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汉字形体包蕴着古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从“贝”字及以“贝”为偏旁的字中探索从中反映出来的古代社会的一些经济现象,说明我们可以借助文字来了解、考察历史,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  相似文献   

2.
"教化"涵义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古就有重“教化”的传统,教化对国家政权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维持都有很大的作用。“教”与“化”的涵义是不同的,“教”主要是指在上者通过语言、行为作出表率,让在下者学习、效仿。“化”主要是指政府的统治思想与固有的伦理规范成为社会思想后,人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便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化”的涵义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3.
文字是人类特有的创造。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发展了思维、创造了语言,也创造了记录语言的文字。甲骨文是商朝晚期遗留下来的史料,是盘庚迁殷以后的二百多年间所使用的文字。“甲骨文已是相当成  相似文献   

4.
考《论语》“当仁,不让于师”一章注释,或以“谦让”释“让”,以“老师”“先生”释“师”,或以“谦让”释“让”,以“众”释“师”。笔者认为二说俱有偏误,从语言文字、孔子思想、社会实情三点辨正。  相似文献   

5.
史有为先生的<叠用符刍议>认为中国人使用叠用符始于金文时代,并且考察了西周至汉代的使用情况.其实,叠用符的使用可以上推至商朝的甲骨文时代,汉代以后中国人还一直在使用它,直至现代社会,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使用的实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应该将其收入现有的标点符号系统中来.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汉字的构形理据。从文化的角度对“女”旁字的结构进行剖析,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在历史上地位的遵循嬗变。  相似文献   

7.
一、对“李约瑟问题”的反思上个世纪 ,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问题 :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中国科学和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但在近三四百年中 ,中国社会为什么没有能够孕育出近代科学和技术?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和技术落后于西方的?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围绕“李约瑟问题” ,中外学者不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科学和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缺陷 ,而且更多地讨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局限。这些讨论对于中国科…  相似文献   

8.
王充的“命”论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王充评判一切社会问题的标准。王充“命”论思想的使命和宗旨是“疾虚妄”,即对一切不符合其“命”论思想标准的随命论、社会灾变论、不颂汉论、鬼神妖论和社会风俗禁忌等虚妄现象进行声讨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一个农耕稻作民族。“稻作文化”中,最重要的事象之一就是“牛耕文明”民俗,即“牛崇拜”与“牛图腾”文化。从考古学、民俗学的角度,对云南壮族“牛崇拜”、“牛图腾”等进行整体的考察,可以看出壮族的“牛图腾”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礼乐”四字精神,最具中华民族的特色。“中”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规律,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和”要求我们兼容并储多种观点,相互吸取各自长处;“礼”要求我们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个性自由,并在社会上讲究道德精神文明;“乐”要求我们在家庭、邻里、同事、同道和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生活。新世纪中国的未来社会,就是耸立在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中和礼乐社会。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交际的语言工具,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汉字必须规范.汉字的不断涌现和汉字的不断规范,两者伴随着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秦始皇的"书同文"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国家规范汉字.唐朝在规范汉字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后,迅速而彻底地制止自古以来"正体""通体""俗体"并行的混乱局面,在全国推行"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一种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而且在字里行间影缩着历史的瞬间。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构意中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姓”、“男”、“夫”、“父”、“君”、“士”、“祖”等字形构意,结合民俗史料,探讨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在生产、家庭婚姻生活、政治领域、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地位状况,试图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男子社会生存状态,从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不欣赏汉字者,是因为不懂汉字,特别是不懂汉字的笔画结构和发音原理,只有弄懂之后才会明白,原来人类文明是从汉字开始的,任何学科的起点,都应该从汉字开始。  相似文献   

14.
汉字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法律亦明文规定简化汉字是规范用字,但现实生活又离不开繁体字。目前,由于繁体字教学的缺失,繁简并行常常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因此高校文史专业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起繁体字的教学任务,且有必要想方设法加强繁体字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存在汉字字形、字音认知的难点。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从其认知难点和规律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有益于汉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从汉字的结构特征出发,定义了表示汉字的结构文法,给出了相应汉字的语法树和编码表达式,并成功地把它们应用于汉字信息统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汉文化的活化石,考察汉字能够一窥古人的生活和文化。“贝、布、刀、圜、钱、泉、币”是汉字系统中用来表示钱币的一组字,有的沿用至今,在对它们进行来源分析和使用情况的探索后,可以了解汉先民早期经济活动的部分面貌和质朴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许慎《说文解字》所称引的汉代“通人”说中,不少古文经学者的说法体现了古文字结构特点和使用规律,有的可在甲骨文、金文或战国文字中找到具体例证.很多古文字知识和理论在隶书通行的汉代仍然为古文经学者所通晓并加以传授,充分说明了师承相传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部分汉字字体设计作品单纯以形式表象作为其创作思路的片面性,提出了汉字字体设计意象化表现的重要性.从前沿的字体设计理论出发,深入剖析汉字字体设计之"意"的内在意境,和"象"的识别性、艺术性和整体性.结合相关理论运用例证的方法,重新阐释了汉字字体设计意象表现的内在创意思维、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总结出汉字意象化设计的新理念和创新应用方法,从而为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些具有汉字汉字显示的实时控制软件需要在西文DOS下运行而带来的汉字显示问题加以讨论研究,提出了一种特别适合此类软件在西文DOS下运行,实现汉字显示的方法,即利用专用汉字库来实现汉字显示的方法,并介绍了专用汉字库生成的原理、方法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