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用光测与微网格相結合的方法求解平面模型对称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以每时300道条紋的网格薄膜貼在环氧树脂模型上,采用光测法冻結技术把应力冻结下来,然后在偏振場中测取等差綫,与标准网板重叠测取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条紋图。这样即可不用等倾线分解应力。文中以径向受压圆盘为例,說明对称截面上应力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埧內式水电站重力埧(空心重力埧)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理論分析与实驗研究。文中根据能量法原理,导出了埧內式水电站重力埧的順河向第一自振頻率的理論计算公式,並經过模型試驗的印証,理論与实驗基本符合。本文並就埧內式水电站空心重力埧与实体重力埧的自振特性,通过实驗进行了比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进行三向应力分析的全息光弹性方法及有关技术,着重分析了全息光弹性方法用于三向应力分析的主要困难在于冻结材料的应力光学常数比B/A接近-0.5,还提供了一种新的光弹性材料制作和冻结工艺,这种材料冻结时的应力光学常数比可以远离-0.5。用这种材料制成的三维模型可以单独通过全息光弹性方法直接进行一般的三向应力分析。作为一个应用的实例,用这种方法测定了对径受压元球对称断面上的各点应力分量,实验结果和理论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四个方面研究以环氧树脂为基的光弹性材料采用冻结法时的精度问题:光学蠕变規律以及光学蠕变与温度对条紋值的影响;恆温及卸载温度的确定;冻結应力和常温应力叠加的探討;关于主应力大小及方向沿切片厚度改变时对精度的影响。文中对每个问题均附有实驗結果,並且指出了有关因素所引起的誤差。  相似文献   

5.
全息光弹术是近几年将激光全息照相同传統的光弹术相結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較新的实驗应力分析技术。經过无产阶級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和深揭猛批“四人帮”,教育革命正沿着毛主席无产阶級革命路綫不断地深入发展。在大好形势下,我們着手改造旧的力学实驗室,并逐步建成教学、生产、科研三結合的基地。在此过程中,我們初步地了解了全息光弹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了一般的实驗方法,筹建了必要的实驗設备,用全息光弹术完成了几个典型的基  相似文献   

6.
在水利工程中,常常需要在松软的地基上建造水工建筑物。为了使地基能安全地承受上部結构传来的载荷,常将下部结构做成基础梁或基础板的形式。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梁方面已经做了較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設計的需要。但是对于基础板而言,不論在理論方面或者在实驗方面还沒有一个方便而有效的方法。我們研究的目的是将光弹性試驗方法应用来解决弹性基础板的內力分布問題。从我們的研究成果表明,应用光弹性方法研究弹性基础板的內力是有效的,它能够較方便的求出板的內力分布情况,不但能大大节省計算工作量,而且对于內力矩的测定,也具有較好的  相似文献   

7.
引言光弹性方法是一种光学和弹性力学相结合的分析应力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是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在实验室内进行光弹性模拟;一是在现场利用光弹性元件(如光弹性应力计和光弹性应变计等)进行实侧。本文仅对后者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继Wilson,S. A. Kinnier(1914)对紋狀体进行实驗性損伤和病变观察之后,对紋狀体的机能研究者很多,并且大都研究它的运动机能。但由于紋狀体与內囊相毗鄰,机能易于混淆,因而各研究結果并不能完全肯定;如Liddell,E. G. T. 与Phillips,C. G. (1940)发現在切除一侧蒼白球与壳核后,按放反射不完全,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損及內囊所致;;又如Forman,D. 与Ward,J. W. (1957)及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組合式轉子結构是一个新的設計問題。为了摸清它的性能,进一步掌握理論分析与实际实驗結果之間的差別,以便通过实驗来驗证理論計算方法,所以,对水輪发电机的組合轉子設計方案制造了一个有机玻璃模型,以在实驗室內对其进行应力应变的分析研究。为了对組合式轉子进行动态实驗,就制造了一个专門的离心实驗台,在离心实验台  相似文献   

10.
文中簡述了管內沸騰临界热負荷的研究現狀,介紹了作者采用的試驗裝置和方法,列出除气蒸餾水向上流过垂直不銹鋼管时的沸騰临界热負荷的試驗数据,提出經驗关系式,分析主要因素的影响,并与其他作者的数据进行比較。試驗在以下参数范圍內进行: 实驗段出口压力:1.2~1.5工程大气压实驗段出口欠热度:5~35℃流速:0.25~8米/秒热負荷:1.0×10~6~8.5×10~6大卡/米~2的实驗段材料:1X18 H9T不銹鋼管管径:(內径×厚度)4×1;6×1;9×1.5毫米管長:105毫米管长/管内径=l/d内:26.2,17.5,11.7(都大于10)在上述条件下整理成經驗关系式: gKP=0.65×10~6(1+w)~(09)(1+Δt_H)~(0.23) (1) 实驗点与經驗关系式最大偏差小于±18%,其中93%点最大偏差≤±10%。  相似文献   

