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TCT GC/MS方法对南京紫金山4个典型群落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萜烯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烷烃类、酚类等7类化合物。其中,春、夏季以萜烯类、醇类化合物为主,平均相对含量分别占VOCs总量的2865 %、3851 %;秋、冬季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平均相对含量占VOCs总量的5118 %;其他几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各季节都较低。群落中萜烯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各季节从大到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烷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各季节从大到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其他几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不同的群落中变化规律不一致。在水平空间上,枫香+三角枫群落中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4027 %),其次是马尾松+枫香群落(3136 %)、麻栎+栓皮栎群落(2517 %),含量最低的是马尾松+麻栎群落(1801 %);夏、秋季节马尾松+枫香群落中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4392 %),而冬、春季节中其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马尾松+麻栎群落(3125 %)。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对补充营养寄主的选择机制,实现对该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了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及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及野蔷薇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小果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5类16种,并以C15H24为主,野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7类23种,并以C15H24为主;小果蔷薇和野蔷薇同时包含3类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野蔷薇醛类(最高)和萜烯类相对含量较高,小果蔷薇醇类(最高)和醛类相对含量较高;野蔷薇芳香烃类(最低)和呋喃类相对含量较低,小果蔷薇酚类(最低)和萜烯类相对含量较低。研究表明,云斑天牛补充营养寄主小果蔷薇和野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呋喃类、酚类、醇类、醛类、酯类、烃类和芳香烃类,其中醛类和醇类相对含量较高,芳香烃类和酚类相对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6种莲花花瓣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莲花品种花瓣中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总共检测出9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种类为萜烯类、烷烃类、醇类和芳香烃,还有数目较少的酯类、醛类、酮类和苯酚类等;6个莲花品种中有9种相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且各自具有独特的挥发性物质成分;不同的莲花品种中的挥发性物质在成分和含量上均呈现显著的差异,其中‘磨山红’的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最高(171 785.91ng·g-1),‘晶雀’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最少(1 907.35ng·g-1);十五烷是4种中国莲中含量最高的,而松油醇是‘黄牡丹’中含量最丰富的,甲氧苯基肟是‘晶雀’中含量最高的;烷烃类是4种中国莲中含量百分比最高的,醇类是‘黄牡丹’中含量最高的;主成分分析将4种中国莲聚在了一起。结论: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与莲花品种密切相关,中国莲在挥发性物质的数量和含量上都要高于美洲黄莲,而杂交种‘黄牡丹’的含量位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鲜香菇与香菇预煮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在利用NIST08数据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对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同时运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鲜香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烃类、硫化物等物质,其中酮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9.403%和21.982%;对香菇预煮液风味有贡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醛类与醇类,其中含量较高的为壬醛(31.877%)、己醛(19.972%)、1-辛烯-3-醇(14.773%)。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赤霞珠桃红和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桃红酒鉴定出41种化合物,包括22种酯,7种醇,3种酸,4种萜烯,2种酮,2种醛和1种芳香族化合物;干红酒鉴定出24种化合物,包括12种酯,5种醇,2种酮,2种醚,1种萜烯,1种酸和1种芳香族化合物。桃红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酯类,其质量分数占总量的73.441%,其中反式-4-癸烯酸乙酯的质量分数高达48.246%;其次是醇类,质量分数占3.549%。干红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类,其质量分数占总量的38.440%,其中苯乙醇的质量分数高达37.430%;其次是酯类,质量分数占12.829%。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怀山药中的有机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提取怀山药中的有机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怀山药中共提取分离出74种化合物,鉴定出41种有机成分,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5.03%.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甾醇类、酯类、维生素E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甾醇类化合物(45%).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不同脱蒲时间香榧种仁的香气成分及营养品质的变化,以阐明假种皮对香榧种仁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测定采收当天脱蒲的种仁样品(记为0d处理)、当天脱蒲并放置10 d的种仁样品(记为10CK处理)、放置10 d脱蒲再采样的种仁样品(记为10BLACK处理)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不同脱蒲时间种仁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并比较不同处理营养物质的差异。【结果】(1)不同脱蒲处理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分别包括萜烯类(16种)、醇类(14种)、苯类(8种)、醛类(6种)、酯类(1种)、酮类(7种)、酸类(2种)和醚类(3种)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PCA)显示,0d和10CK处理下香榧种仁主要贡献的香气物质分别为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类化合物,而10BLACK处理下则为醚类、酮类、醛类、酯类、醇类、酸类化合物。(2)韦恩图分析发现,0d、10CK、10BLACK处理下香榧种仁的特征性物质分别有14、10、16种,其中10BLACK中的4-萜烯醇、4,6,6-三甲基双环[3.1.1]庚-3-烯-2-醇和4,6,6-三甲...  相似文献   

