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白粉病防治药剂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3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防治烟草白粉病均有一定的作用。其中以BF1防治效果较好,达67.84%:BF3防治效果较差,为56.21%:BF2居中,为64.24%。  相似文献   

2.
木霉及其制剂对棉花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9个木霉菌株对棉花丝核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为39.71%-82.35%,14个菌株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7.5%-75.00%,9个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0.49%-65.85%。制备了绿色木霉LTR-2的可湿性粉剂,田问条件下处理种子及灌根,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50.1%-80.0%。  相似文献   

3.
防治烟草青枯病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药-菌悬液混合”杀菌法结合盆栽试验,测定了烟茎青等3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供试药剂中,以烟茎青的防治效果最佳,Ecso为9.9gg·mL^-1,其有效浓度稀释80000×时抑菌率达100%,盆栽防治效果为60.3%;青枯灵次之,EC50为140.3ug·ml^-1,防效为29.2%;农用硫酸链霉素防治效果最差,EC50为6068.8gg·mL^-1,防效为12.1%。  相似文献   

4.
通过几种不同生物农药在不同蔬菜品种上进行蚜虫防治效果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在同等的试验程序下,苦参杀虫剂1号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在第7d的校正防效达到了96.95%。  相似文献   

5.
肖忆良  肖起游 《江西科学》1998,16(4):264-267
w=10%多效剂的波美度28~30;多硫化态硫≥10%,烟碱≥0.03%~0.05%;茶皂素≥0.14%;相对密度1.26;pH12~14,为茶褐色半透明液体。经过室内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及十余年的大田反复试验、试用,充分证明多效剂对农作物多种病虫有显著防治效果,对植物生理性病害有特别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宏  孙新纹 《甘肃科技》2004,20(11):171-172
报道了1%阿维菌素EC和40%毒死蜱EC对蔬菜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菜青虫1~2龄期用药,两种农药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俊义 《武夷科学》2006,22(1):96-98
试验采用三种不同的土壤处理剂对人参榕的移栽基质进行处理,发现必速灭处理7天、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7%、50.6%、51.9%和80.4%、46.0%、40.2%;其防治效果明显好于用呋喃丹和一遍净处理。建议可以推广使用必速灭对栽培基质处理。  相似文献   

8.
测定“绿满园”水剂对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非靶标生物金鱼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64%“绿满园”水剂800倍和1000倍稀释液在施药后7d和15d对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杀螨剂:15%扫螨净和57%炔螨特,其中以8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最好,15d的防效达97.21%,800倍和1OOO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金鱼的死亡率随“绿满园”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绿满园”水剂对金鱼的急性毒性小于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9.
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1-41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分别为70%和68%,盆栽试验中,其防治效果为63%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5%和51%的效果.试验表明,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发生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  相似文献   

10.
6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是贵州“贵大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种复配杀菌剂.为了掌握该产品的防治效果,特于2005年6月14日-7月14日在何坝乡水河村进行了本试验,其结果表现为6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防治辣椒褐斑病效果达90.8%,且比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25%阿米西达SC对不同苹果树品种的安全性及其防治苹果白粉病的药效和使用浓度.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SC对澳州青苹、北斗、黄元帅、新红星、红富士、秦冠6个苹果品种安全性较好,无任何不良影响,但对嘎啦品种的苹果树有严重的药害产生,导致果锈和叶片焦枯脱落.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白粉病有较显著的防效,防效可达85%~90%,使用浓度为0.125g/L~0.083g/L,间隔期7d喷1次,连喷3次.  相似文献   

12.
25%阿米西达SC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5%阿米西达SC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0%~90%,而且与环境友好,使用安全.田间适宜使用浓度为0.167~0.1g/L倍,间隔10d喷1次,连喷4次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黄赭色链霉菌对黄瓜生长及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固体发酵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菌株11F的固体发酵条件(种龄、配水比、接种量、发酵基质)进行优化,通过检测存活率测定在不同条件处理下菌剂链霉菌孢子对菌剂耐热力与抗紫外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菌株11F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固体发酵基质配比为80%大米+10%麦麸,最佳料比水为1∶0.3,最佳种龄为60 h,最佳接种量为10%。通过筛选得到菌剂最适载体是壳聚糖,温室盆栽实验显示菌株11F的发酵液与固体菌剂对黄瓜的生长都有促生作用。菌剂11F与蛭石的比例为1∶100时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增加39%,根长增加了33.9%,鲜重增加了35.3%,干重增加了40.9%,其长势茂盛,叶色浓绿,促生效果明显。菌剂11F对黄瓜枯萎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3.45%,由此说明菌株11F菌剂可用于黄瓜枯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摘要: 为了探明链霉菌S1的抑菌活性及其对植物病害的防控作用,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链霉菌S1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菌株S1是否合成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筛选了菌株S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发酵时间和最佳接种量,进一步优化发酵培养条件。通过温室防效实验,研究了链霉菌S1发酵液对桃核腐病和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链霉菌S1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对桃褐腐病原真菌(Monilinia fructicola)和平菇褐斑病原细菌(Pseudomonas tolaasii)的抑制效果最佳。菌株S1能够合成几丁质酶,不能合成葡聚糖酶。链霉菌S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G117,最佳发酵时间为3 d,最佳接种量为8%。链霉菌S1的发酵上清液和发酵液对桃核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防效可到达80.66%。发酵代谢产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的杀线活性最高可达90%,发酵原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最高到达71.02%。可见链霉菌S1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治疗组治愈率44.3%,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治愈率30.3%,总有效率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塞通注射液对脑血栓形成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研究四种颗粒剂对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效果,筛选对蛴螬高效、环保的颗粒剂。调查根埋施药后19d、31d、38d防效,进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0%丁硫克百威颗粒剂与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对蛴螬的防效较好,2%吡虫啉缓释颗粒剂对蛴螬的防效较差。10%丁硫克百威在19d后防治效果显著,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在31d后开始显著。10%丁硫克百威颗粒剂与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可以替代呋喃丹用来防治地下害虫蛴螬。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蜂蜜在苹果果实浸洗、打浆工序中控制维生素C损失的效应,并与果品加工常用的EDTA和草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入w=0.4%的蜂蜜能有效地控制苹果果实加工中维生素C损失,使维生素C保存率提高到65.50%.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值方法,对流体振荡器在S形进气道流动分离中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应用CFD软件模拟计算了流体振荡器对进气道分离控制的作用,详细讨论了不同射流频率和射流角度对控制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流场的分析得出:射流频率和射流角度对控制效果有显著影响。射流频率为554 Hz,射流角度为45°时,控制效果最佳,总压恢复系数增加了0.403%,总压畸变指数减少了6.96%,分离区长度减少了8.07%。  相似文献   

19.
枸杞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树龄的"宁杞1号"为材料,研究了施蓝得可湿性粉剂和杜邦福星不同浓度对"宁杞1号"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0%施蓝得可湿性粉剂和杜邦福星400 g/L乳油对枸杞白粉病有较显著的防效,其中,70%施蓝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枸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更适宜于防治枸杞白粉病。  相似文献   

20.
竹叶锈病是竹类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竹子生长。为了利用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Acremoni-um salmoneum)防治竹叶锈病,笔者利用该重寄生菌对竹叶锈病进行了室内及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竹叶锈病时,重寄生菌接种量为(10×10倍显微镜视野下)100个左右孢子时较适宜,竹叶锈病的发生程度随着重寄生菌寄生率的增加而减轻,防治效果达6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