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掌握松皮小卷蛾(Laspeyresia grunertiana(Rtzb))在西宁市的生活史及习性,为防治提供参考,于2015—2016年对松皮小卷蛾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西宁市为害云杉、油松等苗木,西宁地区1a发生1代,以5~6龄幼虫在韧皮部浅层越冬。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陆续在虫粪堆中化蛹,5月下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6月初羽化结束,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7月下旬幼虫开始取食并向外排出虫粪堆,10月下旬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态。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000X、3%高渗苯氧威乳油1 000X喷干防治松皮小卷蛾幼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测报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辉  林文才 《武夷科学》2002,18(1):284-285
荔枝蒂蛀虫 ( Conopomorpha sinensis) ,过去常称爻纹细蛾 ,以幼虫在荔枝、龙眼冬梢或荔枝早熟品种的花穗上越冬 ,幼虫于整个果期均可蛀食为害 ,引起落果 ,果实发育后期被害 ,会产生虫粪果 ,降低品质。该虫还能为害花穗、新梢、嫩叶叶脉。蒂蛀虫在漳州一年发生 1 0代 ,世代重叠 ,荔枝果实期、秋梢期是其为害高峰期 ,以果实成熟期受害最重 ,秋梢次之。5月中下旬至 6月中旬是闽南地区主害代 3~ 4代成虫盛发期 ,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上要通过预测预报 ,掌握在蛹羽化率达到 30~ 4 0 %时开始喷药防治。因此 ,选准成虫羽化高峰期及时喷…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梢木蠹象是鞘翅目、象虫科的一种蛀食云南松、华山松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3月上旬越冬后幼虫在受害枝梢内取食为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交尾,7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出,7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技术主要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人工卫生伐除虫枝集中烧毁及掌握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苹天社蛾系陕西关中地区习见果树害虫,分布地区达20余县(市)之多。幼虫为害苹果树等十余种植物。根据西安地区观察,此害虫一年一代。成虫最早于7月中旬羽化,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卵7月下旬出现。幼虫7月下旬开始出现,8、9两月是幼虫为害盛期。9月上旬幼虫开始老熟入土化蛹越冬(潜土深度在2-10Cm。)。各态发生参差不齐。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耕土除蛹、捕捉幼虫、诱杀成虫以及化学防治等四方面防治措施。在化学防治方面,认为50%敌百虫1000倍液、6%可湿性六六六100倍或200倍液,防治3令以前幼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微红梢斑螟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是松类梢果重要害虫,分布全国,幼虫钻蛀主梢及球果,在南京每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枯梢及树皮伤口内越冬,次年5月转移为害当年新梢。成由于6至8月出现,生活史不整齐。本文报道各虫期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试验结果,并讨论了防治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武夷科学》2020,(1):37-42
小蜻蜓尺蛾[Cystidia couaggaria (Guenée)]是红叶石楠的一种重要害虫。2018—2020年,对明溪、福州等地红叶石楠林开展调查,对小蜻蜓尺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观察,同时开展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防治幼虫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明溪、福州1 a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卵孵化为幼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成虫,3 d后开始产卵。利用1.0×108孢子·mL-1悬浮液防治幼虫,施菌后9 d,幼虫死亡率为78.3%~84.0%,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山楂白粉病主要危害叶、新梢及果实.在兰州市城关区大垒洼,此病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危害,6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7月中旬产生子囊壳,7月下旬产生子囊孢子.痛害流行初期,用50%可湿性多茵灵800 倍液防治,病降率达51.4%-52.1%.  相似文献   

8.
豫南板栗林栗皮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南板栗林栗皮夜蛾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地栗蓬刺束间或树皮裂缝中结茧化蛹(化蛹于白色丝茧中)越冬,或以幼虫在被害栗蓬总苞内越冬.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开始为害,6月下旬为第1代成虫盛发期.第2代幼虫在7月初孵化.化蛹场所高度集中在原被害蓬上.第1、第2代为害板栗较重,第3代为害较轻.豫南丘陵板栗产区采用农业和生物方法防治该虫,6年防治实验表明,该方法平均株杀灭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9.
