸共奋斗,奠定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基础,开拓了有中国特色的工人运动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造-厚度分析法对煤系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考察,指出沉积厚度规律与构造及沉积物的变化关系。根据这个结论,对矿井地质构造的分布作了可靠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J Tabony  D Job 《Nature》1990,346(6283):448-451
Microtubules are believed to be the principal organizers of the cell interior. Cells respond to a variety of stimuli by modify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icrotubules. These effects are central to cell division and morphogenesis, and embryo development. During embryo development, macroscopic patterns are frequently observed. Here we report that microtubular solutions spontaneously form alternating white and dark stripes about 1 mm wide and 1 cm long. Small-angle neutron scattering measurements show that in each segment the microtubules are aligned oblique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stripe, and that the white and dark stripes differ in having mutually orthogonal orientations. The formation of these structures requires an initial reservoir of organic phosphate. Phosphorus NMR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the energy-liberating conversion of organic to inorganic phosphate. These observations, together with similarities to the dissipative spatial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Belousov-Zhabotinski reaction,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observed structures are energy-dissipative in nature. Dissipative structures are thought to be critical to the appearance of complex living organisms. Our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microtubules are capable of forming such structures. Microtubular dissipative structures may occur during mitosis and embryo morphogenesis.  相似文献   

12.
对人(Homo sapiens)117个蛋白质和大肠杆菌(Ecoli)的87个蛋白质的各二级结构相对应的mRNA序列中的密码子上下文关联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它们的使用对不同种属的蛋白质二级结构有不同的偏好,对同一种属蛋白质的不同二级结构也有不同的偏好.与密码子和单碱基关联的结果比较,说明密码子上下文关联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用边界单元法计算结构自振频率与振型的原理与具体实施方法,给出了计算支配方程系数矩阵元素用的特殊函数的逼近公式,用求复行列式模的局部极小值方法计算各阶自振频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相应的各阶振型.计算实例表明,用边界单元法计算结构自振特性,前处理简单,精度较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应用中,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文档中的一些结构经常被改变。为了挖掘XML文档在历史变化过程中经常改变的结构所蕴含的知识,提出了发现频繁变化结构的方法。该方法用一组频繁变化结构组成的文档向量模型代表一个XML文档,将频繁变化结构在簇中的出现比例作为权值,使用加权余弦相似度对XML文档进行聚类。经过实验分析,根据XML文档历史变化过程中的频繁变化结构能较好地将XML文档进行聚类。用加权余弦相似度对XML文档进行聚类,其聚类结果的正确率、召回率和簇内部距离均优于使用非加权余弦相似度对XML文档进行聚类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T Yokoyama  S Yokoyama  T Kamikado  Y Okuno  S Mashiko 《Nature》2001,413(6856):619-621
The realization of molecule-based miniature devices with advanced functions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efficient approaches for combining molecular building blocks into desired functional structures, ideally with these structures supported on suitable substrates 1-4.Supramolecular aggregation occurs spontaneously and can lead to controlled structures if selective and directional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are exploited. But such selective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has yielded almost exclusively crystals or dissolved structures 5; the self-assembly of absorbed molecules into larger structures 6-8, in contrast, has not yet been directed by controlling selectiv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Here we report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supported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s whose size and aggregation pattern are rationally controlled by tuning the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absorbed molecules.Using low-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we show that substituted porphyrin molecules adsorbed on a gold surface form monomers, trimers, tetramers or extended wire-like structures. We find that each structure corresponds in a predictable fashion to the geometric and chemical nature of the porphyrin substituents that medi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adsorbed molecule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areful placement of functional groups that ar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directed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will allow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wide range of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absorbed to surfaces.  相似文献   

16.
将含有3条超边的超圈存取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任意一条超边都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点集;另一类是至少存在一条超边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点集。对第一类超圈存取结构,用Shamir方案构造了一个理想的秘密共享方案,从而证明了其最优信息率等于1;对第二类超圈存取结构用信息论和λ-分解方法证明了其最优信息率等于2/3。给出了参与者人数为6、7且含有3条超边共86种互不同构的超圈存取结构,并计算了其最优信息率。  相似文献   

17.
钢结构发展与应用中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分析了钢结构的特点 ,总结了钢结构在高层结构、大跨结构、住宅结构、轻钢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认识、材料、人才、规范和设计程序是限制钢结构发展的主要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海冰引起结构振动的理论及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多腿结构冰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建立了Maattanen模型在多腿结构中应用的冰激振动分析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冰激振动专用分析软件系统.运用该系统对一工程实例作了分析,结果与实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辽河盆地反转期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盆地目前发现 7个反转构造带 ,均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 .正反转构造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 2大类 .因受力方式的不同 ,单一型正反转构造可分为挤压倾滑型和压扭型 2亚类 ,复合型正反转构造分为压扭复合型和挤压倾滑复合型 2亚类 .这些反转构造均经历了裂陷—坳陷—反转的 3个发展阶段 .纵向上正反转构造的幅度均小于拉张期的构造幅度 ;平面上由于受力方式和力的大小差异 ,各个带正反转构造的类型和强度因此不同 .正反转构造直接覆于凹陷之上 ,十分有利于油气聚集保存  相似文献   

20.
奥村运明  李华北  王琦  赵康宁 《河南科学》2009,27(12):1583-1585
土木结构物由于承载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作用,造成损伤.裂缝的出现是损伤的最初先兆.因此,工程安全要求对裂缝进行行之有效监测和分析,也是对结构物耐久性评价的基础.裂缝密度是结构物健康检测和耐久性评价一个十分重要的评价指标.利用数码相机对结构物裂缝进行摄影观测,并开发相应的程序对图像进行处理,自动计算出结构造的裂缝密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物力,在工程处理中不失为一经济、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