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钦州茅尾海潮间带生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茅尾海潮间带生物生态特征,于2007年9月、2008年2月及6月,在茅尾海海域共设8条断面进行了3次潮间带生物调查。鉴定出潮间带生物81种,分别属于7门9纲43科68属,其中软体动物贝类16科27种;节肢动物甲壳类12科27种;环节动物多毛类9科19种;其它类4门4纲6科8种。调查表明:平均生物栖息密度的高低顺序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总平均生物量的高低顺序则为中潮带〉高潮带〉低潮带。生物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86~3.68,均匀度范围为0.50~0.85,优势度范围为0.39~0.79,丰度范围为0.94~2.40。红树林滩涂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丰度值均明显低于泥沙滩涂,而优势度值则恰好相反。茅尾海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丰度值普遍比钦州湾低,离居民近的滩涂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呈现出物种较单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于2017—2018年对贵州省4个荞麦主产区进行了地上节肢动物的种类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贵州荞麦地上节肢动物有2纲12目45科75种,其中害虫种类为2纲8目27科48种,天敌为2纲7目13科20种,访花昆虫为1纲6目14科20种;危害严重的害虫种类为黑唇十脉叶蜂、西花蓟马、桃蚜、红边黄小灰蝶、二斑叶螨;优势天敌种类为异色瓢虫、三突伊氏蛛、印度细腹食蚜蝇、尼氏真绥螨;访花昆虫较多的种类为印度细腹食蚜蝇和中华蜜蜂。  相似文献   

3.
贵州林木外生菌根菌种类及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绍昌 《贵州科学》1991,9(1):51-58
本文报道贵州林木外生菌根菌138种,隶属2亚门3纲5目16科33属,共生树种25种;外生菌根的形态为4种,哈氏纲结构正常;并初步研究了外生菌根菌与立地条件的关系,不同树种与不同菌种的共生特性。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均保存在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浙江玉环披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岩礁潮间带贝类资源状况,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8月,共4次对该区岩礁潮间带的5个断面进行了定量与定性采样调查,并对贝类的种类、数量、区系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披山岩礁潮间带贝类33种,隶属于3纲9目17科。根据温度适应性质分,属于4个类群:广温广布性种18种,占54.6%;温带种1种,占3.0%;亚热带种13种,占39.4%;热带种1种,占3.0%。此次调查贝类总平均生物量为413.84 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266.71个/m~2。条纹隔贻贝是4个季度的绝对优势种。贝类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7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56,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7。研究表明,玉环披山潮间带贝类多样性指数属正常范围,显示未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5.
湛江高桥红树林贝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2年和2005年2次调查的基础上,2006年7月对湛江高桥的红树区贝类资源在相同取样点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调查,调查的红树林区有高桥镇的东村、西村、长田、红坎4个点.此次调查结果表明,高桥红树林区贝类种类组成有3纲6亚纲11目26科43属60种.其中樱蛤科有9种;牡蛎科、帘蛤科各5种;蚶科、贻贝科、织纹螺科各4种;其余各科均在3种以下.通过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比较分析,高桥红树林区的贝类无论是从栖息密度还是从生物量上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采取多方位的保护措施,以使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整理了危害我国杉木的害虫名录(一),计7目47科110属151种。其中昆虫纲(Isecta)146种,包括直翅目(Orthoptera)4科10种、等翅目(Isoptera)3科27种、半翅目(Hemiptera)14科49种、鳞翅目(Lepidoptera)20科57种、双翅目(Diptera)2科2种和膜翅目(Hymenoptera)1科1种;以及蛛形纲(Arachnida)蜱螨目(Acarina)3科4属5种。并列出每种害虫的中名、学名和分布省份,为杉木害虫的监测与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整理了危害我国杉木的害虫名录(一),计7目47科110属151种。其中昆虫纲( Isecta)146种,包括直翅目( Orthoptera)4科10种、等翅目( Isoptera)3科27种、半翅目( Hemiptera)14科49种、鳞翅目( Lepidoptera)20科57种、双翅目( Diptera)2科2种和膜翅目( Hymenoptera)1科1种;以及蛛形纲( Arachnida)蜱螨目( Acarina)3科4属5种。并列出每种害虫的中名、学名和分布省份,为杉木害虫的监测与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浙江沿海定生海藻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沿海海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认为该海区到目前为止发现定生海藻种类205种,生物分类为6纲、23目、56科、96属,可以归入4个门,其中红藻门117种,绿藻门39种,褐藻门45种,蓝藻门4种;它们在潮间带和浅海区的分布系特征为广温广布种80种、优势种40种、常见种50种、少见种13种、稀有种10种、局限种12种,并通过对该区定生海藻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系的分析,阐述了浙江沿海定生海藻资源特征及其研究意义,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海区的定生海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隋吉星  李新正 《广西科学》2015,22(5):558-563
双栉虫科和蛰龙介科是环节动物多毛纲蛰龙介目中两个大科,种类多,形态和生活习性变化大,多样性高,全为海生,从海滨至深海均有分布,尤其在潮间带和近岸环境种类异常繁多,地区性特点显著,是重要的底栖环节动物,也是海洋底栖生态系的重要生物组成成分,具有重要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由于其系统演化的复杂性和分类系统的混乱,造成大量属存在并系、多系现象,分类困难,系统发育关系不清,因此,对其生物多样性和动物地理学研究将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报道西宁市工业废水中肉足虫类科、属、种检索表,为连续式。共包括二总纲,3纲、3亚纲、4目、12科、19属26种。  相似文献   

