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3年10月对天津汉沽鲤鱼门潮间带的经济贝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区域经济贝类有9科10种,主要经济贝类有菲律宾蛤仔、四角蛤蜊、微黄镰玉螺和纵肋织纹螺,其中菲律宾蛤仔为优势种,占经济贝类资源总量的91.6%,平均栖息密度为263.7粒/m2,平均生物量为916.4 g/m2.蛤仔群体结构方面,壳长小于20 mm的蛤仔数量占总数的7.7%,壳长在20~30 mm之间的蛤仔占53.1%,总商品率为39.2%.同2008年9月的调查结果相比,2013年的贝类种类及生物量增加,多样性指数降低,蛤仔大量出现,这与近年来邻近海域的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广西红树林上大型固着污损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定性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沿海红树林区有11种红树林上固着动物,它们分属3门4纲6属,其中藤壶、牡蛎和黑荞麦蛤为主要危害种类。开阔海岸红树林较封闭港湾红树林更易遭受固着动物危害。固着动物对红树植物的附着具有选择性,附着机率是桐花树 > 秋茄 > 红海榄 > 白骨壤。就红树群落而言,固着动物的种类由海缘到陆缘,由树的低层处到高层处而减少。最后,讨论了固着动物和一些生态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海南自然保护区的陆生和淡水贝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海南自然保护区的陆生和淡水贝类资源 ,采获陆生贝类标本 2 4种 (包括 1未定种 ) ,隶属于 1纲 9科 19属 ;淡水贝类标本共 16种 ,隶属于 2纲 7科 11属 .区系分析表明 :海南的陆生和淡水贝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 ,其中热带种类占优势 ;海南的陆生和淡水贝类区系与广东大陆有密切关系 ;海南自然保护区的热带季雨林中 ,随着海拔升高 ,淡水贝类的分布呈减少趋势 ;海南的陆生和淡水贝类的大型种类多 ,人畜寄生虫中间宿主螺多  相似文献   

4.
广西钦州茅尾海潮间带生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茅尾海潮间带生物生态特征,于2007年9月、2008年2月及6月,在茅尾海海域共设8条断面进行了3次潮间带生物调查。鉴定出潮间带生物81种,分别属于7门9纲43科68属,其中软体动物贝类16科27种;节肢动物甲壳类12科27种;环节动物多毛类9科19种;其它类4门4纲6科8种。调查表明:平均生物栖息密度的高低顺序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总平均生物量的高低顺序则为中潮带〉高潮带〉低潮带。生物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86~3.68,均匀度范围为0.50~0.85,优势度范围为0.39~0.79,丰度范围为0.94~2.40。红树林滩涂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丰度值均明显低于泥沙滩涂,而优势度值则恰好相反。茅尾海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丰度值普遍比钦州湾低,离居民近的滩涂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呈现出物种较单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浙江玉环披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岩礁潮间带贝类资源状况,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8月,共4次对该区岩礁潮间带的5个断面进行了定量与定性采样调查,并对贝类的种类、数量、区系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披山岩礁潮间带贝类33种,隶属于3纲9目17科。根据温度适应性质分,属于4个类群:广温广布性种18种,占54.6%;温带种1种,占3.0%;亚热带种13种,占39.4%;热带种1种,占3.0%。此次调查贝类总平均生物量为413.84 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266.71个/m~2。条纹隔贻贝是4个季度的绝对优势种。贝类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7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56,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7。研究表明,玉环披山潮间带贝类多样性指数属正常范围,显示未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6.
于2016年到2017年分4个季度对广东省8片红树林区中鱼类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发现鱼类83种,隶属于13目34科。8片红树林区渔获的鱼类多为小型鱼类或幼鱼,且优势种存在差异。各红树林区渔获的鱼尾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差异显著。对8片红树林区渔获鱼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粤东的澄海澄饶围红树林和饶平浮任村红树林分为一组,中部珠三角的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和惠州大亚湾红树林公园分为一组,粤西的茂名市水东湾红树林和江门市广海湾红树林分为一组,而红树林面积较大的粤西廉江市高桥红树林观光旅游区与中部的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分在一组。排序分析支持聚类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各红树林区渔获的鱼类尾数、捕获量、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与相应红树林区的面积、林区中乡土红树植物面积和水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海海域潮下带底栖贝类的分布特征,给底栖贝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潜水员水肺潜水、海底样方定量采集方法,对北海市廉州湾、侨港、白龙和营盘等4个海区潮下带底栖贝类的种类、数量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海海域4个海区潮下带底栖贝类有2纲9目31科60属102种,其中腹足纲(Gastropoda)13科14属17种,双壳纲(Bivalvia)18科46属85种。春季有55种底栖贝类,秋季有76种,春季和秋季共有的种类有29种。秋季的廉州湾海区底栖贝类种类数和个体数都是最少的,秋季的侨港海区出现的底栖贝类种类数最多,个体数最多的出现在春季的营盘海区。平均栖息密度最高的是春季的营盘海区,达到27.35个/m2,平均栖息密度最低的是春季的廉州湾海区,只有1.00个/m2。春、秋两季4个海区的优势种差异较大。多项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春季的营盘海区底栖贝类生物多样性差,底栖贝类群落结构处于重度受干扰状态;秋季的4个海区底栖贝类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秋季的底栖贝类群落结构总体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的贝类,以前没有作过系统的调查研究。为了解这一地区的贝类资源,我们于1980年7—8月到武夷山8个地方(建阳县的黄坑、桂林、李家塘、坳头,崇安县的挂墩、三港、塘头、红渡),进行贝类调查,所获标本,经整理鉴定,共计10种,分隶2纲、4目、8科、9属,其中有1种为国内新纪录,记述于下。 (一)种类描述 1.中国圆田螺 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 壳高35.6——45.5毫米,宽27.6——33毫米;壳口高24——27毫米,宽16.3——20毫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真菌资源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填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真菌资源方面的空白,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于1979—1980年四次进入保护区腹地考察,采得大型真菌标本数千份。已鉴定3纲,44科,161种:粘菌纲6科、19种,子囊菌纲9科、15种,担子菌纲29科、127种,其中有若干种为国内或省内的新记录。