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韩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河床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韩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的河床变化情况,并分析了河床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韩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河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80年代以来人工无序挖沙,为了保持韩江河床的相对稳定性,必须控制无序挖沙.  相似文献   

2.
初论采沙对河床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道采沙从流态变化和对河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a)采沙使河床局部变形,打破了水沙运动的平衡,采沙坑对水流的作用类似于跌坎,相应地横向次生流和平面流场也被迫调整(b)水流流态变化引起溯源冲刷 ,进而导可床全面调整,影响河床稳定,建议加强统一管理,以科研成果为基础指导有序采沙,力求变害为利。  相似文献   

3.
闽江竹岐至侯官河段河床演变规律与整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竹岐至侯官河段冲淤变化快,局部河段流态恶化,时有船舶搁浅,甚至出现翻船事故,航道整治迫在眉睫,本文根据大量实测的水文、泥沙和地形资料,分析该河段近年来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发现受水电站泄水、采沙和特殊水文年水文动力因素等综合影响,该河段总体演变趋势是冲刷,但浅滩淤积,且整治建筑物对河床冲淤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水流动力基本理论出发,用二维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研究整治建筑物对流场的影响,揭示了局部河段流态恶化的原因,提出修建N18坝束水归槽,修建S15坝调整局部河段流场改善流态的整治方案,模拟计算表明,这一措施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江中游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近坝段卵石夹沙河床级配分布宽等特点,应用非均匀悬沙、底沙二维数学模型,考虑底沙的不平衡输移及冲淤过程中床沙的级配调整问题,对计算中的关键环节如卵石夹沙河床水流的有效挟沙能力、非均匀沙起动概率及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的计算提出了处理方法,利用水文、泥沙及河床变形资料对该方法进行了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后、1998年洪水前后及三峡工程运行后水面线、流速分布及冲淤过程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三峡工程运行初期河床演变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门峡水库、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坝下河段水文泥沙实测资料,研究了坝下悬移质沿程恢复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含沙量和悬移质中值粒径沿程先增长后减小,两者峰值均随冲刷时间发展而向下游移动;含沙量恢复距离与流量大小正相关,与床沙补给粒径反相关,大流量恢复距离长,小流量恢复距离短,粗沙恢复距离长,细沙恢复距离短;河床冲刷由含沙量恢复特性决定,粗细颗粒泥沙均在恢复过程中则河床粗细均冲,粗颗粒已恢复而细颗粒仍在恢复过程时河床淤粗冲细.开展了清水冲刷水槽试验,研究了坝下推移质在冲刷中的贡献和级配调整特点,主要结论如下:当床沙初始可悬百分数小于40%,河床以推移质冲刷为主,相反则以悬移质冲刷为主;推移质级配随冲刷历时粒径先增粗再变细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葛洲坝枢纽运用后宜昌河段的河床冲淤变化、推移质和床沙的粗化以及枯水位的变化。由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成果,预测了三峡工程施工期及初期运用阶段葛洲坝枢纽近坝段水位下降及对通航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峰值水位对采沙造成的河床下切响应过程,通过调和分析方法去除水位时间序列中潮汐节点调制波动的影响,并提出概率密度函数法诊断河网内峰值水位的历史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三角洲上游峰值水位随着河床的下切而显著降低;河网中腹部地区,峰值水位随着河床的下切出现显著的上升,从而增加了中腹部地区的防洪风险;在下游地区,峰值水位的变化与海平面上升或其他人类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三峡建坝前后1950—2013年的水文、泥沙与2003年和2011年的实测河床底形资料对比,试图讨论长江中游宜昌—汉口河段水沙及河床地形等应变量对三峡建坝的响应,为人们理解河流水沙及河床冲淤对超大型水库应变的幅度提供具体案例.三峡建坝后,宜昌站和汉口站年均流量由建坝前的13 850 m3/s和22 650 m3/s(1950—2002)减少到建坝后的12 450m3/s和21 000 m3/s(2003—2013),分别减少10.1%和7.2%;年均输沙量由5.56亿t和4.02亿t(1950—2002)锐减至0.6亿t和1.5亿t(2003—2013),分别减少89.5%和62.2%;年均悬沙中值粒径则由35μm(1950—2002)和25μm(1955—1975)减少至4μm和15μm(2003—2010).同时,水流挟沙不饱和能力的增加,引起了河床的沿程冲刷及泥沙粗化,宜枝河段、荆江河段和城汉河段深泓处分别平均冲刷了3.7 m、1.5 m和0.4 m,在主槽刷深的同时,河道浅滩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三峡建坝已导致中游水沙及冲淤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  相似文献   

