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空开关介质强度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触头截流产生机理,研究了截流与熔焊模型,讨论了触头材料特性与触头截流、熔焊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截流与高抗焊在对触头材料性质的要求上不尽相同。增大材料的值对提高触头的抗熔焊能力和降低截流均有益处;但减小ma仅仅对降低截流有利,却易于造成熔焊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磨光清洁表面的电极是否存在首次似停滞效应及第二次高速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表面磨光并擦净的电极不存在电弧首次似停滞现象,电弧首次运动速度可达到第二次速度的数量级.实验结果还表明,二次后的各次跑弧速度均有相同的数量级,且与电极清洁或氧化等原始条件无关.文中通过对自然氧化达到两年的窄面电极进行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肯定了磁驱动电弧首次似停滞效应及第二次高速效应的非随机性.  相似文献   
4.
电力系统的瞬态恢复电压对真空开关的介质强度恢复影响极大,根据是否考虑这一影响可把真空开关的介质恢复过程分为实际恢复过程和固有恢复过程。本文在相同的实验模型和电路参数下对这两种恢复过程作了比较性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鞘层”与“金属蒸气”相结合的理论模型,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新的弧后电流测试方法;以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测得了扩散型真空电弧的弧后电流值;给出了计算与实测的比较结果;分析了不同电源条件下的弧后电流.文中指出,扩散型真空电弧的分断极限是由电击穿决定的,而不由弧后电流引起的热击穿所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新的弧后电流测试方法;以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测得了扩散型真空电弧的弧后电流值;给出了计算与实测的比较结果;分析了不同电源条件下的弧后电流。文中指出,扩散型真空电弧的分断极限是由电击穿决定的,而不由弧后电流引起的热击穿所定。  相似文献   
7.
AgNi等触头材料的表面劣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触头材料静熔焊实验结果,分析了材料表面的成分变化规律和形貌状态,指出在静熔焊条件下,接触熔化区中的低熔点金属含量与其原始含量相比明显增多,而高熔金属含量减少,对于含W很高的AgW材料,其熔区表面呈颗粒状,而AgCu熔区呈水纹状,探明了熔化变形面积与接触加热能量及材料性质参数有关且其变形大小与静熔焊概率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作者模拟实际电器中自然氧化及冲压加工的电极表面状况、以及在电弧轨道受控或不控的条件下研究电弧运动速度效应的结果。根据对铜、黄铜、铝、铁等电极采用两种布置方法的实验研究,发现电弧在自然氧化窄面电极棱边上首次运动极为困难,速度为每秒零点几到几米的数量级(横向磁场0.01特斯拉,电弧电流100安,电极距离2—8毫米),其中以铁为最困难,铝和黄铜次之,铜较易运动;当电弧在电极上作首次运动以后,接着使电弧第二次在相同轨道上运动,速度却增高十倍以上,达到每秒几十米数量级;对于相同条件下的宽面电极,由于各次电弧运动的轨道不同,在少数几次实验情况下,速度均为同一数量级,没有发现上述效应。文中对上述效应及磁驱动电弧的某些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外加控制磁场减少轨道电极烧蚀的方法,计算了试验条件下外加控制磁场的大小和空间分布,外加磁场线圈放在等离子体电枢电弧运动加速的起始段,控制磁场增加了电磁推力,加速了电弧斑点的运动,从而达到减轻烧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温度对熔池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研究了触头表面裂化现象.结果表明:由熔池气体形成气泡的不同运动形式是触头表面形成各种劣化形貌特征的直接原因,而触头材料中杂的存在是熔池气体形成气泡的根本原因.因此,也是触头表面发生裂化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对热力学平衡常数物理意义的讨论表明:氧化物的分解温度不能作为银金属氧化物中金属氧化物热稳定性的判据,真正的判据是热力学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