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亲虾性腺发育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营养积累的过程,为了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亲虾对营养物质有何种需求,采用形态解剖、称量法和酶学法测定了日本囊对虾亲虾性腺发育过程中的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PI)及其血淋巴的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对来自台湾海峡的亲虾[体质量为(83.26±1.47) g/ind]进行了饥饿和切除眼柄等处理,并研究了这两种处理方法对日本囊对虾亲虾性腺发育及血淋巴生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前后,饥饿组和交并组亲虾的GSI和HPI均有显著下降(p<0.05);切除眼柄组和对照组亲虾的GSI上升极显著(p<0.01),其中切除眼柄组与对照组相比HPI显著下降(p<0.05);2)4个组实验前后血淋巴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水平都显著上升(p<0.01),胆固醇水平均呈现出单峰形式变化,峰值都出现在实验中期.可以认为:繁殖期间,日本囊对虾亲虾性腺发育的能源主要来自于食物中,饥饿不利于亲虾性腺积累营养物质,而切除眼柄可以促进亲虾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移,从而促进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3.5±1.5)℃,pH 7.0~8.0,盐度30~32,光强约为1 000lx的条件下,对来自台湾海峡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体质量为(83.26±1.47)g/ind)进行饥饿和切除眼柄的处理,研究亲虾性腺发育及卵巢发育过程中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质量浓度变化情况.采用形态解剖称量法和酶学法测定亲虾卵巢发育过程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在对照组和切除眼柄组中呈现上升趋势,而在饥饿组中处于很低水平,交并组则是前2次取样有上升趋势,后2次取样时质量浓度下降;胆固醇的质量浓度在对照组和切除眼柄组积累呈显著递增趋势,饥饿组和交并组胆固醇质量浓度先上升后下降;甘油三酯的质量浓度将切除眼柄组与其余3组相比,整个实验期间都维持较高水平,但与对照组差异不太显著(p>0.05),饥饿组和交并组先上升后极显著降低(p<0.01).分析认为,日本囊对虾性腺发育过程,切除眼柄组的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质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上升,表明切除眼柄可以促进肝胰腺、血淋巴中营养物质活跃地转移到卵巢以保证卵黄积累,有利于亲虾的生殖能力的提高.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虾蟹类性腺生理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切除两侧眼柄对日本沼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切除日本沼虾两侧眼柄对其蜕壳、性腺成熟及体色等的影响⒚结果显示切除两侧眼柄可促使日本沼虾蜕壳和抱卵,并且在同样的温度下,未剪眼柄与剪眼柄的虾体色有较明显的不同⒚提高温度也可促使日本沼虾蜕壳,但不如剪眼柄处理那样显著  相似文献   

4.
越冬亲虾是进行工厂化育苗生产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和性腺成熟的亲虾,育苗生产就无法进行。因此,提高越冬亲虾成活率,为育苗前期提供数量充足而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是完成育苗指标的前提。可是,近几年来越冬亲虾的死亡率较高,各种虾病常因病因不明而无法控制,从而影响了对虾工厂化育苗生产的发展。有关对虾细菌性病害的研究日本,美国等都有报导。在我国也报导了对虾育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探讨台湾海峡自然海区日本囊对虾雌亲虾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肝胰腺和血清中生化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自然海区的日本囊对虾雌亲虾性腺发育过程中,葡萄糖在卵巢中的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0期到5期增幅达到96.53% (p<0.01);在肝胰腺中,0期和1期具较高水平,随后快速下降,从最高(1期)到最低(5期)总降幅达到72.11%;在血清中,1期处于最低水平,其余各期水平相当,1期与其他各期之间至少相差100%以上;2)胆固醇在卵巢中的含量由0期至4期呈上升趋势,增幅达到208.67%,随后开始下降,到5期时降幅为23.44%;在肝胰腺中0期处于最高水平,后呈持续下降趋势,从0期到5期降幅达到74.66%;在血清中含量水平比在卵巢中略高,在(10.45±1.03)~(23.19±3.59)mg/dL之间呈起伏状波动;3)甘油三酯在卵巢中的含量快速上升,从0期到5期增幅达到313.56%;在肝胰腺中含量呈下降之势,以1期为最高,0期最低,经产卵下降到只有原来的8.63%;在血清中含量水平各期虽有起伏,但相对较为恒定.推测日本囊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葡萄糖和胆固醇是通过肝胰腺提供,经血淋巴中的血清运输至卵巢储存.甘油三酯主要由肝胰腺和血淋巴中的血清共同提供.  相似文献   

