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针对传统交流接触器无法在高压环境下灭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流接触器触发控制系统.该系统以高压双向晶闸管为主体分流结构,通过光纤通讯的技术将低电位的触发信号传送到高电位的晶闸管门极来实现晶闸管的触发.该无弧交流接触器高压晶闸管触发系统克服了电磁干扰且实现了高低压电隔离,解决了在高压环境下的交流接触器产生电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接触器的电寿命.  相似文献   

2.
采用OrCAD/PSpice仿真软件对交流接触器在闭合与分断主电路时的三相电压、电流波形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提出了智能无弧交流接触器全新的控制方法.以磁保持继电器为基础,设计了一款性价比高、使用简便、性能指标优良的智能无弧交流接触器.该接触器采用3台磁保持继电器作为交流接触器的本体,实现三相电路的灵活控制.在主电路中并联3个单向可控硅,完成接触器在起动与分断过程中的无弧控制,提高了接触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一、引 言 所谓混合式交流接触器是指传统有触点接触器和无触点半导体接触器的结合体。这种新型电器保留了有触点接触器和半导体接触器各自的优点,而避免了双方各自的一些弱点.众所周知,有触点常规接触器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价格低廉.在技术指标方面,有触点接触器在闭合状态下压降小,损耗低和过载能力高,但是在频繁通断过程中电弧时间长,触头烧损熔焊,严重影响接触可靠性和电气寿命.目前国内外交流接触器在JK3工作制下的电气寿命大体是机械寿命的~士.一般大容量接触器的机械为5*万次,这就是说。 ”’『-”’”’””””””’…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交流继电器的熔焊现象,利用自制实验装置开展了交流继电器的熔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寿命实验中继电器接触电阻波动较小.电寿命初期继电器闭合电弧能量和燃弧时间较小,在电寿命末期出现了触头闭合弹跳现象,导致闭合电弧能量和燃弧时间明显增加.闭合电弧的燃弧时间及电弧能量局部稳定.电弧侵蚀造成触头表面形貌恶化是导致触头熔焊并失效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交流继电器的优化设计,减少交流继电器熔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三相交流接触器无弧通断问题 ,分析了强电电器和弱电电器各自的特点 ,提出了用强弱电相结合的方式 ,开发新型电器产品的观点 ,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无弧通断的组合式接触器装置。图 2 ,参 4。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智能型宽电压交流接触器控制器的研制方案.该控制器对施加在接触器线圈两端的电压采用PWM控制及自适应调节,使普通交流接触器实现了在宽范围交直流输入电压(AC 24~380 V或DC 24~220 V)内稳定可靠工作,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大幅度减少了产品种类;同时使接触器还可实现节能、无声运行、无弧或少弧分断、在线设置、显示、远程通信和远程操作等功能,提高了交流接触器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交流接触器在分合闸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式交流接触器,采用无触点器件双向晶闸管接触器主触头并联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晶闸管故障检测方案及故障时的负载保护方法,即在分合闸前通过接通一个电阻负载支路对晶闸管故障情况进行检测,判断晶闸管是否出现开路或短路故障,实验证明,该混合式接触器可实现无弧或微弧,该方案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结合低压交流接触器电弧的特点,建立了低压交流接触器链式电弧模型。按照传统的电弧通道模型建立了三层物理结构并分别推导了各层的电弧控制方程。利用控制体积法结合控制方程对电弧参数的径向分布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应用该数学模型可快速模拟电弧开断过程的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以ds PIC为控制核心的交流接触器数字化控制技术.对BUCK电路进行改造作为线圈供电主回路,分别利用数字PI和流限开/关,实现了线圈电流的闭环控制,使得吸合过程的吸反力合理配合,减小触头和铁芯的弹跳与碰撞,提高电寿命.可靠吸合后,切断PWM斩波信号,转入直流低压运行,能耗小、无噪声.分断时,采用负压控制,线圈能量被快速吸收,提高了接触器的分断速度.通过PROTEUS软件对吸合、吸持和分断过程进行仿真,有助于智能控制模块的设计及控制方案的分析.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控制技术改善了交流接触器各项性能指标,具有较好灵活性、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新的弧后电流测试方法;以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测得了扩散型真空电弧的弧后电流值;给出了计算与实测的比较结果;分析了不同电源条件下的弧后电流.文中指出,扩散型真空电弧的分断极限是由电击穿决定的,而不由弧后电流引起的热击穿所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新的弧后电流测试方法;以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测得了扩散型真空电弧的弧后电流值;给出了计算与实测的比较结果;分析了不同电源条件下的弧后电流。