松突圆蚧在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松突圆蚧在松林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可知:松突圆蚧于9~10月从秋梢向春梢扩散,9月中旬开始,10月下旬为扩散高峰期;于3~5月从春梢向秋梢扩散,5月上旬和下旬是扩散高峰期。9~12月期间,旧梢上松突圆蚧虫口总数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新梢上虫口总数则快速增长;自新梢有虫为害始,约经过105 d,种群数量达到旧梢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核桃树上黄连木尺蛾虫害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黄连木尺蛾在该市每年发生一代,其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10%灭百可防治,防效达到89.8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与饵木诱集观察法,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湖北西部地区的生活习性、生活史、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该地区1年1代,以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分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上中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幼虫于6月中旬开始取食,10月进入越冬。发育期温度升高可缩短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多雨潮湿可抑制成虫活动和幼虫感病。在树干的中段虫口密集。成虫喜食长势良好的树木枝皮,喜欢在新伐倒木和生长衰弱的立木上产卵,采用饵木和诱捕器诱集效果良好,为该虫的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濒危植物膝柄木生存现状及其恢复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膝柄木(Bhesa sinica)是卫矛科膝柄木属植物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目前仅在广西海岸发现3株成年树和7株幼树,是我国几乎绝迹的特有种.膝柄木花期7~9月,次年3~4月果实成熟,很难有性繁殖.在群落演替中无更新层,将会被红鳞蒲桃(Syzigium hancei)和潺稿树(Litsea glutinosa)取代.膝柄木插条扦插处理20d后插条可以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圈,扦插60d的成活率最高为15%.建议通过人工快速繁殖或者组织培养措施实现膝柄木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的调查,分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乔木树种和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外的数量特征以及灌木对林隙的更新反应规律,根据树种在林隙内外的重要值位序差值把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乔木树种大致划分为5种生态种组:①对林隙有强烈正更新反应的树种;②对林隙有强烈负更新反应的树种;③对林隙有中等正更新反应的树种;④对林隙有中等负更新反应的树种;⑤对林隙更新反应不显著的树种.不同生态种组树种的幼苗在林隙与非林隙斑块中的更新表现出显著的差别.每种灌木在林隙内的密度都非常明显地高于非林隙中,但林隙内大多数灌木的平均高度小于非林隙的.林隙内的树木以幼苗、幼树和小径木为主,中、大径木较少,林隙外的对照林分中虽然也有一定的幼苗幼树和小径木,但与林隙内相比,中、大径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林隙内的幼苗幼树以阳性树种为主,而中、大径木则以耐荫树种为主.    相似文献   

14.
枸杞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木虱在西宁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缝及附近杂草枝杈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在新发嫩叶上产卵.若虫孵化后营固定生活,取食芽梢汁液,导致新叶畸形,提早干枯落叶.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及第一代、第二代2~3龄若虫发生盛期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有效地降低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杨谭任桂州刺史的时间,《唐刺史考全编》据学界对杜甫《寄杨五桂州谭》一诗的系年将之定于肃宗上元元年(760),仅此一年。然而综合杨谭《兵部奏桂州破西原贼露布》及新旧《唐书》等有关材料来看,杨谭出任桂州刺史应在至德二载(757),离任应在上元二年(761)四月后,首尾共有五年时间。《唐刺史考全编》所定杨谭任桂州刺史的时间以及学界对杜甫《寄杨五桂州谭》一诗的系年,显然都把时间范围定得太窄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银杏雌、雄株花芽分化后期及开花期间内含物和激素代谢的动态变化,为银杏雌、雄株的定向培育、授粉、性别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采集银杏雌、雄株花芽分化后期(11月25日—次年3月16日)、开花期(3月17日—4月7日)、开花后(4月8日—4月28日)3个阶段短枝果芽及开花后的叶片,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黄酮和内酯等内含物及激素含量。【结果】在花芽分化后期,银杏雄株普遍比雌株含有更多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更高;而在开花期,银杏雌株比雄株含有更多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其PAL活性也更高,但此期间雄株的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含量远高于雌株。雌、雄植株芽期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远高于开花期和花后期,而开花期间雌、雄株叶片都具有较高的ZT、GA、总黄酮和萜内酯水平。【结论】银杏雌、雄株在开花时间各节点的生理代谢水平出现不同步性,雄株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和萜内酯的高点比雌株早2周左右。较高水平的GA和ZT、总黄酮和萜内酯可能是银杏雄株开花及雌株胚珠发育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后期,程朱之学受挫于王学之盛,造成了学风空虚的流弊。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学人源出于王学,而反之于王学,以“格物”辩“无善无恶”,成之于实学,造就了儒学内部王与朱共天下的格局,为东林学派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地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群动态研究表明:该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主要杂草为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香薷(Elsholtzia patrini)、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和野胡萝卜(Osmorhiza aristata),草地建植当年,高大杂草微孔草和野胡萝卜的生长速度动态呈7,8月中旬较高的双峰型,低矮杂草香薷和灰绿藜的生长速度动态呈7月下旬较高的单峰型,所有杂草群落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7月中下旬较高的单峰型;草地建植第2年,杂草的生长速度动态与第1年完全相同,微孔草和灰绿藜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6月下旬、8月上旬较高的双峰型,香薷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7月中下旬相对较高的单峰型,野胡萝卜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几乎呈截距为。的水平线.杂草与栽培禾草的生长速度、生物量生长率大小比较及人工草地群落的组分动态分析表明: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而言,灰绿藜、香薷和微孔草等杂草是重点防除对象(杂草),生长季初期是杂草防除的关键时期,建植第1年是杂草防除的关键年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栽培与管理的实践检验,黄河中下游流域比较好的草坪植物有:天堂草、匍匐剪股颖、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野牛草、高羊茅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