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调查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表明:高校教师身体常见病患病率高,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束缚、教师个人期望值过高等因素影响而导致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令人担忧,实应引起各方领导部门高度警觉与关注.  相似文献   

2.
该文旨在探讨高校教师的幸福感研究,介绍了幸福感与幸福指数的概念,着重论述了高校教师幸福感的研究状况与影响因素,以补充和丰富高校教师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NHP量表,运用非参数检验,对高校教师身心健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健康是困扰高校教师的主要健康问题,男教师身心健康整体水平低于女教师。最后并对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各维度出现的状况进行深入对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高校教师精神症状的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得出,目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正处于亚健康状况,而造成这一状况的诱因有很多,除了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科别等因素的影响外,与当前社会变革与转轨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要求、学校管理、教育对象因素以及个人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高校教师精神症状的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得出,目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正处于亚健康状况,而造成这一状况的诱因有很多,除了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科别等因素的影响外,与当前社会变革与转轨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要求、学校管理、教育对象因素以及个人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NHP量表,运用非参数检验,对高校教师身心健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健康是困扰高校教师的主要健康问题。男教师身心健康整体水平低于女教师。高校教师在40-50岁阶段是生理健康最差时期;30-40岁阶段是心理健康最差时期;小于40岁的教师是社会适应健康最差时期。小于30岁的男女教师在睡眠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于50岁的教师在精力维度是最好的。最后对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各维度出现的状况进行深入对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和规律,运用问卷调查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男教师;阳性症状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因子是:强迫症状、躯体化和抑郁;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方面,高校教师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和规律,运用问卷调查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男教师;阳性症状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因子是:强迫症状、躯体化和抑郁;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方面,高校教师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其自身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倦怠、人际关系障碍、价值观的冲突和消极的情绪行为四个方面,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心理专家曾说:"我们已走进一个高心理负荷的时代"。高校教师面临来自社会多方面的矛盾、挑战与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若未及时疏导调适,将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和正常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探索相应对策,对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以近20年来中国大陆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革命老区的典型代表县——南江县135名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教师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表明:总体各因子与常模差异显著;女性教师各因子与常模差异显著,男性教师少数因子与常模差异显著;24-34岁教师各因子与常模差异显著,35-45岁教师只有少数因子与常模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四川革命老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与全国存在差异,并且在性别与年龄上存在不同的特征;女性与年轻教师的心理健康更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军校学员是军队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学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评价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军队院校转型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和探讨影响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各类因素,将有利于更深入地揭示心理健康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学员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三大因素,只有探明这三大因素对学员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并引导学员扩大积极因素的正面影响,才能卓有成效地改善军队院校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齐齐哈尔市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比较明确,影响锻炼系统化的因素各有不同,时间和兴趣是影响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状况的意见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武汉高校265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朋友工具性支持、朋友情绪性支持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朋友工具性支持对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朋友情绪性支持则通过缓解环境压力和学习与生活压力间接影响心理健康。(2)师长工具性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学习与生活压力在师长工具性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125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使用“影响运动员心理健康因素调查表”调查引起运动员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结果显示,约有38%的运动员存在着某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的运动员存在着某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运动员的心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四个方面.调查发现,运动员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精英教育已成历史.现今的高等教育,常让教师感觉没有成就感;学生中更不乏半途而废,完不成学业之人,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厌倦学习,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受学习动力的支配,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因此,开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研究,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5个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3 650人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因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法: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大理某高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①总体上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其中有17.40%的新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困扰问题;②性别因素是影响受测学生UPI得分的重要变量,而校区、专业因素的影响均未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③初步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中有自杀倾向的占2.92%;④大学新生在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方面均倾向于内归因;⑤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与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归因倾向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其心理问题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阐明和谐高校的构建关键在于广大师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指出高校和谐人格的具体内涵应包括理解包容的态度及行为、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及践行能力、诚信友爱的理念及履行、促进高校充满活力的创新及协调能力、维护高校和谐有序的完备知识结构及良好心理素质,提出和谐高校的构建应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建立,课余活动空间的广泛拓展、关注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提升师生员工的人格境界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