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系统等综合手段对贵州泥堡金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考察了该尾矿的矿物组成、含金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嵌布特征。结果表明:泥堡金尾矿中的金多以类质同象晶格态赋存于黄铁矿、氧化后的黄铁矿、赤铁矿之中,这三种金属矿物嵌布粒度微细,且均存在着复杂的连生及包裹关系。推荐采用非氰化浸出工艺处理该金尾矿  相似文献   

2.
利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系统等综合手段对贵州泥堡金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考察了该尾矿的矿物组成、含金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嵌布特征。结果表明:泥堡金尾矿中的金多以类质同象晶格态赋存于黄铁矿、氧化后的黄铁矿、赤铁矿之中,这三种金属矿物嵌布粒度微细,且均存在着复杂的连生及包裹关系。推荐采用非氰化浸出工艺处理该金尾矿。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物相法并结合物理选矿及微束分析研究了丫他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金的赋存形式,测定了各种形式所占的比例.表明金主要呈超细微粒子的单质附着于黄铁矿等硫化矿物的表面及裂隙面上.用水解还原法配制含纳米金单质的溶液,研究了不同矿物对其中纳米金粒子的吸附作用,表明硫化物类矿物普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与地质观察的结果很一致.金可以呈纳米级微粒单质存在于溶液中,构成胶体体系并随之运移.在遇有早期晶出或早已存在的硫化物、自然铜及炭质岩石时,金可以被吸附而富集成矿,可解释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西藏弄如日金矿矿石矿物组成、金银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藏弄如日金矿主要矿石类型的岩矿相鉴定,主要组成矿物的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消融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研究了该矿床的矿石矿物组成、金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特性.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金矿物形式呈细粒-微细粒、不规则粒状产于黏土矿物粒间或黏土矿物与石英粒间,成色高(992~996);另有少量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毒砂中,"不可见金"对矿石金品位的贡献较小.银主要呈超显微包裹物,赋存于磷酸盐矿物中.在对自然金和载金矿物的粒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载金矿物在各种类型矿石中的质量分布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5.
皖南东至 泾县一带是安徽省主要的金矿 (点 )之一 ,而黄铁矿是本区中金矿床(点 )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 .论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对皖南东至 泾县一带金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 ,得出初步结论 .结果表明 ,矿体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 ,与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的赋存状态一致 ;通过对本区微细浸染金矿带中花山、吕山、柴山、虎龙冲、管岭、白果树等金矿床 (点 )中黄铁矿化学成分和晶体形态等方面标型特征的研究来探讨本区金矿床 (点 )的成矿条件 ,为指出找矿方向 ,筛选出找矿靶区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黄铁矿是金矿物中最常见的金属矿物,它不仅与金的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是主要的载金矿物[1]。本文主要是对内阁拉萨金矿GA区黄铁矿进行晶体形态标型特征的研究。研究发现:本区黄铁矿晶形较简单,主要是{100}、{210}、{111},及它们的聚形体和不规则体。通过研究该区黄铁矿的形态与矿化强度的关系,对该区黄铁矿标型与金矿化预测做了一定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皖南东至-泾县一带是安徽省主要的金矿(点)之一,而黄铁矿是本区中金矿床(点)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论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了探针分析--对皖南东至-泾县一带金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出初步结论。结果表明,矿体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与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的赋存状态一致;通过对本区微细浸染金矿带中花山、吕山、柴山、虎龙冲、管岭、白果树等金矿床(点)中黄铁矿化学成分和晶体形态等方面标型特征的研究来探讨本区金矿床(点)的成矿条件,为指出找矿方向,筛选出找矿靶区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载金的硫化铁矿物成分主要是黄铁矿,其次是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三种单矿物分布在金矿石中的含量不同,细菌氧化周期也随之改变.试验表明,三种矿物氧化过程均产酸,黄铁矿被细菌直接氧化,溶液中细菌浓度较小;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除受细菌直接氧化,被Fe3+间接氧化也很显著.黄铁矿氧化时间大致是其他两种矿物的3倍,因而工业配矿可酌量降低富含黄铁矿之金精矿用量.本试验通过研究三种单矿物各自的细菌氧化过程,为成分复杂金精矿的细菌浸出工业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位于河北永安—下营房—毛家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下金宝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点分析及面分析技术,对本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形成环境和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可见金"的粒径集中在0.005~0.053 mm范围内,微细粒级金矿物质量分数占80%以上,主要以粒间金、包裹金及裂隙金的形式出现;载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闪锌矿;本区"不可见金"不仅以机械混入的"不可见"显微-超显微包体金存在,而且以晶格金的形式存在;本区黝铜矿As与As+Sb的物质的量比x(As)/(x(As)+x(Sb))高于0.25,银金矿中Au的质量分数w(Au)为73.512%~80.120%,闪锌矿的w(Zn)/w(Cd)为79.82~145.33,表明矿床形成于浅成—中低温环境中;黄铁矿、闪锌矿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下金宝金矿床为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香泉独立铊矿床中7件含铊黄铁矿进行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含铊黄铁矿的X射线特征衍射峰和强度相对标准黄铁矿均发生变化,表现为衍射线宽化,晶胞参数变大; 黄铁矿的晶胞参数与黄铁矿中铊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证实铊在黄铁矿中有2种赋存状态,铊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铁进入黄铁矿晶格,其次以微细铊矿物包裹体形式产出.  相似文献   

