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合成全氟烃链或半氟烃链作为中心桥链的二聚体化合物可能出现新的性能,作为液晶材料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合成了7个以半氟烃链作为桥链的对称酯类二聚体化合物H2n+1CnO-C6H4-COOCH2C6 F12CH2OOC-C6H4-OCnH2n+1(n=4,1a;6,1b;10,1c),H2n+1 CnO-C6H4-C6H4-COOCH2C6F12 CH2OOC-C6H4-C6H4-OCnH2n+1(n=4,2a;6,2b;12,2c)和C6F13CH2CH2COOCH2C6F12CH2OOCCH2CH2C6F13(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对其介晶性研究发现:化合物2a具有典型的焦锥扇形织构SA相,化合物2b出现塑晶相.分别比较结构相类似的化合物1a~1c,2a~2c的熔点,发现随着烷氧基链的增长,存在降低趋势.三段半氟烃链的对称酯类二聚体化合物3未观察到介晶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亚乙烯基自由基(.C2H2)和3O2的反应历程进行计算,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下优化了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对其振动频率和零点振动能(EZPV)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反应物3O2进攻.C2H2的边端C形成了加合产物H2CCOO(INT1),由H2CCOO经过不同的反应通道得到了不同的产物P1(CH2+CO2),P2(CH2CO+O),P3(CH2O+CO),P4(HCO+HCO),P5(H+CO+HCO),与实验所得的反应产物一致.H2CCOO(INT1)通过异构化生成的H2CC(O)O(INT2),以及进一步生成的H2C(O)CO(INT4)是反应能够进行并生成P3,P4,P5的关键.P1为主要产物,而生成产物P3,P4,P5的多条通道中也存在主要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分别在CH4/H2,CO/H2和(CH4+CO)/H2气体体系下合成了金刚石薄膜.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金刚石薄膜具有明显的柱状生长特性和较高的品质,(CH4+CO)/H2体系合成的金刚石薄膜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100)晶面定向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用自由基反应首次合成出低聚苯乙烯基亚膦酸,用IR和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质谱分析数据表明,两种不同引发剂作用下有不同的反应机理。偶氮二异丁腈引发的反应有2个自由基反应系列,产物由5个聚苯乙烯基化合物系列组成,以不带引发剂碎片的聚苯乙烯基亚膦酸H[CH(6C6H5)CH2)]-PO2H2为主。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的反应有3个自由基反应系列,产物由9个聚苯乙烯基化合物系列组成,以带引发剂碎片的聚苯乙烯基亚膦酸C6H5CO2-[CH2CH(C6H5)]n-PO2H2为主。  相似文献   

5.
利用(o—F—C6H4CH2)2SnCl2与氢氧化钠在95%乙醇溶液中以摩尔比1:1反应,合成了化合物{[o—F—C6H4CH2)2ClSnOSnCl(o—F—C6H4CH2)2]2·(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I^-,a=10.624(2),b=10.875(2),c=14.157(2)A,z=1,V=1502.3(4)A^3,Dc=1.722Mg·m^-3,u=1.889mm^-1,F(000)=760,R=0.0273,wR=0.0716.该化合物中内、外环锡原子均为畸变的五配位的三角舣锥构型.CCDC:622351.  相似文献   

6.
半夹芯16e化合物CpCoS2C2810H10(1)与FeC(O)C≡CH反应得到两个不合钴的产物2-3。2-3含有一个与硫原子相连的VeC(O)-CH=CH单元和一个与碳硼烷笼体B(3)/B(6)位及另外一个硫原子同时相连的双环[2.2.1]庚烯单元。2-3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7.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方法.6—31G(d,p)基组对NH4^+(H2O)n(n=1~6)簇合物进行几何优化。得到了稳定结构,本论文分拆了NH4^+(H2O)n(n=1~6)簇合物的稳定结构.发现NH4^+与H2O以线性氢键结合成的簇合物结构最稳定。其次是二叉结构,再次是三叉结构.  相似文献   

8.
四种观赏百合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伯利亚(Siberia)、元帅(Acapulo)、索邦(Sorbonne)、普瑞特(Prato)4种观赏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的核型公式为2n=24=18m(2SAT)+4sm(2SAT)+2st,相对长度组成2n=24=4L+6M2+6M1+8S;元帅的核型公式为2n=24—6m+14sm+4st,相对长度组成2n-24—4L+6M2+10M1+4S;索邦的核型公式为2n=24=14m-t-8sm(2SAT)-t-2st,相对长度组成2n=24—4L-t-8Mz+6M,+6S;普瑞特的核型公式为2n=36—14m(4SAT)+20sm+2st,相对长度组成2n=36—8L+6M2+14Ml+8S.4种观赏百合的核型类型都是2B,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62.17%,67.31%,62.13%和64.40%.  相似文献   

