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大凡著名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云南大学的校训是“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东南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复旦大学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著名学者金开诚先生对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赞赏不已。他说:“在我所看到的大学校训中,印象最深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训育走向德谟克里西训育———谈中国近代教育领域中的新文化运动仲玉英训育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称谓。清末时,中小学训育归属管理部门,其主要任务是严肃校纪和维护学校秩序,偏重对学生思想的消极管理和训练。担任训育责任者,规模小的小学堂由正...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校情、校史和校园文化的高度提炼,是其独有的"文化名片"。梳理大学校训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不论是西方国家早期的名牌大学,还是我国近代设立的教会大学,他们都十分重视校训的作用,都提出了自己特有的校训。而在新时期的中国,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数量可谓惊人。大学校训出现了雷同现象严重和缺乏个性等问题。鉴于此,我国的大学校训必须与大学的办学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必须彰显个性,突出特色,并且借鉴域外校训之优点,使我国的大学校训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高度浓缩,其包含着一个学校的文化素养,集中体现这一个学校的学风、教风与校风。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学校训英译变得更为重要,校训英译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外国人对大学的理解,为此,应当加强对大学校训英译的研究与分析。该文以陕西师范类大学校训英译为例,分析了大学校训英译的原则与方法,为各类大学校训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校训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品牌。同时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与治校精神的高度体现。近几年,随着中国高校对外联系的日益紧密,出于文化宣传的需要,国内许多大学纷纷通过创建英文网站等形式来提升自己的对外形象,因此关于校训的正确英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笔者通过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国内外部分大学的校训文本,将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传播理念,提出了注重校训内涵、遵循英语表达习惯、翻译时要"有取有舍"以及注重简洁性等校训翻译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训导之言,体现了大学的特色,办学理念和文化传统以及精神追求。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明确大学校训的基本要求、大学校训形成与发扬的要义,要以校训为切入点,创新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略论高等院校的校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学生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导向。校训的产生和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校训是校风建设的灵魂,在校园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制定校训应遵循语言精炼、思想健康、美感性强、符合学校特色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所大学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校训是一个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导师,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新乡学院"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校训让学校回归到教育的本源。学校要加快转型,加快发展,既需要开放的力量,更需要包容的智慧;既需要创新的思维,更需要求实的品质。在实践中必须把握好开放的强度、包容的尺度、求实的精度、创新的维度,保证学校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所大学的校训都应建立在自身所处区域的特殊文化背景、学校的发展历程和长远办学理念的基础之上,既具有自身特色,又富有文化蕴涵,才能成为一所大学的生命力与活力的源泉,成为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F0002-F0002
江西师大附中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做有责任的中国人”的校训精神,不以功利之心办学,不以浮躁之气治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办学,以“科学学习,健康成长,全面成长,和谐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被誉为江西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是北大、清华等多所名牌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  相似文献   

11.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表现,是精练化、朴实化、箴言化的大学精神。从大学校训的角度,校训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的关系、校训所经历的考验等方面来洞察、感受康奈尔大学的独具魅力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宋佳 《世界博览》2012,(22):62-63
英国大学刮起了“合并”之风,中国留学生深受影响。 某留学生在网上发问:“我在英国的一所大学就.读,学了一年,现在学校强行取消本专业,合并到其他专业,想咨询下,学校这样做违法吗?我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科学》2008,(3):F0002-F0002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校训是“重德重能、求实求新”。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寥寥数语,精辟道出了大学与大师的关系。大师们的造诣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准的标杆,大师们的情操则氤氲在大学的湖光山色间,润泽了校园文化,积淀为学校传统的重要部分。在华南理工大学这所南方名校里,冯秉铨,就是能唤起最多尊重的名字,其学高足以为师,其身正堪可称范。  相似文献   

15.
校训体现了大学在道德和信仰方面的最高追求,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标尺。通过对外国几所知名大学校训研究发现,大学校训的型塑均反应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又渗透在校训的意义建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探析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是如何在其意义建构过程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6.
厦门大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85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这为以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厦门大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日前,记者就如何发挥研究型大学的作用,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等问题采访了厦门大学杨勇副校长。  相似文献   

17.
郭明虎 《科技资讯》2006,(16):139-140
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其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在这三大职能中,“培养人才”是首要的,基础性的。著名的自由教育倡导者纽曼说:“如果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和哲学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应该拥有学生。”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层次的学校,高校在实现其职能时所选择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培养人才”是所有高校的共同使命,尽管在对“人才”这个概念内涵的理解上也会不尽相同。离开了学生的存在,高校赖于生存的基础便会动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只是强调了高校的一个方面,大师离开大学照样可以谓之大师,可大学离开了学生则不成其为大学。由此,高校的任务与目标应围绕学生来确定。  相似文献   

1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F0002-F0002,F0003
渤海大学是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座落于渤海之滨的美丽城市锦州。学校沐浴着新世纪的春风,以“海纳百川”的气势不断刷新办学和科研的起跑线,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十五”期间,特别是2005年,全校教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1所大学。北洋大学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勤奋质朴的传统而饮誉海内外。在北洋大学的50多年间,为祖国培养了3000余名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0.
《科技知识动漫》2009,(23):F0002-F0002
江西师大附中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做有责任的中国人”的校训精神,不以功利之心办学,不以浮躁之气治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