11.
林草交错带作为生态系统过渡带,具有景观格局演替敏感、类型复杂多样等特点,呼伦贝尔林草交错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对其景观格局粒度效应的研究、识别景观格局研究的适宜粒度是建立合理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 本研究基于呼伦贝尔林草交错带-鄂温克自治旗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类型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粒度下各景观指数的时间演替特征,并综合信息损失法识别区域的适宜研究粒度,分析不同景观指数的粒度敏感性,为进一步明晰不同景观指数适用范围提供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林草交错带景观指数粒度变化特征可以分为Ⅰ型(随着粒度的粗化逐渐下降)、Ⅱ型(随着粒度的粗化逐渐升高)和Ⅲ型(先增加后下降的波动变化)指数,景观指数粒度效应敏感性差异显著,结合景观指数时空粒度效应分析和信息损失法确定区域景观格局研究适宜粒度为200 m,粒度效应的影响远远高于时间尺度对于景观指数变化趋势的影响,由此可见粒度效应对于景观指数应用的影响不容忽视,而根据景观指数粒度效应敏感性选取低敏感指数不失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手段. 本研究推荐粒度敏感性较差的景观指标TA、PAFRAC、AWMPFP、SHDI、SHEI、COHESION作为评价研究中的优选指标,而粒度敏感性高的MPI、MNN、MPS和IJI 4个指标在评价应用时要谨慎选取.   相似文献   

12.
多种粮食声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防止储粮虫害,对多种粮食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声吸收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驻波管法测量了多种粮食的吸声系数。结果报道了粮食颗粒形状、大小及粮食堆积厚度与其声吸收存在的规律,涉及不同粮食间声吸收的比较、颗粒形状相似粮食的声吸收对比、堆积厚度对声吸收的影响、粮食声吸收机理等,结果显示:粮食是高吸收声波的媒质,储粮害虫发出的声信号由粮食内传至表面时的声衰减较大。结论粮食颗粒形状、大小的不同,使其声吸收各异;粮食厚度也是影响其声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厚度增加,吸声系数随之增大;粮食声吸收受粮食品种影响甚微,这为储粮害虫声检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资料积累。  相似文献   