现记述如下:一、粘菌纲 MYXOMYCETES鹅绒菌科 Ceratiomyxaceae1.鹅绒菌 Ceratiomyxa fruticulosa(Muell.)Macbr.采集地点:三港。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7月和12月对中山市的淡水贝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样本60份,经鉴定,共采集淡水贝类21种,隶属14科17属,其中腹足纲17种,瓣鳃纲4种.该地区的常见种为梨形环棱螺、多棱角螺、放逸短沟蜷、大瓶螺、尖膀胱螺、凸旋螺和河蚬.淡水贝类的分布特点:河流中的种类多样性最高,以适应流水性的前鳃亚纲种类和双壳类为主;溪流与静水水体的种类多样性较低,前者以肺螺亚纲种类为主,后者以前鳃亚纲种类为主.西江下游淡水贝类的物种丰富度和现存量高于洪奇沥、小榄水道和横门水道.讨论了中山市环境现状与淡水贝类分布的关系,并对两个外来种的分布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于2018年冬季,在广东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布设6个站点进行沉积物样品采集,研究该区域海洋线虫的丰度、生物量、优势属、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等.结果表明,高桥红树林湿地海洋线虫丰度变化范围为(69.68±35.22)~(123.03±22.19)ind/cm2,平均丰度为(96.37±23.24)ind/cm...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海南省三亚地区红树林植物资源的概况,着重介绍了树种组成,计有20科29属31种,同时根据植物区系成分、外貌结构及生态类型,将三亚地区红树林划分为海滩红树林和海岸半红树林2个植物亚型和18个群丛类型,为进一步研究海南红树林,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海岸工程对北海铁山港榄根村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3月对红树林死亡区(D组)、红树林严重退化区(ED组)、活林区(AL组)、对照林区(CK组)等4个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取样调查。结果显示,4个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共45种,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02.4个/m2、147.55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2.050,0.735,1.329。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H''Jd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红树林死亡区(D组)和红树林严重退化区(ED组)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H''均低于对照林区(CK组)和活林区(AL组),表明D组和ED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海岸工程的影响下受到了更严重的干扰。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MDS)分析表明,D组与ED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较为相似,而AL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则与CK组相似。以上结果表明,海岸工程导致北海铁山港榄根村红树林生态系统受损及其底质环境发生改变,并对该区红树林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优势种和群落结构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高桥镇核心区的软体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红树植物群落、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群的相对重要性指数存在着季节差异,一些物种在不同季节数量有较大的变化.相同站位不同季节之间软体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并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季节、底质、潮位线和红树植物群落等是决定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利用生物量丰度比较法对广东德耀村红树林剖面进行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冬季受轻度污染,春、夏和秋季受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环境DNA研究合浦榄根村红树林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探究因海岸工程造成红树林退化后的底栖生物的变化。实验设置死亡红树林、严重退化红树林(以上合称退化红树林)、尚存活红树林以及对照组红树林4种样地,提取红树林沉积物环境总DNA,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比较优势物种的相对生物量差异;高通量测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各样地的物种组成结构。定量实验结果显示,退化红树林中两种甲壳类动物生物量相对较低,两种贝类的生物量在各样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环境DNA揭示死亡红树林、严重退化红树林、尚存活红树林以及对照组红树林的群落结构、优势物种存在差异;退化红树林中,软体动物门丰度减少,环节动物门和刺胞动物门增多。聚类结果显示,尚存活红树林与对照组红树林的群落结构相关性最近,随后是严重退化红树林,死亡红树林的相关性最远。本研究结果反映海岸工程造成退化红树林中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产生了变化,同时证明环境DNA是研究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2012年8月和10月分别对南河上游河段(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和中下游河段(南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上游河段有鱼类4目10科34属40种,中下游河段有鱼类4目9科33属38种,且均以鲤形目为主.优势种是、银鲴、彩副鱊,并具有较多湖北省级保护鱼类.南河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以定居性,肉食性鱼类为主.调查表明,南河水系发达,污染少,是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南河水系及水生生物的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西英罗港红树林蜘蛛群落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广西英罗港红树林蜘蛛12科23属31种,并对其群落结构及生境和资源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1年4月至2002年8月,分别在韶关地区的韶关市郊、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源瑶族自治县等地进行蝴蝶资源的抽样调查,共收集蝴蝶1768只,隶属10科62种,其中属于名贵种类的有8科36种,占的比例是58%;其中凤蝶科和蛱蝶科名贵种类最丰富.调查结果表明韶关地区有丰富的名贵蝴蝶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丰富我校植物学分类教学材料,更方便的让广大师生了解学校的植物资源情况,我们对校本部内的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校园内共有种子植物180种,其中裸子植物共6科16种,被子植物共58科16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共52科149种,单子叶植物共6科15种).通过调查,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校园内的植物资源,有利于同学们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更为今后校园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