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树根际土壤磷的分布特征及其有效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江苏省东台林场3、5、11年生I-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素特征。结果表明,滨海盐渍土或轻度盐渍土壤无机磷主要以Ca—P形态存在,并且绝大部分是极难溶解的Ca-P。有效磷在3、5、11年生I-69杨根际明显富集,且随林龄增大,富集率显提高。根系对无机磷各组分的分布特征亦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但Al—P、Fe-P、O-P在3种林龄I-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中均无明显变化。I-69杨根系的诱导作用还表现在对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相互转化的作用,如伴随着根际Ca10-P的亏缺,根际Ca2—P、Ca8—P富集。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无机磷各组分对植物有效性有明显差异,Ca2—P对有效磷贡献最大,其在根际的积累是根际有效磷富集的根本原因,Ca10-P也与有效磷关系密切,是植物的潜在磷源。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喀斯特石山特有植物小花异裂菊Heteroplexis microcephala Y.L.Chen.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及差异,揭示其生态适应机制,采用土壤养分分析常规方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小花异裂菊5个典型分布地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花异裂菊根际土壤中,速效钾、全钾、pH、全氮、全磷、碱解氮、交换性钠以及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均高于非根际土壤;2个分布地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非根际基本相同,其余3个分布地则根际明显高于非根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均为羧酸和糖类化合物,4个分布地的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率均明显高于非根际;主成分分析显示,糖类化合物是驱动小花异裂菊根际和非根际碳源代谢差异的主要碳源;冗余分析显示,全钾和交换性镁对小花异裂菊根际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模式影响呈正相关,全磷、速效磷、交换性钙与碳源利用呈负相关。本研究表明,通过分泌微生物代谢利用最广的糖类和羧酸类碳源来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整体代谢活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并形成适宜自身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覆盖对山地杨树人工林根际土壤磷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地杨树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覆盖量和覆盖材料对杨树根际土壤磷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后杨树根际全磷含量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2.5、5.0、7.5 kg/m2覆盖处理的杨树根际土壤全磷量分别比CK高10.77%、13.85%和52.31%;4种覆盖材料间差异不大,但均大于对照.覆盖能有效提高杨树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覆盖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不同覆盖材料对根际土壤有效磷的影响有较明显的差异,对杨树根际土壤磷动态变化的影响与不同覆盖厚度处理结果相似,覆盖以后杨树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及有效磷含量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栓皮栎,杉木和火炬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及pH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初步研究了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栓皮栎,杉木和火炬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状况及土壤pH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个树种根际土壤全氮含量都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无机氮的季节变化是栓皮栎根际无机氮含量皆高于非根际土壤,杉木和火炬松根际土壤无机氮含量积累或亏缺或与非根际土壤接近。三个树种对土壤pH的影响是:栓皮栎根际土壤pH大于非根际土壤pH,杉木和火炬松则是根际土壤pH小于非根际土壤pH。  相似文献   

5.
磷细菌9320-SD的溶磷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磷矿粉为底物研究了磷细菌溶磷的动力学。采用消煮法测定全磷含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磷含量,以平板菌落落菌计数法计数磷细菌生长量。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一定时,产物形成速率与磷细菌生长速率及菌体浓度成正比,产物形成比速率仅与生长速率成正比。磷细菌溶磷动力学方程为dP/dt=αμX,无效磷转化动力学方程为Y=4.541Gx 11.23。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盆栽试验中的7个木麻黄种源在高和低2种磷水平下植株全P、C、N,土壤速效P、全P、pH等指标,为磷高效基因型木麻黄种源的筛选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8153的C/N在高磷和低磷条件下有明显差异;18312小枝的全磷含量在低磷下略有增加,其他种源全磷含量显著低于高磷条件下;低磷胁迫下根际土壤的pH值降低,东山种源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我国特有树种.本文针对山西翼城、乡宁、平陆翅果油树三个集中分布区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全钾、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旨在探讨翅果油树分布区的土壤特性.结果表明,其pH值的平均值为7.923,碱性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含量中等偏低,表层土大于底层土,钾素含量丰富.翼城分布区有机质与氮素、磷素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分布区;从相关分析来看,除全钾外各养分含量均与有机质呈显著相关,氮素和钾素对翅果油树的生长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透明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发酵液的可溶性磷含量的方法,从滨州沾化冬枣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解磷菌ZMM-3,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性质及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落圆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杆菌,大多数理化性质呈阳性,培养最适pH值为7,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  相似文献   

9.