9.
设G是一个图,G的Turan数记作ex(n;G),是指阶数为n的不含G作为子图的图的最大边数.根据Erdos在1965年给出的偶圈C2m的Turan数ex(n;C2m)的上界10mn^1+1/m和Wenger在1991年构造的偶图Hm(q),并由这种图得到的ex(n;C2m)(m=2,3,5)的下界cn^1+1/m(其中c为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可以知道,当n→+∞时,ex(n;C2m)=O(n^1+1/m)(m=2,3,5).n^1+1/m就是ex(n;C2m)的准确阶.给出了Wenger图Hm(q)的一些一般性质,并分别构造了Hm(q)中长为8的圈(m≥4)和Hm(q)中长为12的圈(m≥6),从而证明了不可能由图Hm(q)得到ex(n;C2m)的所有准确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公式△H=-0.1196n/A计算了乙醚和丙酮分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温度,并推测了乙醚和丙酮燃烧反应的机理.乙醚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理论值为3272K,与测定温度3134K接近,误差为4.40%.丙酮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理论值为1292K,与测定温度173K接近,误差为1.49%.根据乙醚和丙酮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推测乙醚和丙酮燃烧反应机理为:(1)O2+hv→2O·;(2)(C2H5)2O→4C+4H2+H2O(乙醚),CH3COCH3→3C+2H2+H2O(丙酮);(3)H2+O·→H2O+hv;(4)C+O·→CO+hv;(5)2CO+O2→2CO2.  相似文献   

11.
12.
合成并测定了N,N’-烷撑双脂肪酰胺系列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和电 子轰击源质谱,对其质谱断裂途径进行总结,并用环状离子解释了谱图中主 要碎片离子的来源。结果表明,N,N-烷撑双脂肪酞胺具有仲酰胺的红外吸 收光谱特征;当烷撑和脂肪酸链长不同时,具有相似质谱断裂形式。  相似文献   

13.
将(C5Me4H) C4H3S,(C4H3S)C(CH3)(C2H5)(C5H5)和2- CH3C4H2O(C5Me4H)分别与Mo(CO)6,Ru3(CO)12和Fe(CO)5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合成了3个新型的双核配合物[(η5-C5Me4C4H3S) Mo(CO)3]2,[(η5- C5H4)C(CH3) (C2H5) (C4H3S)Ru(CO)2]2和[(η5- C5 Me4(2 - CH3CH2O))Fe(CO)(μ-C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氧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以两种不同的还原体系NH2NH2—RaneyNi/C2H5OH和Al—Hg/H2O,将3—取代—1,5—二(2—硝基苯氧基)—3—氨杂戊烷(Ⅰ—Ⅶ)还原为相应的二胺(Ⅷ—ⅹⅨ).取代基分别为—CH2—CH=CH2,—C4H9—n,—CH2CH2OCH3,—CH2CH2OC2H5,—CH2CH2OC4H9—n,—CH2CH2OCH2CH2OCH3,—CH2CH2OCH2CH2OC4H9—n.产物经元素分析、1HNMR和MS证实其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用环戊二烯基二羰基合铁的钠盐与氯乙酸苄酯或ClCH2COO(CH2)nOCOCH2Cl在简便的条件下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η5-C5 H5)Fe(CO)2CH2COOCH2C6H5和[(η5-C5H5)Fe(CO)2CH2COO]2(CH2)n(n=2, 3). 反应产物的结构经IR,1H NMR以及MS的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6.
通过NiSO4·6H2O与4,4'-联吡啶在H2O-CH3OH混合溶液中反应,制备了配位聚合物[Ni(4,4′-bpy)(H2O)4]·(SO42-)·(CH3OH)·(H2O),并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此配合物含有三种分别沿[100]、[010]、[110]方向排列的无限长链,并通过其配位水分子与位于层间位置的SO42-形成氢键而连接成为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大气压DBD甲烷二氧化碳转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使用催化剂,吸收剂的环境友好条件下,利用大气压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加速电子及激励气体分子方法,将CH4和CO2气体激发、电离和离解成CH3,CH2,CH,H,CO,O,OH等活性粒子,并在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内重新组合,生成合成气、气态烃及含氧有机物醇、酸等有价值产物,甲烷的转化率高达60%以上,二氧化碳或氮气的加入使甲烷的转化率有明显提高,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气的最佳体积比为3/1.当甲烷体积分数为75%时,可得到H2/CO摩尔比为3的高质量的合成气,收集到的液体产物主要有醇、酸和水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瓦斯爆炸情形下褐煤的快速热裂解实验,研究了褐煤煤层发生煤矿瓦斯爆炸后褐煤发生次生火灾的机理。基于对褐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应溺能够满足瓦斯爆炸特征的居里点快速热裂解仪,时褐煤进行了热作用持续时间分剐为1,2,5,10s,热作用温度588-1313K的快速热裂解实验。对析出气体的最低助燃氧浓度和燃烧浓度极限进行了分析。瓦斯爆炸情形下褐煤热裂解会产生包括CH4,G2H4,C2 H6,C2H2,C3H6,bH8,G4-C5系列,CO,CO2在内的气体,以及焦炭、焦油。除焦炭产量随温度和时间呈减少趋势外,所有气体和焦油的产量均随温度的升高和热作用时问的延长而增加。析出气体中CH4,CO,CO2的比例较大,其余烯烃类气体比例很小。析出的混合气体在一定奈件下会发生火灾。  相似文献   

19.
含羟基偶氮类介晶化合物的合成及相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醚化、还原、重氮化等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通式为HOCnH2nC6H4N=NC6H4OC2H5(n=2 ,4 ,6 ,8,10 )的含羟基偶氮类化合物。通过1H-NMR和IR等方法,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DSC检测,考察了柔性链上碳原子数对介晶相态、清亮点温度和相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柔性末端基上的碳原子数为偶数时,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该类化合物逐渐由双变态介晶转变为单变态介晶,除n=10外,清亮点温度逐渐降低。文章用W.H.Deieu理论对清亮点的变化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