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竹叶锈病是竹类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竹林生长。为了利用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Acremoni-um salmoneum)对竹叶锈病进行生物防治,笔者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重寄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叶锈病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ZPD培养基;甘露醇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KNO3;菌丝生长温度为8~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为4~6,最适pH为5.0;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大。该重寄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为5~6,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竹叶锈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南京地区竹叶锈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竹叶锈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分别为刚竹柄锈菌(Puccinia phyllostachydis)、长角柄锈菌(Puccinia longicornis)和竹夏孢锈菌(Uredo ignava)。刚竹柄锈菌和长角柄锈菌主要以冬孢子堆在竹叶越冬,二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冬孢子堆下面的菌丝产生的夏孢子,此外,刚竹柄锈菌的初侵染源还包括少量能越冬的夏孢子堆。竹叶锈病的潜育期为10~15 d,夏孢子可造成多次侵染,6月及10月为侵染高峰期。竹叶锈病的发生未发现转主寄生现象。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清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状况,笔者通过野外路线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于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对该地区主要散、混生竹种系统开展了病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状况调查,并对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共调查竹种18属107种(含种下等级),发现竹类病害15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3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和螨害1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为竹丛枝病(Aciculosporium take)、竹叶枯型丛枝病(Phaeosphaeria bambusae)、刚竹秆褐腐病(Fusarium spp.)、竹叶锈病(Puccinia spp.,Uredo ignava)、竹叶锈褐斑病(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等,对竹类生产危害和影响较大。竹类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竹种、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竹类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做到适地适竹,科学管理,加强优良竹种选育以及竹类病害研究和检疫等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大熊猫作为“国宝”级的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过程中受到食竹资源的限制。对大熊猫分布区以外的潜在食竹的营养组成进行研究,与主食竹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筛选出大熊猫潜在的可食竹,为大熊猫的迁地保护和保护区竹种的引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南林业大学竹园中箭竹属的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元江箭竹(F. yuanjiangensis)、扫把竹(F. fractiflexa)和棉花竹(F. fungosa),簕竹属的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青皮竹(B. textilis)、孝顺竹(B. multiplex)和绵竹(B. intermedia),慈竹属的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牡竹属的大叶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等10种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竹叶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总能、总磷、钙、能量蛋白比等9个指标,探讨竹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季节性变化。【结果】竹叶营养含量中粗蛋白最高的为大叶慈竹(19.54±2.76)%,最低的为元江箭竹(11.64±0.70)%,10种竹叶粗蛋白季节性变化明显; 粗脂肪以孝顺竹的最高(3.59±0.32)%,青皮竹的最低(1.91±0.76)%,粗脂肪季节性变化明显; 粗纤维以棉花竹的最高(43.29±4.10)%,慈竹的最低(37.58±2.45)%,粗纤维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竹叶总能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能量蛋白比以元江箭竹的最高((162.44±10.17)kJ/g),元江箭竹、棉花竹、孝顺竹、云南箭竹的能量蛋白比显著高于慈竹、大叶慈竹、佛肚竹和青皮竹的(P <0.05); 10种竹叶中钙质量分数为(0.85±0.05)%~(0.93±0.07)%,钙季节变化不明显; 总磷质量分数为(0.15±0.01)%~(0.27±0.03)%,粗灰分质量分数为(12.06±4.32)%~(16.16±3.80)%,总磷和粗灰分的季节性变化明显。【结论】通过与大熊猫主食竹营养成分比较,发现云南箭竹、元江箭竹、扫把竹、慈竹和孝顺竹等5种竹子从营养组成上符合大熊猫主食竹的需求,将在实际饲养中进一步验证大熊猫对其喜食性。  相似文献   

5.
以全国1.8%竹资源创造近20%竹产值的安吉县,竹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传奇多多,据安吉县科技局最新统计,该县利用高新技术一年要开发利用3000吨废弃竹叶,每吨废弃竹叶可以提炼出18公斤竹叶黄酮,总计能产生21000元附加值,即一株竹子的废弃竹叶"变废为宝"后能够产生5~7元附加值。  相似文献   

6.
经过对玫瑰锈病的系统观测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夏孢子在10~26℃,多雨,多雾的天气时萌发形成芽管侵入寄主。此温时值3月中旬至5月中旬,夏孢子引起反复再侵染,造成玫瑰锈病的流行。秋末,病菌在病叶上形成冬孢子堆,以冬孢子在病株残体中越冬。通过对玫瑰锈病规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消灭菌源,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康 《今日科技》2008,(8):21-21
安吉圣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4月,10年来坚持不懈在循环经济的竹子产业链上淘金,成为目前全国第一个实现竹叶黄酮(竹叶抗氧化物)产业化生产的企业,在竹子有效成分的研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建有省级“竹类资源化学利用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浙江大学有着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主要从事竹叶、  相似文献   

8.
美国东南亚农业研究中心土传病害实验室最近新发现一种寄生于莴苣枯萎病菌的重寄生真菌,并命名为Sporidesmium Sclerotivorum。重寄生菌能感染有害的病原菌致死。初步研究表明,它对防治莴苣枯萎病及苜蓿、花生、马铃薯、洋葱、食荚菜豆等作  相似文献   

9.
用含有不同浓度(0、2.55、30.60mmol/L)钾离子的Hoagladn培养液培养的小麦接种叶锈病病原菌,接菌9d后统计接菌叶片上的孢子堆数目,结果表明钾能明显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小麦感染锈病后,叶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明显升高,用含较高浓度钾离子(30.60mmol/L)的培养液培养的小麦叶片酶活性的增加值显然高于用含较低浓度钾离子(2.55mmol  相似文献   