6.
以挤压-夹取法采集精荚,采用实验生态学、海水养殖学和个体标记的方法和技术研究捕自台湾海峡自然海区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成熟雄虾精荚多次再生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水温(21±2)℃,盐度32±1,pH 8.1±0.2的条件下,初次成熟雄亲虾的体长或体质量与亲虾精荚质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精荚中精子合格率、受精能力和精子总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雄亲虾在一个蜕壳周期内精荚可再生1~3次,平均为2次;精荚再生的时间间隔为5~7d,随精荚再生次数的递增,间隔时间有延长的态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精荚的质量、精子合格率和受精能力随再生次数增多呈下降趋势,差异明显(p0.05);精子总数在不同批次间随再生次数增多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p0.05),但在同一批次的再生精荚中精子总数呈现上下起伏波动.具有不同精荚再生能力的个体在亲虾群体中比例分布为:1次占87.5%,2次占80.6%,3次占44.4%.文中还就精荚不同获取方法对其再生的影响、雄虾性腺多次成熟能力的个体差异和再生精荚质量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以期为日本囊对虾雄亲虾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丁香酚对日本囊对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安全麻醉寻求一种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和400 mg/L)条件下丁香酚对日本囊对虾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状态下对虾离水操作的可行性.水温为25℃,丁香酚质量浓度低于200 mg/L时,麻醉对虾的复苏率均可达100%;而丁香酚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幼虾和成虾的复苏率分别为86.7%和93.9%.在丁香酚质量浓度为50~200 mg/L时,麻醉后的日本囊对虾幼虾和成虾离水暴露8 min后,复苏率为100%,复苏对虾3 d后的存活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酚是日本囊对虾有效、安全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斑节对虾亲虾越冬和培育的有关生态条件。亲虾越冬时的水温应维持在20℃左右,在这种条件下存活率达80%以上。通过切除亲虾单侧眼柄性腺可以诱导成熟。手术亲虾的存活率达89.6%,成活率达41.3%.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斑节对虾子一代,在水泥池中饲养的全过程。越冬存活率为90.6%,饲养期间水温为19.7--31.1℃,盐度为17—26.2℃,越冬水温为20℃左右,用鲜贝肉杂鱼、虾等饲养,斑节对虾在池养条件下,雌虾性腺不能发育成熟,必须施行手术才能诱导性腺发育成熟,从仔虾养到能用于切除单侧眼柄诱导性腺成熟约10个月,施手术到第一尾亲虾成熟产卵为59天。试验表明:在池养条件下,只要饲养管理得当能达到做为亲虾的规格,用切除单侧眼柄的方法,可以培育成为产卵用的亲虾。  相似文献   

10.
体外注射激素对中国对虾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4种不同激素(17α-羟孕酮、5-羟色胺、前列腺素和保幼激素-Ⅲ)的体外注射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卵巢发育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用100ng/g浓度的1717α-羟孕酮和5-羟色胺注射亲虾对对虾卵巢的发育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生殖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50.0%和44.7%.而同样浓度的前列腺素和JH-Ⅲ的体外注射作用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去眼柄对对虾卵巢的发育作用最明显,生殖指数比对照组增加了150%.文中还讨论分析了几种激素的属性和对虾卵巢发育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锯缘青蟹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种类.本文概述了作者近年来有关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锯缘青蟹亲体生殖生态学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种能同时提取RNA、DNA和Protein的试剂(RDP试剂)进行日本囊对虾性腺总蛋白质的制备,并通过双向电泳(2 - DE)技术与传统的裂解液法比较提取效果.RDP法所得2- DE图谱清晰,条纹少,蛋白质点数多,而裂解液法存在横向和纵向拖尾,其碱性端蛋白质点大量缺失,说明RDP法能有效去除蛋白质样品中盐离子、脂...  相似文献   