以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煤矿塌陷区表层(0—15cm)粘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总磷及有效磷的含量。采用氢氧化钠熔融法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磷的含量。采用0.015mol/L NH4F和0.3mol/L HCL浸提土壤中有效磷,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本法简便可靠,能满足环境监测对土壤中总磷和有效磷分析的需要,文章为乌市六道湾生态公园的建立和合理施磷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靛酚蓝比色法、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和四苯硼钠比浊度法对从拉萨堆龙德庆县、北郊夺底乡、蔡公堂乡、纳金乡、八一农场蔬菜基地采集的23个温棚土壤样品进行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速效氮"极缺"占96%、"缺"占4%,速效氮含量极低;速效磷"极缺"占17.5%、"缺"占17.5%、"中等"占48%、"丰富"占13%、"很丰富"占4%,速效磷含量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缺"占44%、"中等"占26%、"丰富"占17%、"很丰富"占13%,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偏高水平;温室土壤中N、P、K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性较大,并且具有区域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根际非根际土壤性状差异以及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土壤分析表明:根际比非根际土壤的pH值低1.6%,而土壤电导率高19.3%,根际土壤多糖、酒石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分别比非根际土壤高9%、12.5%、8.3%、24.4%、12.5%、7.7%;土壤微生物的差异更为明显,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别高12倍、3.1倍和9倍,同时,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比非根际土壤强,其中土壤脱氢酶、蛋白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高37.1%、36.5%、70.6%、35.7%.水稻幼苗盆栽试验表明,在不同施肥条件下,根际土壤栽培的水稻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根长、根数、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非根际土壤.可见,黑麦草的根际效应对于改良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后作水稻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马尾松连栽对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土壤微生物及生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交换性Mg2+、有效Fe含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2代均高于1代,且根际、非根际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1、2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百分比最高,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对根际、非根际土壤生化作用的影响,连栽后,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硝化作用强度趋于上升,而氨化作用强度趋于下降,且根际土壤硝化、氨化作用强度与非根际土壤氨化作用强度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桉树二代萌芽林补植降香黄檀后林地N,P养分、酶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关系,分析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桉树纯林林间和根区土壤N含量与混交林均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纯林桉树根区比混交林的N含量高87.7%,而P含量差异不明显;2)桉树纯林林间土壤脲酶活性是混交林的2.2倍,酸性磷酸酶活性以混交林为高.在根区土中,磷酸酶活性与脲酶的变化趋势相同,即混交林桉树根区显著低于桉树纯林桉树根区、混交林降香黄檀根区;3)桉树纯林根区土壤总酚和复合酚含量均比混交林桉树和降香黄檀根区高,林间土水溶酚含量低于混交林.降香黄檀根区土壤的水溶酚含量极显著高于两个林分的桉树根区,差异幅度达到32.40%,43.86%;4)两个林分桉树根区土N/P无显著差异,但纯林林间土比混交林高238.8%;土壤N/P与P含量存在极显著关系,与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负相关,而与酚类含量关系不显著;水溶酚与复合酚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龙江河河岸带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特征,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与功能特征,以及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开展该区域土壤理化环境因子调查,并进行土壤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撑篙竹根际土壤pH值、氨氮(NH4+-N)、硝氮(NO-3-N)和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水分含量(Moisture Content, MC)和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含量则高于非根际土壤,部分理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α多样性分析表明,撑篙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较非根际土壤高,而多样性较非根际土壤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 26.9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17.63%)、Patescibacteria(4.28%)、黏球菌门(Myxococcota, 3.25%)和蓝藻门(Cyanobact...