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代广西地方官府着力加强火灾预防、消防设施建设与火警巡查、失火责任追究、火灾扑救等城市消防工作的制度管理,构建官民互动的消防运作机制,客观上促进了民问力量在城市公共领域扩展,也推动了清代广西城市消防事业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中期,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广泛介入城市的经济、社会保障和市政建设等领域,成为城市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清代前中期城市行会等民间机构之所以承担了大量的城市管理职能,既是清代前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家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3.
8月18日,当贴有“广西永乾赈灾慈善车队”的大幅标语、满载着赈灾物资的车队从南宁浩浩荡荡地向桂林开进时,随队出发的广西永乾公司总经理李国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一个多月来如惊弓之鸟般紧张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广西几乎无年不灾,且许多年份多灾并发,其中尤以水、旱、蝗灾居多。此种情况与广西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某些社会因素直接相关。自然灾害的频发危及广西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赈灾措施。  相似文献   

5.
清代(1644~1911年)是广西农业开发的重要时期,也是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时期。通过对清代广西水旱灾害史料的量化统计和史料分析,发现清代广西水旱灾害频发,对农业损害极大,水旱灾害多发生于漓江、浔江、桂江、黔江等广西传统农业开发地区,连年灾害促进了人口向广西西部的转移,山区的土地开发和种植耐旱耐瘠的杂粮作物成为清代灾害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6.
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包括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及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宋元以前,广西著述的数量极少,并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少于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明代,广西著述明显增多,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已超过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清代,是广西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著述蔚为大观,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超越了以前任何历史时期。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大部分已散佚不存。历代广西著述文献,特别是流传至今的广西著述文献,是研究广西文明史、文化史、学术史等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基于辐射力模型对广西城市辐射范围进行研究,发现:广西绝大部分城市规模小,辐射范围小;城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弱;湘桂-南防铁路沿线地区最有可能形成城镇密集带.  相似文献   

8.
清代广西临桂出现了一个以陈宏谋、陈兰森、陈元焘、陈继昌等为代表的文学家族,其成员在科举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在清代广西无出其右,在文学创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其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远不如在科举和政治上取得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与这一家族的文化特点有密切关系。因此,这在清代广西的文学家族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9.
清代城市在我国城市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的发展轨迹也反衬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多舛与多变,因此,研究分析清代城市的发展轨迹、深入地梳理清代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把握清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揭示晚清历史转型的规律都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中前期广西城镇商业经济与市场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中前期,随着大规模城市重建工作的开展及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广西城镇商业经济在依赖便利的航运和封建政策的调节所创造的良好环境等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繁荣景象,并由此推动了整个市场体系的近代发育。  相似文献   

11.
“高密诗派”是清代中期的一个重要诗派,影响甚广,以至广西、江西等江南各省俱有“高密诗派”。作为山东著名的科举世家,高密单氏在“高密诗派”的形成与绍述广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秀峰书院被誉为清代广西桂林四大书院之一,在教学内容上侧重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倡导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坚持教学与学术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特点极为鲜明;同时,秀峰书院具有自我发展的经济能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和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办学特色。秀峰书院不仅对推动清代广西学术研究、文教振兴、文化传承等贡献甚多,而且对发展当代大学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维新是清代广西文学大家 ,诗、词、曲、赋、文、乐律、志书 ,均有专集行世。可惜迄今未见有对其遗著的系统整理和研究。王维新的诗歌在全清诗坛上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景物风光一类数量最多 ,成就最高 ,是清代广西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篇中对清代士子读书应举生活、心态的真实描写 ,对教谕、教授生活、思想的描述 ,不仅拓宽了清诗的题材领域 ,而且真实反映出清代教育、教学的某些侧面 ,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清代广西著名的书香望族——临桂朱氏。朱氏为明代藩王——靖江王后裔,在清代以诗书传家,科第联翩,簪缨不绝,且在诗文创作及治学著述方面成就突出,涌现出众多的诗人词客、文人学者,其中有在广西文学史上颇具影响之卓然名家——朱依真、朱琦。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区的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及其民俗的起源、演变、特征等问题,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极富价值的选题。众多学者开展的民俗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以及形成的代表作,对民俗学科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选取清代、民国时期的十八种著作,撰作叙录。体例包括研究著作、调查报告、游记等,内容涉及广西地方和民族的民情、风俗、习惯,以及歌谣、石刻、旅行风光、农业生产、动植物分布等,是了解和研究广西民俗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6.
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从政府间的协调合作、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产业定位发展等四个维度系统分析,广西西江经济带近域城市的发展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存在彼此间协调合作较弱、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城镇化水平差异大和产业定位趋同等问题。广西西江经济带近域城市未来发展应该建立在全面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强化政府间协调合作关系,实行错位发展,协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近域城市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清代进入广西城镇的粤商创立并依托会馆,保护其产权利益,构建以亲情乡谊为基石的商业网络,有效地降低异地经营的成本,推动自身的本土化发展,促进了清代广西商业经济的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的增加,探究历史时期气候灾害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十分必要.采用统计分析、滑动平均、EOF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清代广西洪涝灾害频次与强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灾害的演变规律,将频次和强度反映在精确到县级尺度的清代地图,提高了历史气候灾害研究的精度.清代广西共发生718县次洪涝灾害,清代后期洪涝频次高于清前期,桂东的发生频次高于桂西,大部分地区强度集中在2~3级.EOF分析得出洪涝主要空间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其余为南北反向型、东北—西南型.清代整个时期该地区以偏涝为主,清代前期和清末洪涝灾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清代广西伏波庙的地理分布及其相关传说,表明了民间社会对东汉马援征交趾史实的一种集体记忆。伏波庙集中分布在桂东北、桂东南及桂西南地区,大体上与马援南征路线相吻合,形成了一个以马援为主神的祭祀圈,折射出汉文化自北向南传播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维新是清代广西文学大家,其诗歌创作在全清诗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专门论述其山水田园诗(属《论王维新》系列论文之一)。王维新以一个桂籍作家独特的审美视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八桂大地的神韵风姿,堪称清代广西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