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学校训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高度浓缩了一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理念, 又鲜明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核心价值。师生每天进出校门, 抬头凝望校训, 心里总感到一份警策、一份鼓舞, 总感到一股奋发向上的人格力量。下面摘录我国部分大学校训 (排名不分先后 ), 以飨读者。  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北京大学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中国人民大学 实事求是。复旦大学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南京大学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中山大学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南开大学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高度浓缩,其包含着一个学校的文化素养,集中体现这一个学校的学风、教风与校风。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学校训英译变得更为重要,校训英译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外国人对大学的理解,为此,应当加强对大学校训英译的研究与分析。该文以陕西师范类大学校训英译为例,分析了大学校训英译的原则与方法,为各类大学校训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训导之言,体现了大学的特色,办学理念和文化传统以及精神追求。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明确大学校训的基本要求、大学校训形成与发扬的要义,要以校训为切入点,创新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校训是学校依据一定办学理念而制定的鞭策和规范全体师生行为的简短言词,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对113所高等师范院校校训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在表述形式上力求简短、直白、朗朗上口和易于记诵,在具体内涵上突显学校的师范特性和德育价值,呈现出"德""学""师""行""范"等高频词(组)。但从横向比较来看,校训也出现了内容同质化、结构简单化和缺乏实效性的问题。为此,高等师范院校校训在表达方式、价值选择、思想内涵和文化践履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创新,以使校训真正焕发出时代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校训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品牌。同时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与治校精神的高度体现。近几年,随着中国高校对外联系的日益紧密,出于文化宣传的需要,国内许多大学纷纷通过创建英文网站等形式来提升自己的对外形象,因此关于校训的正确英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笔者通过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国内外部分大学的校训文本,将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传播理念,提出了注重校训内涵、遵循英语表达习惯、翻译时要"有取有舍"以及注重简洁性等校训翻译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训具有言筒意赅且内涵丰富的特点,大都引经据典,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浓缩.而英文校训具有选词求实、突出中心词,且句式简洁和采用通俗语体等特点.针对这些差别,中国大学校训英译时应遵循英语的语言规律.本文旨在以译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其英译失误.  相似文献   

7.
校训,原本是学校育人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学校对师生员工带有导向性、规范性、勉励性的训示与要求。正如《辞海》所释:“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校训在形式上如同格言、箴言、座右铭,或取自经典古籍,或引自名人语录,或征集于社会大众。好的大学校训,除能达成训育目的之外,更应该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如同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所说:“所谓校训,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校情、校史和校园文化的高度提炼,是其独有的"文化名片"。梳理大学校训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不论是西方国家早期的名牌大学,还是我国近代设立的教会大学,他们都十分重视校训的作用,都提出了自己特有的校训。而在新时期的中国,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数量可谓惊人。大学校训出现了雷同现象严重和缺乏个性等问题。鉴于此,我国的大学校训必须与大学的办学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必须彰显个性,突出特色,并且借鉴域外校训之优点,使我国的大学校训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表现,是精练化、朴实化、箴言化的大学精神。从大学校训的角度,校训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的关系、校训所经历的考验等方面来洞察、感受康奈尔大学的独具魅力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远程开放大学校训文化建设进程中,探寻校训的内涵构成要素,厘定校训的内容要素,分析校训的形式要素,从而形成对远程开放大学校训内涵的全面关照,不失为一项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校训作为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本身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大学校训对于大学自身具有教育激励功能、规范约束功能、凝聚团结功能和宣传导向功能;对于社会具有辐射功能和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略论高等院校的校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学生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导向。校训的产生和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校训是校风建设的灵魂,在校园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制定校训应遵循语言精炼、思想健康、美感性强、符合学校特色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训集中体现出高校办学理念,是大学灵魂所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从大学校训内涵与特征中分析、总结、凝练出大学校训的教育、激励、引导、约束功能,提出要进一步依托媒体宣传、校园文化平台、"两课"课堂,强化校训文化引领,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水平。  相似文献   

14.
校训体现了大学在道德和信仰方面的最高追求,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标尺。通过对外国几所知名大学校训研究发现,大学校训的型塑均反应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又渗透在校训的意义建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探析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是如何在其意义建构过程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5.
大凡著名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云南大学的校训是“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东南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复旦大学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著名学者金开诚先生对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赞赏不已。他说:“在我所看到的大学校训中,印象最深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大学校训存在着过分雷同的现象.解决大学校训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应从明晰学校办学定位、突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局限性、增强师生对校训的关注、消除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倡导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当代高校,中国精神的培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校训精神的教育。该文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的老校训"受当施"和新校训"自强、开拓、勤朴、奉献"的立意以及两者之间的文化传承研究,促进提升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从而帮助在校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王飞 《科技信息》2007,(30):218-219
"忠实不欺,力求精进"是张謇先生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所题撰的校训,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价值取向。要不断发扬校训精神,进一步继承、发展和创新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必须深刻理解校训的内涵,全面把握校训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语自刘禹锡的《问大钧赋》,指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这句名言如今是北京工业大学的校训。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自成立至今,北工大始终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办学精神,稳步推进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开放办学三大办学战略,努力将学校建设成  相似文献   

20.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魂,是其创立与发展的宗旨,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攀枝花学院的校训由"明德、砺志、博学、笃行"八字组成,涵盖了攀枝花学院不懈的育人追求,对于攀枝花学院学子及教师,更是带有生命价值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