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运用相关经济学和法学理论从国家与市场经济的角度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章首先简要回顾15世纪末以来西方关于国家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沿革;其次分别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两个侧面分析国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以此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再次探讨市场中介组织发展与经济国际化趋势对国家与市场经济,进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影响;最后在上述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应然性研究基础上,阐述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作为调整政府在管理、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宏观调控、市场规制以及体现国家意志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重要法律,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就是经济法在调整社会经济关系时所追求的具体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3.
市场中介组织是企业的帮手、政府的助手。本文从"入世"的角度分析了大力加强市场中介组织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我国目前市场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市场中介组织建设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是政府实施经济管理之法,更是规范政府经济管理之法,前者使政府成为有效政府,后者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经济法对于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对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正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资源配置手段:一种是市场,一种是政府。其中,市场起基础配置作用,政府的作用则体现为弥补市场的失灵,并保证政府经济权力的实现。与此同时,政府的经济权力需要加以限制和规范,否则极容易导致政府权力的滥用和市场管理的混乱。经济法是规范政府经济行为的主要法律,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经济法明确了有限干预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职责。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 ,提出经济法在依法治国中具有多方面作用。文章指出 ,经济法是经济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体构成 ,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法律基石。文章还指出 ,经济法对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 ,促进政府行为法治化 ,以及对规范市场主体竞争行为、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典型代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现代意义上的行业协会已经成为联系政府和市场的纽带。在对行业协会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行业协会在其产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价值及功能方面与经济法的相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8.
商品经济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市场本身的缺陷,导致市场失败,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形成了集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于一体的混合经济体制。这种特定的经济结构迫切需要既尊重市场调节,又体现国家干预的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因而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作为保障国家干预之法,还起着限制政府违反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经济职权的作用,所以说经济法是矫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法,是双重矫正之法。  相似文献   

9.
将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评价指标分为科技中介组织与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展的四个二级指标,建立了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作为纾解高校、政府与社会三者矛盾有效"利器"的高教评估中介组织,其基本属性是独立性、专业性与中介性。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创与组织化的过程,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这些中介组织的发展还缺乏法律层面或制度层面的保护,致使其独立性丧失、专业性衰退和中介性退化。为了加强对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培育,政府应将工作重点从创建评估机构转向培育评估市场,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律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与中介评估机构的双向监督机制,尤其是要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历来是经济法学甚至包括民法学、行政法学界争执的一个焦点,但是大家还是就经济法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即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鉴于我国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市场进化模式,当前我国国家干预市场的范围应当严格限定,干预市场与培育市场应当两种手段并存.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益追求是经济法区别于传统的公法和私法独立存在的根本理由.在此基础上再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也就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12.
梳理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发展脉络基础上,以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为分析框架,遵循分配制度的内在经济规律,并结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路径选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而重要的法律有它自己的体系.自觉开展经济法体系的研究是推进经济法交流和促进经济法学成熟不可缺少的路径.本文把经济法的体系分为微观的经济法和宏观的经济法.微观的经济法主要指企业法,宏观的经济法主要包括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规所体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理,是经济规律与法律科学结合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健全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仅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的本质特征,还要体现我国信守对世贸组织的承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应随之注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封建时代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主流是否定,近现代学者则以肯定为主。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涉及经济、军事和人事科举等三方面内容,其核心和争议最大的是其经济改革内容。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颇为相似,而其中的青苗法和市易法与近现代经济法最相似:青苗法近似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近似近现代政府开办金融控股公司。经济法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中垄断的出现,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出现,法治文化基础是对传统公法、私法划分缺陷的超越。宋代显然不具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宋代社会的垄断不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垄断,是政府介入经济造成更坏的垄断;北宋政府不是民主政治政府而是集权专制政府,行政权力和经济权利的结合造成更多的腐败;宋代没有公法私法和社会法划分的思想,经济法不可能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成功方法。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思想过于超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经济法治中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指出要弘扬、普及平衡协调的经济法精神暨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决定》为指引完善经济法制度。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经济自由权、经济平等权、国家干预权等等.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作为经济法的基本范畴之一的经济自由权即自由竞争权,必须具有保护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作用,必须具有确切的确立标准,必须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致,必须存在与实际的经济法律制度中.因此,自由竞争权作为经济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必须与经济法的理论与实际双方面契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聘约管理 ;实现人才社会化评价 ;规范评委会评审工作 ;人才评价中介组织的作用及实行评聘分开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契约自由作为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西方早期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加之社会问题的突出,到了现代市场经济时期,传统的契约自由思想已经“死亡”。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环境中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内涵的契约自由,则以一种理性的态度诞生在私法领域,并展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治理作为政治学上的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将市场治理看成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把经济法纳入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肯定公共利益存在的应当性与之于治理的前提性,是治理结构构建的基础.基于公共利益的社会治理领域,利用经济法的最佳市场治理策略便是合作,而法治则构成了规范整个合作的保障.通过合作,不仅可以达到多赢的合作治理结果,而且能够有效实现实质正义这一经济法的最终市场治理策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