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宋著立 《科技信息》2011,(23):I0177-I0177,I0184
辞是荀子在论辩过程中一个重要逻辑单位。荀子在言辞问题上强调"辞当",反对邪说、辟言。其"辞当"的思想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借鉴荀子的"辞当"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做到言辞恰当,避免"辞"不达意、言过其"辞"。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战国末期最杰出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思想集大成者,他经过仔细辨析、审慎批判和大胆扬弃而提出了崭新的荣辱思想.他首次对荣辱思想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先义后利则荣、先利后义则辱,并进一步把荣分为义荣和势荣,把辱分为义辱和势辱.君子可以是义荣而势辱,也可以是兼有义荣和势荣;小人可以是义辱而势荣,也可以是兼有义辱和...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当时“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在思想战线上提出的任务是对诸子百家的学说进行批判的总结,从而为即将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理论准备。荀子说他自己的任务在于进行“辨说”,也就是进行理论的分析批判。他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批判地审查了诸子百家,涉及经济、政治、教育和各个文化领域。虽然他的分析批判深深地打上了剥削阶级的印记,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在哲学思想上达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统一。本文试对荀子的思想方法作一简略的评介。  相似文献   

4.
荀子承继孔子,他深入地探讨了礼的起源,在发生学上完善了孔子礼学思想;荀子“援法入礼”,以礼“合群制分”的思想使礼在社会功能上更加扩大化;荀子以礼“正名”的思想完善了孔子礼学中的正名理论;其以礼节欲的义利观发展了孔子礼学中的义利之辩。荀子以礼为道德之极,全面推进了孔子礼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论》对于“天人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以及在其阐述的方法中,表现了荀子丰富的逻辑思想及其应用。荀子从论辩需要出发,以当时论战的经验为依据,研究和应用了逻辑理论和逻辑方法。探讨荀子在《天论》中的表现的逻辑思想,从而研究荀子所总结的逻辑思维的理论,对于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逻辑思想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一贾谊对荀子的师承关系在汉初的思想成果中寻识先秦诸子的遗传,贾谊对荀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史记》是将屈原、贾谊合为列传的。屈、贾均为经国之才,又有相近的遭际,屈原作《离骚》,贾谊为赋吊屈子,两人虽隔代而心相通。司马迁和他们有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故将这两位相距近百年的人物合为一传。然而,从思想体系和政治主张来看,贾谊从战国后期“最为老师”的荀子那里吸收、继承得最多,和苟子最为近之。  相似文献   

7.
《墨经》,是指《墨子》一书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这六篇。它们成于战国后期,是墨家后学的作品。但非一人之作,亦非一时所成。《墨经》内容丰富,除主要阐发了认识论、逻辑学之外,又涉及自然科学、道德论、心理学等。其认识论,是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的产物,也是对当时论辩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它有对当时各家的批判继承,又主要地是对道家庄周一派的相对主义诡辩论作了驳斥。一、何谓认识  相似文献   

8.
孟子以孔子的“私淑”弟子自命,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在伦理思想与修养方法方面,他把孔子以格言、命题构成的内蕴丰富而形式粗略的体系,加以补缀和引伸,使其具有逻辑连贯的特征;而在实际上,不着痕迹地把本来是与奴隶主贵族利益相联系的内容,变为适合地主阶级开创封建大一统的需要。与战国后期孔学的另一重要继承者荀子比较,虽然孟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泥古守旧的倾向,不若荀子对传统思想学术之富于批判精神,在伦理思想方面,也反映出这种情况,但是,孟子准确地把握住了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中的矛盾因素,经过理论的推衍,确实把孔子的伦理思想包括修养方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荀子因应战国后期思想界话语环境的变化,展开了批判先秦诸子之历史活动和思想主张的学术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有辟枉、解蔽、批儒等方面内容。荀子期望藉此彰显绍述孔子学统,尊孔隆礼,“净化”儒家理想人格,廓清儒学发展的道路和儒家门户。这种学术批评实践,排除了其他学派对儒学可能造成的非理性渗透和侵蚀,对秦以后儒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厘清方向的作用,并使其避免了其他先秦诸子之学的命运——退向边缘或走向消解。  相似文献   

