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二元配合物ML^2+和三元混配配合物M(ATP)L^2-的稳定常数,将结果与氨的相应值比较,发现所研究三元混配配合物中吡啶类配体的芳环与ATP的嘌呤环之间存在着分子内堆积作用,这种作用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层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L=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并通过比较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和二元配合物CuL2+的稳定常数,指出在UTP的嘧啶环和芳香氮碱的芳香环之间存在着堆积作用,而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Cu(U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弱于Cu(A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a(Ⅱ)与腺苷5‘-三磷酸和芳香杂环碱A形成的三元混合配合物Ca(A)(ATP)^n-(n=2或3)的稳定常数9I=0.1,KNO3,25℃),比较了三元混配配合物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小,其差值ΔlgKca要比预期的统计值lgKst来得大。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La(DBM)3·A2和Gd(DBM)3·A2(其中HDBM为二苯甲酰甲烷,A为安替吡啉)三元混配配合物.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热谱的摄取.  相似文献   

5.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钯(Ⅱ)的二元配合物pd(UTP)(2-)、pd(Trp)+和三元混配合物pd(A)(UTP)(n-)(A=Phen,Bpy和Trp;n=2或3)在40%(V/V)二烷—水介质中(I=0.1,KNO3;25℃)的稳定常数。用△lgK(pd)比较了二元和三元混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认为三元混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子π—酸—π—碱之间的合作效应和分子内芳环配体的堆积作用。后者和参与堆积的芳环大小一致,即稳定性pd(phen)(UTP)(2-)>pd(Bpy)(UTP)(2-)>pd(Trp)(UTP)(3-)。  相似文献   

6.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合物把(Ⅱ)/腺苷5’-三磷酸/配体A(A=1,10-邻菲淋,2,2’-联吡啶和L-色氨酸)在40%(V/V)二哑烷-水溶剂中的稳定常数(I=0.1,KNO3;25±0.1℃);比较和讨论了三元混配合物和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用'HNMR法研究了三元混配合物体系中分子内芳环配体之间的堆积作用,计算得到的堆积度和参与堆积的芳环大小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7.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二元配合物Cu(ATP)2(ATP为三磷酸腺苷)和三元配合物CuL(NTP)2[NTP=ATP或UTP(三磷酸尿苷),L=phen(邻菲咯啉),IP(咪唑并[4,5f]邻菲咯啉)或PIP(2-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的稳定常数,研究CuL(ATP)2中多吡啶芳环L与腺嘌呤之间的堆积作用-结果表明,堆积作用的大小顺序为PIP>IP>phen,这与多吡啶芳环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TbCl3,二乙三胺五乙酸二酸酐(简写为DTPAA)和对-氨基水杨酸的钠盐(简写为pAS-Na)在水溶液中制得Tb^3+的三元配合物,通过紫外可我谱和荧光光谱验证了此三元配合物的存在;用DTPAA与pAS-Na制得的含氮多羧基配体DTPA-pAS和DTPA-2pAS分别与TbCl3溶液制得了2种二元配合物。研究了此3种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考察了浓度、pH值、La^3+离子等对三元配合物荧  相似文献   

9.
通过联苯甲酰双缩肼与不同金属乙酸盐及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自由基离子反应,合成了3个分子式为(ML)^2+(DDQ^=)2(M=Mn,Zn,Cd)的三元配合物及2个分子式为(ML)^2+(DDQ^-)(OAc^-)(M=Ni,Pb)的四元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经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摩尔电导的测定对其配位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萃取法研究了Cu^2+与2,2’-联喹啉和苯基羧酸根体系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其堆积百分率与苯基羧酸中的亚甲基数有关;斜率法测定了该混配配合物的组成,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及IR,UV,^1HNMR的测定,从配合物的结构上进一步对芳环堆积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用pH电位法研究了Cu(Ⅱ)-正已(辛)烷基亚氨二乙酸(H2A)DL-天冬酸、L-谷氨酸(统以H2B表示)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在25±0.1℃,μ=0.1(KNO3)的条件下,测定了该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2.
以合成的一种新化合物乙酰基二茂铁2,6-吡啶二甲酰基腙(H2L)为配体,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五种金属醋酸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2L(Oac)2·nH2O(M=Pb(2+),Cu(2+),Cd(2+),Co(2+),Ni(2+),n=4,6),配体在配合物中以烯醇式参与配位,所有的配合物在DMF中均为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溶剂中,测得配合物M(mnt)(phen)电子吸收光谱(M=Cu2+、Ni2+;mnt2-=马来二腈基二硫代酸根;Phen=1,10菲啉).两种配合物都存在LL’CT谱带,将配合物的LL’CT带的umax与Z和ET以及EMLCT直线拟合,发现umax与Z和ET有线性关系,而与EMLCT没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新试剂4-(2-噻唑偶氮)-间甲基酚(MTAC)与钯的显色反应,在水杨酸(R)的存在下,于pH=5.0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形成了配位比为Pd∶MTAC∶R=1∶1∶1的橙红色的三元混配配合物.λmax=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28104L/mol.cm,通过配合物的紫外和红外光谱性质,研究了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结构.方法应用于钯催化剂中钯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首次合成了Eu3+离子与对甲氧基苯甲酰-苯甲酰甲烷(MDBM)与1,10-邻菲罗啉(phen)三元混配配合物.实验测得它的化学式为Eu(MDBM)3·Phen.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热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的摄取.  相似文献   

16.
以MCl2和配体L(L=1,10-菲罗啉-5,6-二酮)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LCl2,M=Ni  相似文献   

17.
轻稀土与联吡啶和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稀土(Ln)与2,2-联吡啶(L1)、1,10-菲罗啉(L2)的三元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谱、TGA谱和摩尔电导等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实测结果与通式LnL1L2Cl3·3H2O符合较好。抗菌试验表明,该系列配合物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ML、ML_2型配合物在离子强度为0.10(KNO_3)、温度为15℃、25℃、35℃和45℃时的稳定常数.其中M为Cd ̄(2+)、Zn ̄(2+)离子,L为2,2'-联吡啶、邻菲咯啉、水杨酸、3,5-二硝基水杨酸.用温度系数法及热力学关系式求出了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ΔG、ΔH和ΔS.亦同时求出了配合物的稳定性随配体本身碱性强度之间的线性自由能方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三苯基膦Co(Ⅰ)和Co(Ⅱ)与特-丁基异腈的反应.依反应物摩比弥不同得到三种不同的配合物:[Co(Ⅰ)L2L'2]Cl(A)、[Co(Ⅱ)L'2]Cl2(B)及[Co(Ⅱ)LL'Cl2]·C6H6(C)(其中L=pph3、L'=t-BUNC).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差热-热重及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20.
采用萃取方法研究了Zn^2+-bipy-PCA^-体系中配体间的芳环堆积作用,讨论了堆积百分率与配体中碳链长短及芳环大小的关系,合成并表征了混配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