11.
对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药用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药用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资源2纲3目4科7种,其中,药用两栖类动物1目1科2种;药用爬行类动物2目3科5种,均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动物。此次调查进一步明确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资源的种类、生态特点和药用价值,并提出了今后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北海海域潮下带底栖贝类的分布特征,给底栖贝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潜水员水肺潜水、海底样方定量采集方法,对北海市廉州湾、侨港、白龙和营盘等4个海区潮下带底栖贝类的种类、数量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海海域4个海区潮下带底栖贝类有2纲9目31科60属102种,其中腹足纲(Gastropoda)13科14属17种,双壳纲(Bivalvia)18科46属85种。春季有55种底栖贝类,秋季有76种,春季和秋季共有的种类有29种。秋季的廉州湾海区底栖贝类种类数和个体数都是最少的,秋季的侨港海区出现的底栖贝类种类数最多,个体数最多的出现在春季的营盘海区。平均栖息密度最高的是春季的营盘海区,达到27.35个/m2,平均栖息密度最低的是春季的廉州湾海区,只有1.00个/m2。春、秋两季4个海区的优势种差异较大。多项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春季的营盘海区底栖贝类生物多样性差,底栖贝类群落结构处于重度受干扰状态;秋季的4个海区底栖贝类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秋季的底栖贝类群落结构总体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硇洲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分布和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硇洲岛的潮间带软体动物进行了采集调查,共鉴定软体动物148种(未包括头足纲),分属51科,其中多板纲1科1种,腹足纲33科84种,瓣鳃纲17科63种。分析表明,其区系特点是以南海亚热带-热带种和东海、南海亚热带种为主要成分,且有部分热带种已发展成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1982年2~6月和1983年1~10月对浙江渔山列岛潮间带的软体动物进行了七次调查,共采得软体动物标本200余号,其中已鉴定出隶属于4纲51科106种:多板纲6种,腹足纲67种,瓣鳃纲30种,头足纲3种。可分三个生态类型:岩礁相生活型、砾石相生活型和砂相生活型。通过与邻近海区软体动物组成相比较,分为四个组型:(1)我国沿海广温广布种33种,(2)分布子我国东、南海的亚热带种50种,(3)主要分布于南海的热带种15种,(4)主要分布于黄渤海,能进入东海北部的暖温带种8种。  相似文献   

15.
鱼类分类多样性估算方法在长江河口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2006年采用各种网具对长江河口区进行鱼类调查,查阅了当前所有在该水域进行的鱼类调查资料,系统整理了长江河口区鱼类总名录,并计算了其分类多样性.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区鱼类共有305种,隶属2纲28目101科215属.其中,软骨鱼纲共5目12科14属22种;硬骨鱼纲共23目89科201属283种.依据总名录计算出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79.9)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的理论平均值及95%置信漏斗曲线,Δ+值比黄海、渤海和东海鱼类均稍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历史文献搜集的方法,了解湿地类型以及微生物、植物、动物种类的分布。科学评价南泥湾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南泥湾湿地公园湿地类型有3大类6小类;生物资源丰富,其中微生物有27门106纲163目306科534属,种子植物415种,隶属89科209属,两栖和爬行动物总计4目8科20种,哺乳动物6目15科45种,碟类5科27属36种,土壤动物有4门29目。针对南泥湾湿地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恢复措施和保护对策,以期为南泥湾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及多样性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东闸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东省闸坡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调查采获的潮间带生物标本共55科80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出现的种类最多,两者占了总种类数的85%,其中部分属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潮间带生物总平均生物量为7 420.92 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3 929.93 ind/m2。全年各类群生物中,平均生物量及栖息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其Shannon-Weaner多样性指数(H)属中等水平,分布范围在1.657~4.226,平均为2.848;均匀度(J′)为0.390~0.721,平均为0.612;种类丰度(D)为2.062~4.234,平均为2.964。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中游湿地是指从山西省禹门口到河南省和山东省交界处的东坝头黄河流域的所有湿地,晋豫陕等省已建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处.湿地类型包含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河漫滩湿地、沼泽湿地、草甸湿地等,总面积为48.03×104hm2.黄河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高等植物有110科405属936种,其中苔藓植物有13科17属27种;蕨类植物有11科12属20种;种子植物有85科376属88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3科374属887种);植被类型有52个群系.鸟类17目44科239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鸟类9种;湿地哺乳动物仅有2目2科3种;两栖类动物有2目5科14种;鱼类7目12科82种;其它动物589种.此外,还分析了黄河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新疆巩留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内陆栖脊椎动物在不同生境的分布、数量特征和动物地理从属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自然保护区内陆栖脊椎动物总计 14 6种 ,分属 4纲 ,2 1目 ,5 2科 ,10 9属 .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10月对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1种,隶属于4门、7纲、33科、41属。其中,软体动物19种,占37.26%;甲壳动物28种,占54.90%;多毛类3种,占5.88%;其他无脊椎动物只有海葵1种,占1.96%。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大小比较:九子沙滩(47.99g/m2)滑泥公园(32.23g/m2)海岙码头(7.78g/m2)兰山码头(5.34g/m2),而物种多样性(H')大小依次为滑泥公园(2.98)、九子沙滩(2.78)、海岙码头(1.55)、兰山码头(1.34)。研究认为秀山岛潮间带湿地越来越多用于旅游开发和临港工业建设可能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且临港工业建设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比用于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影响大,特别是物种数减少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