9.
根据葛洲坝水库蓄水前后宜昌水文站水文实测资料,分析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对宜昌河段水位-流量关系、断面形状和水位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葛洲坝水库蓄水后,宜昌河段水文水力特征变化符合惯性区理论,洪水波运动形式发生变化,坝前水流流速降低,水流挟沙能力和推移力下降,水库淤积现象加重,下泄水流中的含沙量下降,宜昌河段推移质输入减少,下泄水流对河道的冲刷能力增强,原有的冲淤平衡被打破,河床质变粗,断面形状不断变化,宜昌河段河床下切、水流能量增大、流速增大,同流量情况下的水位较天然河道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结构三角形网格FVCOM模式,建立长江口高分辨率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采用大量水文观测资料进行验证,使之能合理反映长江口,特别是横沙浅滩区域的水动力结构及其变化,为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方案的影响分析提供合理可靠的数值工具.  相似文献   

11.
位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乌江汉葭题刻虽形制不一,年代各异,但其崇尚道德的主题却十分明显。其中育婴永守章程十条碑还规定了对蒙混诈冒等不道德行为的惩处措施,稳妥地解决了政府育婴专项资金的发放,为后世提供了历史的借鉴。乌江汉葭题刻的道德主题及其约束表现了汉民族传统文化对乌江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滃江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计大量实测资料基础上,从降水、蒸发、径流、水质等方面论述了滃江流域的水文特性,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曾娟 《科技信息》2012,(11):87-90
本文通过对宜昌站水文站1882-2009共128年的水文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最新版本的IHA软件(水文改变指标软件),用RVA方法将1882-1969年做为河流未受扰动时间段,将1970-2009年作为由于建坝而产生的人为扰动时间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相距建成使宜昌江段的水文状况的变法速度以及频率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每月平均生态流恢复目标见表4。八月份、十月份的流量数据超出了RVA边界范围。可以采用改变相应的水库调度方式,使宜昌江段的水文情势尽量的接近天然状态,减少人为的干扰。总的来说,大坝的修建对宜昌江段的水文情势有一定的改变,但从综合改变率指标反映改变幅度并不是很大,说明宜昌江段的水文情势总体情况良好,个别超出RVA范围的指标需要水资源管理部门引起重视,避免进一步的恶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1年调查资料,对汉江中下游河段水生态系统理化性状(包括水温、pH、总悬浮物、可溶解磷、总磷、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硅、溶解氧、CODMn、生物需氧量及叶绿素a含量)和生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现存量)的沿程变化及其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沿江污染物的排放对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临近污染源的江段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耐污性的底栖动物现存量较高,甲壳动物现存量较低,浮游植物现存量与水温和水文情势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重点探讨在GIS支持下建立分布式单位线模型的方法和途径。以姜湾小流域为例,分析了姜湾流域的空间特性,如流向、坡度、理论流路图、流程的长度等,借助等流时线法推求流域的时间面积曲线(即S曲线),得出流域的分布式单位线,从而推算出流域的径流过程。经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认为该模型有较好的模拟效果。该研究为GIS在产汇流中的应用提供了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物资流通体制的现状和制约物资流通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就如何改革我国流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理顺工、商关系,促进我国国有物资流通企业向集团化、集约型转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区南邻西藏、青海,东南接甘肃、东与内蒙古相连。秦汉时期,除其东南部分地区与化比较进步的甘肃接近外,当时的青海、西藏地区经济、化都比较封闭、落后,但都在该地区(时称西域)形成许多城邦小国,经济、化都超过了西藏和青海。其根本原因是汉武帝后直归中央王朝管辖,与中原来往较多,又对西方、南方的国家开放,东西商人、使、僧人、官吏等将汉化、西方化带进了新疆地区。其化反转过来又对西藏和青海地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引发降雨径流等水文要素的变化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浙江省内近年来频发的气候极端事件更是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枯水水文作为水文学的一部分,分析其变化有其积极的实际意义。选取了金华江流域1975-2004年的日降水、温度和径流资料,使用多站统计降尺度方法,基于最新CMIP5中的Hadgem2_ES模型,利用GR4J水文模型模拟了未来(2071-2100年)的径流,重点分析了几个重要枯水指数7Q10和30Q10的变化。结果表明,未来这两个指数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即气候变化可能缓和金华江流域未来的枯水情况。  相似文献   

19.
针对计算机网络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及制作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方法、结构、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TOPMODEL模型是以地形为基础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流域水文模拟中.用该模型对东江流域中的四个流域进行枯季日径流过程模拟,在对模拟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以连续多日最小平均流量、基流分割结果等描述枯水径流特点的枯水特征值为研究对象,分析用TOPMODEL模型所模拟出来的枯水流量的模拟精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来模拟枯水期的流量过程可以达到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