13.
饥饿补偿对日本沼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25.0±1) ℃范围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过程中,虾体水分、灰分含量略有上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RNA/DNA值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给饥饿处理0(对照),2,4,8 d的日本沼虾投饵,在恢复生长结束后,各饥饿处理组的虾体生化组成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处理组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不仅食欲增加,而且摄食水平和食物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5种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雌虫取食以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饲料喂养组和蚜虫喂养组的取食量变化趋势相同,都是在羽化后几天内取食量急剧升高,然后逐渐减弱;并且蚜虫喂养组的取食量和取食指数都远大于人工饲料喂养组,约为人工饲料喂养组的3~4倍;而添加蔗糖的饲料2组的取食量要显著高于未添加的饲料1组,则证明了蔗糖对于龟纹瓢虫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在相对生长率(RGR)和食物近似消化率(AD)上,蚜虫喂养组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喂养组,人工饲料喂养组的食物近似消化率偏低,可能是由于饲料的营养配比不平衡,或是饲料中存在某些抗营养因子;而对食物利用率(ECI)和转化率(ECD)的测定发现蚜虫喂养组要低于人工饲料喂养组,这可能是低取食量的昆虫通过提高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来维持其生存的需要;实验还表明添加蔗糖可以显著提高食物的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同时对其体成分的研究表明:龟纹瓢虫雌虫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58.77%,15.93%和11.30%;雌虫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USFA)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以油酸(1C18 n-9)为主要组成成分,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亚油酸(2C18 n-6)占的比例最大;在饲料中添加蔗糖能显著提高龟纹瓢虫的蛋白含量,而在饲料中添加橄榄油则能显著提高龟纹瓢虫粗脂肪的含量;人工饲料组的USFA(平均为72.70%)要高于蚜虫喂养组的含量(58.00%),当添加0.5%的橄榄油时能显著提高USFA的含量,特别是油酸的含量增加明显,这与橄榄油中油酸含量丰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刀额新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细胞核DNA含量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血淋巴为材料,以小鸡血细胞核DNA含量(2.50 pg/2c)为参照样,使用Partec PA-I型倍性分析仪并结合外标定法,分别测定了刀额新对虾与日本囊对虾细胞的DNA含量.结果表明,这两种虾的细胞DNA含量分别为小鸡血细胞的1.77倍和1.95倍,换算成绝对含量分别为4.340 pg/2c和4.878 pg/2c.本文讨论了刀额新对虾与日本囊对虾以形态学为特征的分类系统与细胞DNA含量之间的关系,并推测在系统演化上日本囊对虾应比刀额新对虾更为高等.  相似文献   

16.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 而亚硝酸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随体质量的上升而增大;在20~30 ℃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日本囊对虾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均上升;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39±0.023)g磷、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升高,当盐度为31‰盐度时,磷代谢率达到(0.736±0.002)μg·g-1·h-1,亚硝酸氮代谢率为(0.0778±0.011)μg·g-1·h-1,而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盐度呈负相关,当盐度为31‰时,硝酸氮的代谢率降为(0.257±0.207)μg·g-1·h-1,氨氮代谢率降为(4.445±0.259)μg·g-1·h-1;在7.5~9.0的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49±0.013)g磷的代谢率明显下降,氨氮、硝酸氮的代谢率提高,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在pH值为8.5时达到最大值,后又呈下降趋势;日本囊对虾(6.729±0.028)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272.02%、91.67%、795.38%、98.54%。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饥饿和再投喂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稚鱼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15.00的盐度条件下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饥饿3 d、饥饿6 d、再投喂3 d的鲈鱼稚鱼,其胃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高,胰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低;而再投喂10 d和再投喂17 d的鲈鱼稚鱼,其胃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低,胰蛋白酶的活力比摄食组高.饥饿组和摄食组的鲈鱼稚鱼,其蛋白酶活力差异显著.由此认为,短期饥饿可能导致鲈鱼稚鱼出现补偿性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高山姬鼠在长期充足摄食条件下是否存在瘦素抵抗,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15只健康雄性高山姬鼠进行实验,体重为32.98±0.96g,喂以充足的小鼠标准饲料.在(25±1)℃(光照12L:12 D)条件下驯化3个月,测定其体重、摄入能、脂肪重量、血清瘦素含量.结果显示,8只高山姬鼠的体重维持稳定(正常组),为(33.94±0.83)g;而另7只高山姬鼠体重显著增加(肥胖组),为(50.58±2.00)g.肥胖组体重、摄入能及血清瘦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脂肪重量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分析知,高山姬鼠的血清瘦素含量与体重、脂肪重量和摄入能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高山姬鼠可能存在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ntrol of food intake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Schwartz MW  Woods SC  Porte D  Seeley RJ  Baskin DG 《Nature》2000,404(6778):661-671
New information regarding neuronal circuits that control food intake and their hormonal regulation has extended our understanding of energy homeostasis, the process whereby energy intake is matched to energy expenditure over time. The profound obesity that results in rodents (and in the rare human case as well) from mutation of key signalling molecules involved in this regulatory system highlights its importance to human health. Although each new signalling pathway discovered in the hypothalamus i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drug develop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the growing number of such signalling molecules indicates that food intake is controlled by a highly complex proces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energy homeostasis can be achieved, we describe a model that delineates the roles of individual hormonal and neuropeptide signalling pathways in the control of food intake and the means by which obesity can arise from inherited or acquired defects in their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