10.
1066项专利让安吉以全国1.8%竹资源创造近20%竹产值浙江省安吉县41万人民做梦都想不到,山上自生自长的"小竹子"除了传统的吃笋、加工用具和当柴火烧外,竟然能够开发出近5000种竹(笋)制品,甚至创造了利用高新技术从3000吨废弃竹叶里每年"吃"出6000多万元巨额财  相似文献   

11.
<正>竹秆锈病近年来在江、浙等省竹林中发生较普遍。在60亩淡竹林内,从1984~1926年每年3月上、中旬用1:1的煤焦油柴油液,涂于发病部位,连续防治三年,其效果分别为89.9%、82.8%和97.1%,每年新竹发病率从原来的26%降至2.2%,总发病率从35%下降至6.7%。防治方法简便,费用低。  相似文献   

12.
竹锈褐斑病由螨类为害引起,笔者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危害3个属共12种竹种,病害的发生与竹林地被物、竹种生长状况、竹种和竹林环境状况有密切关系。7月上中旬发病达到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螨类种群数量下降;8至9月气温仍然较高,同时降雨量减少,虫口数量有所回升。螨类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正>数年来在竹杆锈病的野外调查和人工接种试验中没有发现竹杆锈  相似文献   

14.
杨树锈病抗性遗传特性及基因克隆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全基因组测序工作显示,抗病基因往往呈簇状分布,采用合理的策略克隆出物理上独立的抗病基因,可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捷径。笔者从杨树锈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寄主对锈菌的抗性、抗锈病基因克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关于杨树抗性遗传位点的确定,抗性基因克隆策略的发展及可能的应用,并对杨树抗病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Leaf rust caused by Puccinia triticina is an economically-important disease in wheat worldwide.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sistance genes may significantly enhance rust resistance under rust-favorable conditions.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ust resistance gene Lr34 and the lesion mimic gene lm on 1BL in Ning 7840,a segregating F8-10 population of 180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was developed from Ning 7840/Chokwang and evaluated for both lesion mimic expression and leaf rust response at the adult plant stage in a greenhouse.A maj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derived from Sumai 3,was co-localized with Lr34 on chromosome 7D and explained 41.5% of phenotypic variations for rust severity and 22.1% for leaf tip necrosis(LTN).The presence of Lr34 was confirmed by Lr34-specific markers cssfr1 and cssfr2 in Ning 7840 and Sumai 3.Unlike Lr34,lm conditioned a spontaneous lesion mimic phenotype and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ducing uredinial size,and a smaller effect on severity.Addi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between lm and Lr34 for severity and LTN,and an epistatic effect was observed for infection type.Single marker analysis also identified several other QTL with minor effects on severity,infection type,or LTN.  相似文献   

16.
【目的】竹类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植物资源,竹叶表皮细胞富含硅质,导致制片过程中切片易破碎,不能获得清晰完整的竹叶切片。开发竹叶切片处理方法,对于研究竹类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筛选有效的氢氟酸处理浓度以及时间是观察竹叶内部解剖结构的前提。【方法】采用石蜡制片的方法,以竹叶为材料,首先优化去硅环节,筛选出适用于竹叶的最佳氢氟酸浓度和时间;之后采用此最佳处理方法制片,观察竹叶内部细胞结构并结合去硅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竹叶叶表皮和基本组织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比较,发现真正影响竹叶完整石蜡切片制备的结构是叶片上下表皮的硅质细胞和主脉,这些结构使得制片易破碎,无法得到完整竹叶内部解剖结构。通过试验发现经过体积分数为25%的氢氟酸去硅处理2 d后再进行石蜡制片可以使竹叶上下表皮细胞和叶脉结构完整,得到理想的石蜡切片。【结论】竹叶去硅处理最佳氢氟酸体积分数为25%,处理时间以2 d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黄山地区垂柳叶锈病的发生状况、病原及发生规律,为有效监测和控制垂柳叶锈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毛竹向撂荒地扩展过程中叶功能性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毛竹林扩展过程中叶片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为合理调控毛竹林的扩展提供依据。【方法】以毛竹-撂荒地扩展界面为对象,比较了不同扩展阶段毛竹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及叶片主要养分元素及计量比等叶功能性状。【结果】①随着毛竹的扩展,SLA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扩展前期、中期和后期的SLA值分别为1.80、2.16和1.83 m2/kg。②不同年龄毛竹不同时期的LDMC的变化趋势不同,Ⅰ度竹LDMC随着毛竹扩展呈降低的趋势; Ⅱ和Ⅲ度竹LDMC呈升高的趋势。③随着毛竹的扩展,叶碳含量(LC)、叶氮含量(LN)、碳氮比(C/N)的变化差异不明显,叶磷含量(LP)呈降低的趋势,分别为1.70、1.53和1.15 g/kg; 碳磷比(C/P)呈升高的趋势,分别为264.06、292.33、392.03; 氮磷比(N/P)呈升高的趋势,分别为12.70、13.62和17.16。【结论】随着毛竹向撂荒地扩展,SLA 先升后降,Ⅰ度竹LDMC降低,Ⅱ和Ⅲ度竹LDMC升高,LP降低,C/P和N/P升高,毛竹主要叶功能性状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了适应性改变。毛竹通过降低SLA和N/P,增加LP含量来适应扩展前期剧烈变化的环境条件。随着毛竹的扩展和林分环境的形成,毛竹叶N/P增加,生长由受N制约变化为受P元素制约。Ⅰ、Ⅱ、Ⅲ度毛竹LDMC随着毛竹扩展的变化规律不同,使毛竹能够在扩展过程中更好地保有资源,具有 “集团”优势,能更灵活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