文中指出,扩散型真空电弧的分断极限是由电击穿决定的,而不由弧后电流引起的热击穿所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描述电弧在跑弧道上运动的动态过程,得出引弧板对低压断路器灭弧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断模型的描述电弧在跑弧道(含引弧板)上运动全过程的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场耦合的对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进行仿真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开断过程中电路、电弧、气吹、电动斥力、复杂机械运动等多场域的相互耦合;然后以某带引弧板的低压断路器为分析对象,利用所提出的仿真方法,对电弧从起燃、运动、转移到熄灭的全过程进行了计算仿真,分析了不同引弧板形状对低压断路器开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钩状引弧板的弧形轮廓在迎着电弧运动方向上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且弧角朝栅片方向弯曲符合电弧的整体运动趋势,有利于电弧在弧根转移后进一步进入灭弧栅片,从而减少触头的烧蚀和提升电弧进入栅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胜会  吴细秀 《科技信息》2008,(34):188-189
电弧是造成高、低压开关电器触头故障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电弧的产生过程和产生原因出发,分析总结了热效应、电流、电压、分断速度等因素对金属相电弧和气相电弧燃弧时间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气压条件下小功率直流继电器触点电弧的分断过程,发现气压的变化对分断电弧的燃弧过程有较大影响.近似真空下燃弧过程只有金属相;1.01×105Pa时两相转变过程明显;2.01×105Pa时的两相持续时间比较长.讨论了金属相、气体相持续时间与分断电流的关系,重点研究了电压平台的变化规律.发现电压平台是燃弧过程的一个固有特征,并验证了多级电压平台的存在.这些工作对电弧的机理研究是较好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方法全面详细介绍了《新型无弧交流接触器》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气体保护药芯焊丝双丝焊接电信号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CO2气体保护药芯焊丝双丝焊接过程中电弧的稳定性和避免双丝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规律的断弧现象,设计了不同焊接参数值(电压匹配、电流匹配、焊丝间距)的系列实验,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同步拍摄了电弧形态,采用Labview信号采集系统同步采集了焊接过程中两电弧的电流、电压波形.采用电流直方图对两电弧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引导电弧,降低跟随电弧电压,降低跟随电弧与引导电弧的电流比例,增大焊丝间距,电弧稳定性得以提高;对于跟随电弧,降低引导电弧与跟随电弧的电流比例,降低跟随电弧电弧电压,增大电弧间距,跟随电弧中断频率降低.最后,将高速摄影拍摄到的电弧图片与采集到的电流、电压波形图相结合,说明了发生断弧现象的循环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智能交流接触器零电流分断控制的最佳控制区域,并对接触器分断过程进行探讨.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交流接触器分断过程动态预测模型,从而提出智能交流接触器分断过程动态计算与分析的新方法,为产品研究开发及虚拟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CJXI 系列交流接触器参照采用 IEC158、IEC337、VDE0660等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其技术性能与德国西门子公司3TB 系列产品相当,并能等同互换使用。该产品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吸合力大、通用性强、机械寿命长(经长城电器试验研究所测试,工作寿命可达1000万余次),带电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电弧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MOSFET开关器件的消弧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每一方的开关触点连接一个二极管桥的中点,启动电流脉冲通过并联二极管的桥为短路开关提供一个短暂的接近于零的电压,防止电弧电压发生突变,达到抑制电弧的目的。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构建智能开关设备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消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消弧装置具有较好的抑制电弧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继电器触点寿命试验过程中燃弧时间与操作次数间的时序关系,指出熔焊现象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在发生熔焊现象之前,触点燃弧时间仍相对稳定,没有呈现逐步递增或递减的趋势.试验研究还发现,分断过程会造成熔焊,且分断熔焊强度可能高于闭合熔焊强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前者是触点分离过程中存在弹跳电弧;后者是触点闭合过程中会发生动静触点间的滑动磨擦,使部分焊点断裂而减小熔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