11.
本文实驗用放射性同位素P~(32)示踪,試探大豆短日性植物于光照阶段的光敏感时期,在不同光照长度下对磷的吸收。試驗于1960年9月至10月进行,材料用广东南海县大瀝公社的大豆优良品种,方法用P~(32)拌土,植株盆栽,每盆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激光和数字高速相机,建立了数字动光弹性实验系统。自行浇筑了环氧树脂光弹性平面模型材料,进行了简支梁三点冲击动光弹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动光弹性实验技术研究动态应力波的传播问题是可行的;落锤冲击动光弹性实验表明简支梁在受到冲击载荷作用时,在简支梁的支点处首先产生应力集中,随后在下部两支点的中间位置处出现较大的拉应力,这是三点冲击试验中裂纹起裂通常发生在两支点的中垂线上,并沿下边缘从下至上扩展的原因;随着动态应力波在模型内部的进一步平衡,简支梁模型内部的应力逐渐向"上压下拉"的静力平衡状态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 緒言近代水利工程技術設計方案,多賴模型試驗進行驗証。有關河工(明渠水流)諸問題,也是如此。不合懸浮貿的明渠試驗模型可類分為二種,即正態模型及變態模型。正態模型是使模型與原型間遵从弗汝德定律  相似文献   

14.
在静态光弹性应力分析中将模型的应力换算成实际结构的应力并非困难,但是,在动态光弹性中模型的脚态应力如何还原为原型应力至今未能很好的解决,本文提出的应力相似函数,利用边界条件、动态方程和补助方程来确定相数函数的级数表达式中的各项系数,使模型的瞬态应力换算成实际结构相应点的瞬态应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引 言 光弹性实验是进行科学实验的一种具体方法。它利用偏振光通过由透明的和各向同性的光敏塑料制成的受力模型,以获得应力光图。然后,用应力状态理论,求出模型中任一截面的应力分布情况。最后,按相似理沦将模型的应力换算为与之对应的结构的应力。由此可见,这是一门与晶体光学、高分子化学、相似理论和固体力学紧密结合的,用实验方法对结构物或零件进行应力分析的科学。 光弹性实验方法的特点是直观性强。用它不但可以准确地解决二维模型的应力分析问题,而且也可以有效地解决三维模型的应力分析问题,为强度设计提供比较完善的资料。这个…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应力强度因子K_i(i=Ⅰ、Ⅱ、Ⅲ)在线弹性断裂力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力学量,它是表征裂纹尖端附近处应力场和位移场大小的一个参数,它与构件形状、载荷以及裂纹形状和方向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应力强度因子固然可以采用理论分析法进行计算,但采取实验方法求应力强度因子,无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全息光弹性法是这些手段中的一种。本文介绍我们用全息光弹性法对三点弯曲边裂纹试件测定应力强度因于K_I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本文是继續前文“圓弧齿形蝸杆蝸輪传动的研究”(参看太原工学院学报1963年第四期)之后的实驗研究报告。在本实驗报告中进行了61型齿廓蝸輪减速器、阿基米德蝸輪减速器的效率試驗並进行了比較;证明前者此后者优越的多,而在制造方面並不复杂,我們建議推广使用。前文已經談到,我院与太原鋼铁公司协作試制了諾維柯夫圓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用光弹性法测定应力强度因子(简称SIF)的实验技术,给出了在试件上制作裂纹的工艺,以偏置直裂纹三点弯曲试件为例,介绍了普通光弹、全息光弹以及三维光弹性测定SIF的过程和方法,研究了其中的一些问题。然后,对断裂力学测定SIF的光弹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对于改进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都很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 核子的和π介子的——特別是核子的——电磁形状因子的实驗数据已經积累得相当多。这些数据可以作为人們探討核子和O~-介子內部結构的重要依据。文献用层子模型計算过核子的电磁形状因子,得到与实驗符合的質子中子磁矩比等結果,但是由于內部波函数未知,沒有研究过电或磁形状因子单独地和实驗比較的問題。在文献中列举了一些非相对論夸克模型計算核子电磁形状因子的工作。这一类計算的缺点在于不滿足相对論协变性的要求。目前电子質子弹性散射实驗的动量轉移平方已經达到几十个(GeV/c)~2,不考虑相对論效应显然是严重的問題。文献采用相对論諧振子型的內部波函数,得到与实驗符合的核子电磁形状因子。但是他們所用的內部波函数沒有Bethe—SalPeter振幅在能量复平面上要  相似文献   

20.
拖拉机自由振动的研究是研究拖拉机行驶平稳性的重要步驟之一;只有当通过实驗室試驗掌握了拖拉机自由振动的諸参数(頻率、衰减牢、衰減系数和阻尼程度)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从理論上研究拖拉机在工作时的振动、(顛簸)情况。車辆(主要是汽車)自由振动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但是直到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