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L=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并通过比较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和二元配合物CuL2+的稳定常数,指出在UTP的嘧啶环和芳香氮碱的芳香环之间存在着堆积作用,而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Cu(U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弱于Cu(A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两种含二环己酮草酰二腙桥的新型的新型双核钴配合物「Co2(BCO)(phen)4」(ClO4)4和「Co2(BCO)(NO2-phen)4」(ClO4)4,BCO=二环己酮草酰二逐,phen=1,10-邻菲咯啉,NO2-phen=5-硝基-1,10-邻菲咯啉。使用元素分析、IR、UV-Vis光谱和摩尔电导测定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推断了Co(Ⅱ)离子的配位环境,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对结构相似的有机酸如,丙氨酸、丙酮酸,草酸在Ru(bipy)3^2+/Ru(phen)3^2+-有机酸(HA)-Ce^Ⅳ(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Ce^Ⅳ氧化Ru(bipy)3^2+/Ru(phen)3^2+的发光强度在上述各种有机酸存在下被增强,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Ru(phen)3^2+的发光强度高地Ru(bipy)  相似文献   

4.
间苯二甲酸根桥联的双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型的双核锰(Ⅱ)配合物:[Mn_2(IPHTA)(bpy)_4](ClO_4)_2(1),[Mn_2(IPHTA)(phen)](ClO_4)_2(2),(IPHTA代表间苯二甲酸根阴离子,phen和bpy分别为1,10-邻菲咯啉和2,2'-联吡啶的缩写).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磁性测量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间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Mn(Ⅱ)离子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环境,测定了配合物(2)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_1·S_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为-10.54cm ̄(-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bpy)2Ru(AFO)2+,(phen)2Ru(AFO)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口罗啉;AFO=4,5-二氮杂芴酮)为先驱体,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反应分别制得4种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等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4,4′-联吡啶为桥联配体的多核Cu(Ⅱ)配合物(Cu(phen)(μ-4,4′-bpy)(ClO4)2)n.H2O(phen=1,10菲咯啉,4,4′bpy=4,4′联吡啶),于定温下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Cu(Ⅱ)的配位环境是一个畸变八面体,Cu(Ⅱ)通过4,4′联吡啶连接成锯齿状的链。  相似文献   

7.
N2O2型Sc hiff碱配体和锰(Ⅲ)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8 个水杨醛及邻香草醛与二胺缩合生成的Schiff碱与锰(Ⅲ)的配合物:[Mn(salpn)Cl],[Mn(salipn)Cl],[Mn(vanipn)Cl],[Mn(salen)(H2O)]ClO4,[Mn(vanen)(H2O)2]2(ClO4)2(H2O)2,[Mn(vanipn)(H2O)2]2(ClO4)2(H2O)2,[Mn(salen)(NCS)],[{Mn(osalphen)(NCS)}{Mn(salphen)(NCS)(DMF)}](其中sal为水杨醛,van 为邻香草醛,en 为乙二胺,pn 为1,3丙二胺,ipn 为1,2丙二胺,ophen 为邻苯二胺).对所有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对配合物中的ν(C= N),δ1(CH3,CH2),δ2(CH3,CH2),ν(C- N),ν(C= C),ν(Mn- O)以及DMF和ClO-4 、NCS- 的振动吸收进行了归属.紫外光谱测试表明,配合物中存在着芳环的π→π,金属到配体的CT电荷转移跃迁,C= N的π→π以及d→π跃迁.磁距测定表明,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为d4 锰(Ⅲ)高自旋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用电位pH 法测定了铜( Ⅱ) 与4碘基L苯基丙氨酸(LIphe) 和1 ,10 —邻菲咯啉(phen) 、2 ,2'联吡啶(bipy) 或乙二胺(en) 三元混配配合物在25 ℃和离子强度I= 0 .1(KNO3) 条件下的稳定常数.3 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混配配合物.含有芳香氮碱的Cu(phen)(LIphe) 和Cu(bipy)(LIphe) 明显比含有脂肪族氮碱的Cu(en)(LIphe) 稳定.讨论了这些配合物稳定性增加的原因和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钯(Ⅱ)的二元配合物pd(UTP)(2-)、pd(Trp)+和三元混配合物pd(A)(UTP)(n-)(A=Phen,Bpy和Trp;n=2或3)在40%(V/V)二烷—水介质中(I=0.1,KNO3;25℃)的稳定常数。用△lgK(pd)比较了二元和三元混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认为三元混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子π—酸—π—碱之间的合作效应和分子内芳环配体的堆积作用。后者和参与堆积的芳环大小一致,即稳定性pd(phen)(UTP)(2-)>pd(Bpy)(UTP)(2-)>pd(Trp)(UTP)(3-)。  相似文献   

10.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对氯苯甲酸-邻菲罗啉铕配合物的晶体。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其结构式为Eu2(p-ClBA)6(phen02(p-ClBA;对氯苯甲酸,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属三斜晶系,pi空间群,a=1.0054(2),b=1.1858(3),c=1,4349(7)nm,α=110.52(3),=96.52(3),γ=101.95(2)^-0,V=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