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超声波法是混凝土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首波幅度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定混凝土中的缺陷情况(如混凝土内部空洞和不密实区的位置和范围、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层厚度、不同时间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质量、灌注桩和钢管混凝土等缺陷)。本文应用超声波对测法对北京某立交桥墩缺陷状况进行检测,准确得到异常点分布区域并确定混凝土不密实区域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2.
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由于技术管理和施工控制等原因,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空洞、不密实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影响到桥梁的运营安全,如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就成了急需解决的课题,通过采用超声波"角测法"可以检测桥梁混凝土构件内部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CT是利用超声波在测试目标体中的传播时间,重建弹性波速度分布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通过使用专用设备记录超声波从震源到接收探头之间的传播时间,并据此进行波速计算、反演等,通过分析软件分析构件内声波传播速度的分布特征,间接获得构件强度以及构件内部均匀性等信息.此方法在大型混凝土构件无损检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与其它测试手段相比,超声波CT测试技术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精度且测试结果直观.该方法不仅可以进行构件缺陷检测,结合同批次混凝土制作试块的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还可以对构件进行强度评价,是大型混凝土构件中缺陷普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结构内部若存在不密实区或空洞等缺陷,必然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采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的原理、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检测数据处理过程,结果表明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对昆明某高层建筑直径1 m的混凝土灌注桩试桩进行了桩基缺陷检测试验研究,得到了3个超声波透射探测剖面的波速-深度曲线图和透射波波列曲线图,其中每个超声波探测剖面的波列图由73条透射波曲线组成.对每个剖面的透射波波列曲线和波速-深度曲线的对比分析和研究表明,所测基桩的桩身存在3处缺陷,其位置分别为距桩顶12.10~12.85 m处、14.10~15.85 m处和17.35~18.10 m处.通过钻孔取样,不但验证了上述缺陷位置的检测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而且确定了所测基桩上述3处缺陷的性质:缺陷(1)为局部混凝土离析,程度较轻微.缺陷(2)为严重夹沙离析和夹泥,属于层状缺陷或断桩,程度最严重.缺陷(3)为较严重的离析夹砂,属于中等程度缺陷.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面对测法对普通混凝土的不密实区和空洞进行检测,通过试验研究和数据处理与分析,超声波检测得到的结果与试验设置的裂缝深度、不密实区和空洞区域基本一致。表明利用超声波法对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的裂缝深度与不密实区和空洞进行检测,效果较理想,用于无损检测是可行、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通过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不密实区及空洞等缺陷,并钻取混凝土小芯样或局部剔凿进行比对验证分析的工程实例,归纳总结超声技术在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并提出部分构件常规缺陷的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孔道注浆脱黏缺陷的冲击回波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区分预应力孔道因注浆体收缩导致的界面脱黏和因注浆欠密实导致的脱空两种缺陷的冲击回波响应特征,分别通过波纹管内壁界面剂的使用、浆体中膨胀剂的存在、注浆后试件的养护方式3个控制条件制取不同界面脱黏状态试件,采用波纹管内壁预埋泡沫板的方式形成注浆脱空缺陷.对4组注浆密实试件与1组注浆脱空试件的冲击回波响应进行了连续5天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注浆密实试件,注浆后前2天的频谱特征与无空洞实心试件类似,第2天后因注浆体收缩导致的界面脱黏现象开始萌生,并导致试件的厚度主频显著降低及频谱结果趋于复杂,据此可较易分辨脱黏发生与否;对于注浆体中有预置空洞但界面无脱黏试件,虽然其厚度主频一直较密实无脱黏试件的低,但随注浆龄期的发展规律与后者相似,且每一测试时刻二者的频率比基本维持在0.85不变.注浆饱满试件发生脱黏后,其厚度主频发展曲线逐渐降低并与预置空洞试件的相交,此时,相互间的厚度主频相近.因此,仅凭某一时刻厚度主频的单次冲击回波测试结果难以分辨注浆空洞和界面脱黏两种缺陷,而通过注浆后4天左右的连续测试,基于厚度主频和频谱的变化规律则可较易分辨.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检测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信号频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原理,分析了混凝土中缺陷与超声波声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对混凝土试样进行声波测试,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得出超声波的频谱特性.通过比较完整混凝土与有缺陷混凝土声波测试的频谱差异,对混凝土内部缺陷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某一工程的桩身混凝土声波检测为例,说明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对桩身混凝土缺陷进行判断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桥梁预应力孔道结构内部若存在不密实区或空洞等缺陷,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因而孔道注浆质量的无损检测成为确保大型结构安全运营的关键措施.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应力波检测预应力桥梁孔道注浆质量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评价孔道注浆质量的参数,接着对应力波在预应力桥梁孔道注浆检测中的应用开展模型试验研究,进而进行现场检测分析,并与桥梁孔道注浆实际缺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力波法检测预应力桥梁孔道注浆质量信息全面,效果好,检测中所发现的缺陷位置与实际桥梁孔道注浆的缺陷位置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检测受环境干扰小,方便快捷,证实了应力波检测预应力桥梁孔道注浆质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无损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给出整数幂的和的另一种计算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 ,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 ,通过实践证明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6-8月从新疆北部主要哈密瓜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1个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G Cmol%含量测定,确定采自叶片病斑上的9个供试菌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o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而侵染果实的病原菌可能还包括果斑菌(Acidororax.arenae 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20.
宏观收入量的分配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总体消费的基础水平,而且影响到各阶层消费水平及消费方式.虽然一个国家的宏观收入量的分配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不等性的大小往往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本文采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来描述宏观收入的不等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宏观收入的不等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