13.
Static and meta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with the coefficients determined by multiple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to describ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low carbon steels.The effects of initial grain size,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strain, and strain rate on the austenitic recrystallized volume fraction and grain size were studied using a Gleeble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formation reduces the grain size when the recrystallized volume fraction is large. The static recrystallized volume fractio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strain, and strain rate, and decreasing initial grain size. The grain size during meta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deformation strain and the initial grain size. The recrystallized volume fraction, the grain size, and the grown grain size calculated by the correl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在拉伸载荷作用下,晶粒尺寸对纳米多晶Cu和双相纳米结构CuZr复合材料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晶粒尺寸的纳米多晶Cu的变形机制以晶粒旋转以及晶界迁移为主,并伴随着少量位错的成核与滑移.晶粒尺寸较大的纳米多晶Cu的塑性变形机制则以裂纹的成核与生长为主.对于双相纳米结构Cu/CuZr复合材料,非晶相的塑性变形在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且这种现象与晶粒尺寸无关.此外,当晶粒尺寸增加到一定尺寸时,复合材料的晶界处也出现了晶界裂纹,但非晶相明显延缓和阻碍了裂纹的成核与扩展.研究表明非晶相的引入能有效提升纳米多晶Cu的塑性.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的大气污染是其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造成的危害与其成分有密切关系。应用强酸消解法结合AAS测试研究了新汶矿区五个矸石电厂的不同粒径粉煤灰中Cu、Zn、Pb、Cd、Cr五种重金属的含量,得出了在不同粒径粉煤灰中重金属分布规律,即:Cu、Zn、Pb、Cd的含量随粒径减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细粒径灰中的重金属元素总量高于粗粒径灰,在细粒径灰中明显富集的趋势;但Cr与其它元素不同,随粉煤灰粒径变小其含量则呈降低趋势。粉煤灰颗粒的吸附性能及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影响重金属在不同粒径粉煤灰中的含量,应注意细粒径粉煤灰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海林  田军龙  胡项英  高英俊 《广西科学》2009,16(3):297-299,304
将多序参量的两相相场模型推广到含硬质颗粒的三相体系,建立包含第三相硬质颗粒的两相晶粒长大的热力学模型,运用扩散界面场变量动力学方程组模拟含第三相硬质颗粒的两相晶粒长大过程,研究两相晶粒长大的钉扎特点和晶粒长大的生长指数。结果显示,弥散分布的硬质第三相颗粒对基体组织的晶界具有钉扎作用,当第三相颗粒体积分数较大时,晶粒半径很快趋于稳定值。该模型能够反映第三相粒子对两相晶粒长大过程的影响,与现有的相关理论吻合。  相似文献   

17.
超塑变形中的晶粒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晶粒尺寸在各种机制中对总变形的影响;晶粒尺寸不同时材料变形的微观特征;晶粒尺寸对晶界滑移速率的影响。讨论了超塑变形中的区间转变;定量表达了晶粒尺寸和变形温度对区间转变应变速率的影响;进而提出临界晶粒尺寸及临界变形温度的新概念及表达式。并以Al-Zn-Mg合金对以上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处于亚稳态的纳米晶体中晶粒在一定临界温度开始长大变为粗晶,该临界温度依赖晶粒中原子迁移所需的能量.根据纳米晶体中晶粒长大的微观过程以及晶粒中原子迁移能量状态与晶粒尺寸、形状的相关性,建立了计算纳米晶粒长大临界温度的"尺寸—形状"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了钒和金纳米晶体中晶粒长大的临界温度,结果表明纳米晶粒长大的临界温度随晶粒尺寸的减少而降低,并且与晶粒形状相关,表现了明显的"尺寸—形状"效应.该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析出粒子与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定量关系,建立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计算TiN和TiC析出粒子共同作用下钛微合金化钢奥氏体晶粒尺寸. 根据析出相质点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析出粒子体积分数逐渐减少,粒子半径逐渐增大,TiC粒子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TiN粒子对奥氏体晶粒长大钉扎效果一般. 采用实验测试手段测量不同加热温度下保温30 min后实验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区域,稳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有效供给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区域发展的现状,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解决粮食生产制约因素4个角度,研究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