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林木对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沙枣、绒毛白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季节沙枣林地、绒毛白蜡林地不同土层(0~20,20~50,50~80cm)的pH值、可溶性盐、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林木对土壤不同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不同.6月,沙枣林地各土层pH值有不同程度地降低,20~50cm pH值降低最多;20~50cm阳离子交换量明显地高于对照,但土壤含盐量、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绒毛白蜡林地各土层pH值也有不同程度地降低,20~50cm pH值降低最多;各土层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20~50cm阳离子交换量明显高于对照,但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均不明显.10月,绒毛白蜡对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改良效果较沙枣好,绒毛白蜡林地50cm土层的pH值降低明显、有机质含量增加较多,各土层阳离子交换量均高于对照,而沙枣林地20cm土层pH值降低明显、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加较多;两块林地含盐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但20cm土层的含盐量降低最多,且沙枣林地的含盐量降低的更多;两块林地0~20cm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对照.10月测定的两块林地各土层的pH值、含盐量均低于6月的测定值,测定的有机质含量均高于6月的测定值;对于速效钾含量,沙枣林地所有土层的速效钾含量均高于6月,绒毛白蜡林地所有土层的速效钾含量均低于6月;沙枣林地除0~20cm阳离子交换量高于6月外,其它土层的阳离子交换量均低于6月,绒毛白蜡所有土层阳离子交换量均高于6月.总体而言,与沙枣林地相比,绒毛白蜡林地的pH值更低,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均更高,但土壤含盐量也较高;两树种10月对土壤化学特性的改良效果优于6月.  相似文献   

16.
黑松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山东低山丘陵区黑松林林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树龄和生长代数的林地根际与林间土壤微生物及其主要几种生理类群的数量分布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松林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②随着树龄的增加,除氨化细菌外,林地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及各生理类群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头栽林地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及各生理类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和磷细菌)都不同程度高于连栽林地,平均数量分别约是连栽林地的1.43倍、1.08倍、1.18倍及(1.37倍、1.94倍、1.45倍、1.31倍和1.24倍),但真菌平均数量(1.33×10^6个/g土)比连栽林地(1.48×10^6个/g土)的低11.3%.④除放线菌R/S值小于1.0外,土壤其余2大类和各生理类群的R/S值均在1.0以上,其中硝化细菌的R/S值最小,固氮菌的R/S值最高.⑤连栽引起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及pH值分别下降9.42%、14.3%、19.9%、14.7%、20.4%及7.3%.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从解离条件、取材时间、培养时间、预处理药剂与时间等方面探讨了翅果油树愈伤组织染色体观察的制片方法,并在细胞水平上对翅果油树愈伤组织的染色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翅果油树愈伤组织的最佳制片方法.翅果油树的染色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且其变异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细胞学的变异只能解释少数较极端的无性系变异,更多的无性系变异则有待于从DNA水平和生化水平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模拟酸雨对白术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处理中药植株白术及其种植土壤,测定了白术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影响白术根际微生物的生长,根际微生物总量随酸雨酸度的加大而减少;酸雨对白术根际环境中的细菌、放线菌、氮素生理群和碳素转化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当的酸雨刺激(pH为5.0、4.5)促进了真菌的生长,但当酸雨pH<4.5时,则抑制真菌的生长.植物根系的存在,可使酸雨对根际微生物各个类群的影响不同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非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网(后简称菌根网)和碳酸钙互作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氮磷养分的影响,模拟构建了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隔室装置,采用尼龙网隔离实现根际与非根际隔室菌根网互联,在根际隔室中种植香樟幼苗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非根际隔室施加或未施加外源碳酸钙,培养期结束后测定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结果显示:菌根网对香樟幼苗植株生物量,氮、磷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影响;施加碳酸钙明对幼苗植株氮含量、氮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的影响;在施加碳酸钙后菌根网明显提升了幼苗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磷摄取量,叶片氮、磷摄取量和根的氮磷比;在菌根网存在时施加碳酸钙可明显提高植株氮含量、根和叶的氮摄取量以及根的氮磷比;菌根网与碳酸钙的交互作用明显影响了幼苗植株氮含量,氮、磷摄取量和氮磷比,但对幼苗植株生物量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非根际喀斯特土壤中互联菌根网和碳酸钙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