8.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方法,比较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微囊藻挥发性物质差异。根据离子迁移谱图结果,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过其指纹谱图观察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挥发性成分的GC-IMS谱图存在明显差异,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4%。从微囊藻水华样品中共鉴定出9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醛类23种、醇类21种、酯类16种、酮类10种、硫醚类7种、酸类2种、萜烯类2种,其中1-丁醇、(E,E)–2,4–癸二烯醛、乙酸、二甲基硫醚、(E)–3–己烯–1–醇、1–辛烯–3–酮等是微囊藻水华特征挥发性差异物。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藻类水华时挥发性代谢物的筛查及确证,为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分析山茱萸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规律。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技术,在不同温度段下,采集山茱萸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山茱萸叶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鉴定出了80种、93种和85种成分。结果显示,山茱萸叶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醇类、萜烯类、酯类、醛酮类、酚酸类、烃类、呋喃类及其他类成分组成;且主要为醇类及醛酮类成分,其中,醇类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7.532%,23.482%,29.583%,醛酮类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56.197%,51.846%,35.189%;低温条件下质量分数较高的特殊成分有(1R)-(+)-α-蒎烯(8.870%)、4-甲基环己醇(5.105%);中温条件下质量分数较高的特殊成分是己基过氧化氢(2.098%);高温条件下质量分数较高的特殊成分有3-糠醛(2.286%)、正己醇(2.585%),β-月桂烯(2.439%)和1-氯十一烷(3.610%)。该研究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技术对3个温度段下山茱萸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温度下其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山茱萸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定量分析玫瑰香橙果汁中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并鉴定出96种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包含酯类物质18种,含量为18.81%;醇类物质16种,含量为13.58%;酸类物质9种,含量为11.78%;酮类物质6种,含量为2.11%;酚类物质5种,含量为5.45%;烃类物质7种,总含量为3.05%;醛类物质4种,总含量为0.45%;其他物质31种,总含量为6.05%。相对含量较大的成分有十一酸乙酯(7.17%)、异戊醇(6.65%)、己酸乙酯(4.45%)、辛酸(4.04%)、正癸酸(3.61%)、p-叔丁基苯酚(3.56%)、苯乙醇(3.09%)、癸酸乙酯(2.01%)等,是构成玫瑰香橙果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主要基础物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GC-MS方法对湖北恩施华山松树皮挥发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鉴定出华山松树皮中61种挥发性成分,占总的化合物的95.37%.从挥发性成分的整体分布来看,其化学成分以萜烯类65,77%、烷烃类4.43%、芳香类11.91%、醇类3.2%、酮类1.89%、酚类2.15%等为主;从单体化合物来看,则以蒈烯-323.84%、β-蒎烯18.69%、α-蒎烯14.74%、柠檬烯4.55%、蒈烯(+)-4-2.54%、4-甲乙基-环己-3-烯-1-醇2.02%、对-三级丁基苯酚1.98%为主.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 萃取装置 (SDE)提取透骨草的挥发性物质 ,测得透骨草挥发油含量为 1.0 6 %,用GC MS法从透骨草的挥发油中分离确认出 72种化学成分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其中主要成分为萜类 ( 2 7.48%) ,醇类 ( 14 .91%) ,醛类 ( 5 .42 %) ,酮类 ( 10 .5 8%) ,酚类 ( 5 .34%) ,酸类 ( 7.86 %) ,含氧化合物 ( 16 .10 %) ,其它化合物 ( 9.5 0 %) .占总检出量的 97.19%.  相似文献   

13.
GC-MS 法分析姜属3种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紫色姜、黄斑姜、圆瓣姜3种姜属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建立了同时蒸馏萃取 GC-MS 法对这3种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从3种植物的茎叶中共分离鉴定了139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但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有显著差异.3种姜属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活性,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提取、分析地椒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检出挥发性成分56种,其中以酚醇类、萜类、烯类、酯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27.8%)、龙脑(9.12%)、樟脑萜(8.12%)、柠檬烯(7.81%)等。本实验首次对山东地区地椒挥发性成分进行HS-SPME结合GC-MS研究,发现其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溶剂,通过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古井贡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标准品、NIST 11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3种方法进行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出来的化合物不同,正戊烷与乙醚、二氯甲烷相比,对芳香族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以及含硫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二氯甲烷相较于正戊烷、乙醚,对杂环类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古井贡酒中共定性出18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化合物74种、醇类化合物26种、芳香族化合物25种、酸类化合物20种、烃类化合物14种、醛酮类化合物8种、含硫化合物8种、缩醛类化合物7种、杂环类化合物4种、内酯类化合物2种。其中167种化合物通过标准品比对进行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1 Results Carbonyl compound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group of molecules in organic chemistry,which appears in pharmaceuticals,dyes and industrially important chemicals[1-2].The oxidation of alcohols to the corresponding carbonyl groups is a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in organic chemistry and industrially important[3].There is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the use of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as promising substitutes for volatile organic solvents.The ambient-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especially those bas...  相似文献   

17.
有机稀溶液在吹脱条件下的传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吹脱-称重法对有机稀溶液在吹脱条件下的传质速率进行了测定,所测定的有机溶质范围包括醇类、酮类、苯类、酯类、卤代烃类。测定结果表明卤代烃类,苯类在水中的吹脱速率最快,酮类和酯类次之,醇类最不易吹脱。以气-液双膜理论为基础,对吹脱条件下传质速率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探讨,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所采用的数学模型适用于水-气分散两相系统间传质过程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荔枝核与荔枝膜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新鲜荔枝核、荔枝膜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别鉴定了其中43种和52种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荔枝核与荔枝膜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醇、醛、醚、脂肪酸、脂肪酸脂及含氧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分析羊奶果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并评价其卷烟加香效果.采用冷浸提取、酶解、浓缩等方法制备获得羊奶果提取物,顶空加热高分辨气质联用法(Headspace- GC-HR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将其添加于卷烟中,进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羊奶果提取物中醇类占23.02%,醛类占23.53%,酯类占3.10%,有机酸占5.01%,其中,5-羟甲基糠醛、mome-肌醇含量较大.该提取物按质量分数0.1%~0.3%的比例添加于卷烟配方叶组中,具有提升香气浓度及丰富性,抑制杂气,改善刺激和余味等优点.结果表明,羊奶果提取物中具有多种功能性成分,作为天然添加剂添加于卷烟中独具特色,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