10.
从语义、词性两个方面对《荀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的构成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通过研究发现《荀子》中偏正式复音词的内部构成情况较前代更为复杂多样,而且产生了一大批新义。这说明《荀子》所反映的战国末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的加深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文等方面的文学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他极端坎坷、曲折的从政经历中表现出的高尚的政治品格,使他得到后世文人的景仰,不论他做官还是遭谪贬,都深受百姓拥戴。高尚的政治品格和杰出的文学成就使得苏轼具有非凡的魅力。他两年的密州知州经历证明了他的政治才干。  相似文献   

12.
金锦的散文是他的文人情结的升华与外化,这构成了其散文的价值核心。无论他的亲情散文、风物游记散文,还是学界人物散文,都聚焦于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寄寓了浓郁的人文情怀。从亲情散文到人文散文的嬗变,体现了金锦的文学创作由本相写作到角色写作的自觉,他对文化精神的坚守,对人文知识分子命运的剖析,充分显示出当下写作中捍卫人文精神和人文操守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张承志的散文是当代中国散文这座百花园里盛开的奇葩,其创作素材大都来源于作家深爱的草原,从他的一系列关于草原生活的散文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张承志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世界以及艺术追求,从而对张承志散文的思想与艺术风貌进行分析与把握。  相似文献   

14.
周涛散文的诗性与他本人具有的诗性人格分不开,独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他特异的人生体验,形成他诗的眼光和诗性思维。从诗到散文,周涛的诗性之光一以贯之,强烈的生命意志、思与诗的水乳交融和诗的语言筑成周涛散文的诗性建筑,赋予他的散文诗性淋漓的诗情。  相似文献   

15.
花城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第六只手指》中收录了台湾著名小说家白先勇的21篇散文,大致可划分为四类。这些散文分别涉及白先勇创作经历、人文关怀、成长道路、艺术交流等,相当清晰地展现白先勇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这些散文,常闪现与他的小说创作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解读这些散文有利于更全面认识白先勇创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寻根文学主将韩少功在散文中充分利用了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语言新奇独特,充满哲学色彩。其散文语言的陌生化修辞艺术主要包括偏正、主谓、动宾等词语超常搭配,铺陈与穷举、复句变异、同语反复等句法结构,色彩的变异以及辞格优化。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张力,使韩少功的散文深刻有力,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以诗人的敏感捕捉到的异样感受,以画家般的眼睛观察到主观色彩,以音乐家般的耳朵听到的和谐的声响,以赤子般的心体会到的自然宇宙的生命律动,融汇在他的写景散文中,其中蕴涵的诗意犹如星光在字里行间闪烁,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完成一次美的漫步。  相似文献   

18.
何述强的散文是在孤独的心境中写成的,他的散文分明留下了自己孤独行走的脚印。他享受着孤独中的淡泊与宁静,留恋着宁静申的诗意与美好。正因为主动远离热闹与喧嚣,主动选择寂寞与孤独,他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经营出了自己独特的散文世界。何述强独特的散文世界是由一个散发着古旧气息的意象群构成的,包括青砖、坟碑、石龟、水碾、酒坛等。这些意象显然带着荒寒的冷色调,但他的散文并没有把读者带入荒寒的绝望,而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荒寒中升腾走的力量。他甘于寂寞和孤独并不意味着内心冷漠,他选择古旧的意象群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在一个个冷色调意象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炙热、深沉的情感,可以感受到一个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执著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处于中心位置。小说把他塑成了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高明的军事家和能言善辩的外交家,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与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完人”形象。同时,他也有常人的弱点和缺陷。作为丞相,政治眼光不够开阔,在罗致、使用人才上常以个人好恶取舍;作为统帅,谍略策划上也时有疏漏;作为“人”,在品质上也有缺憾之处。诸葛亮被刻画成高大完美而又真实生动的悲剧英雄,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朝鲜张维的古文创作深受柳宗元、韩愈等唐宋大家的影响,其《蜃楼记》很大程度上是他学习借鉴柳宗元的《永州铁炉步志》所取得的成果。文体上,都属于“台阁名胜类”杂记文;文章构思上,柳文结构简单明晰,而张文则结构复杂、曲折多姿;语言风格上,柳文全篇散句单行,节奏紧快,而张文则骈散结合、兼用排比,形成平淡自然、节奏舒缓、韵味悠长的风格;在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上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