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A、LN、PⅢNP、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35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人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寻找肝纤维化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分析血清肝纤四项浓度与肝脏不同程度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对应关系。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病理活检病例结果及血清肝纤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将肝纤四项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HA、PCⅢ、Ⅳ-C、LN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5(P0、01)、0.387(P0.05)、0.488(P0.05)、0.412(P0.05)。四个指标水平均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且HA的S3、S4期水平与S1期、S4期水平与S1、S2、S3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PCⅢ的S3、S4期水平与S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S0~S2为轻度纤维化,S3~S4为明显纤维化,通过ROC曲线分析HA、PCⅢ、Ⅳ-C、L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736、0.779、0.642。敏感度:LNⅣ-CPCⅢHA;特异性:HAPCⅢLNⅣ-C。肝纤四项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对肝组织明显纤维化时(S3、S4),临床诊断价值较大,其中LN最敏感,HA特意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A)、 型胶原 ( - C)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 9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 HA、 - C水平 ,并与临床 B型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二项指标升高与肝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呈良好的正相关 (P<0 .0 1)。二项指标分别在慢性肝炎中型、慢性肝炎重型以及肝硬化中渐次升高 ,有显著差异 (P<0 .0 1)。同期 B超检查结果准确率不高。结论 :二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上较 B超检查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瘦素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与Ⅲ型前胶原(PCEE)、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肝脏纤维组织增长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吸附实验(RIA)测定10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HA,LN,PCⅢ含量做定量分析.结果各型乙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瘦素与血清HA,LN,PCⅢ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HA,LN,PCⅢ含量呈正相关.瘦素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景天苷对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血清学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和肝组织学的影响,探讨红景天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5组,制备CCl4肝纤维化模型,12周后,测定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和肝组织Hyp,并用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血清GPT、GOT、HA、LN、PCIII和IV-C升高,血清TP、ALB和肝组织Hyp降低,呈现肝纤维化组织形态学变化;红景天苷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GPT、GOT、HA、LN、PCIII和IV-C水平(P〈0.05或P〈0.01),升高血清TP、ALB和肝组织Hyp(P〈0.05或P〈0.01),实验性肝纤维化组织形态学得到改善。结论:红景天苷具有抗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活血抗纤复方对日本血吸虫性早期肝纤维化小白鼠体内血清中Ⅰ,Ⅲ型前胶原(ProcolegenTypeⅠ和ProcolegenTypeⅢ)的作用。结果表明:活血抗纤复方具有明显的降解PC-Ⅲ型纤维的作用,可以使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血清PC-Ⅲ含量显著下降(P<0.001);血清PC-Ⅰ型前胶原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中药能有效地抑制实验动物血清中PC-Ⅰ型前胶原含量增加(P<0.05),但不能抑制血清中PC-Ⅲ型增加(P>0.05)。提示活血抗纤复方(桃仁水蛭煎剂)能有效地促进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吸收与分解,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血清Ⅳ型胶原蛋白(COLW)浓度测定的酶联免疫试验(ELISA)方法,辅助诊断肝硬化。方法:制备过氧化物酶(HRP)-免抗人COLⅣ多抗结合物,作为标记抗体;用棋盘滴定试验确定包被抗体和标记抗体浓度,进行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特异性、灵敏度测定和标准曲线的制备;初步用于79例正常人和34例肝纤维化患者。结果:COLⅣ浓度在40~I000μg/L之间时,该法工作曲线最佳,最低检出限为40μg/L,批内异变系数(CV)6.098%,批间CV4.30%,高、低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5%和98%。该法测定正常人COLⅣ浓度平均为67.6±24.6μg/L,而肝纤维化患者平均水平为215.96%±96μg/L,可见辅助诊断肝纤维化具有很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结论:ELISA方法检测定血清COLⅣ简便、特异、准确、价格低廉,可用于肝纤维化辅助诊断并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替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18例来我院就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剂量0.5mg/次,1次/d,基本疗程1年。观察HBV-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HA、LN、POⅢ、Ⅳ—C),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HBV—DNA定量、肝纤四项指标改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Ⅳ型胶原与子宫颈癌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宫颈浸润癌进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Ⅱb-Ⅲa期子宫颈癌基底膜断裂或缺损明显多于Ⅰ-Ⅱa期(P<0.025)。早期子宫颈浸润爆发生淋巴结转移组其基底膜断裂或缺损程度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5)。结论:子宫颈癌浸润破坏基底膜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Ⅳ型胶原表达越差分期越高。早期宫颈浸润癌Ⅳ型胶原表达差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由此可做为判断子宫颈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替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r7年6月18例来我院就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剂量0.5 mg/次,1次/d,基本疗程1年.观察HBV-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HBV-DNA定量、肝纤四项指标改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甲软肝颗粒对人血白蛋白( human serum albumin,HSA)所致的Wistar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实验,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黄甲软肝高、中以及低剂量组剂量组,建立HSA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计算肝、脾系数,测定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等相关生化指标,并检查肝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甲软肝三个剂量组大鼠血清透明质酸( HA)含量显著降低;高剂量组血清层粘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 PCⅢ )水平、ALT 和 AST 显著降低;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肝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 结论 黄甲软肝颗粒能显著改善 HSA 所致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单克隆技术制备鼠抗人Ⅳ型胶原(Ⅳ-C)单克隆抗体。用氯胺-T方法标记Ⅳ-C,应用免疫竞争法建立Ⅳ-c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其检测范围20-500ug/L。方法和结果:通过特异性、精密度、准确性、亲和常数等实验方法学检验,表明Ⅳ-C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应用该方法检测30例肝炎患者、15例肝硬化患者、35例NIDDM患者25例甲亢患者;除NDDM、甲亢外,其余患者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NIDDM患者,甲亢患者Ⅳ-C血清浓度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Ⅳ-C血清浓度检测在肝病、肾病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观察外源性L-精氨酸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内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随机将54只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感染组和L-精氨酸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L-精氨酸组于感染后第6周将1g/L的L-精氨酸水溶液给小鼠饮用。于感染后的第9、11、13、15周每组随机挑选6只处死取肝脏做病理观察;并对随机选取的30个视野下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及两者之比值作定量分析。结果:感染组与L-精氨酸组小鼠肝脏内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在感染第9周后逐渐减小,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值变化较大;L-精氨酸组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比感染组减小明显(P〈0.05)。结论:L-精氨酸具有减少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组织内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31例肝癌、30例肝硬化及31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载脂蛋白(apo)AI、B_(100)及血脂的检测,并与63例健康成人作比较。结果表明:肝癌、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poAI都显著的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都呈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和P<0.05);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poB_(100)也显著的降低(P<0.001)。本文资料提示,在肝脏疾病时检测血脂及apoAI、B_(100)含量,可以了解肝实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对田基黄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从造模首日起,灌胃给药,每天给予田基黄总黄酮(9、18、36 mg/kg)1次,4周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TNF-α水平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及MMP-1、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田基黄总黄酮能显著降低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BIL、DBIL、ALT、AST、PCⅢ、HA、LN的水平、肝组织中Hyp的含量和TIMP-1蛋白的表达,说明田基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此外,田基黄总黄酮也能提高肝组织SOD、GSH-Px的活性,降低肝组织MDA及血清中TNF-α的含量。田基黄总黄酮可抑制胆总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抗TNF-α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制备小白鼠病理性肝纤维化模型,并观察水蛭桃仁汤对早期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病理过程的阻断及逆转作用。中药治疗组动物血清Ⅰ型前胶原(PC-Ⅰ)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减少,血清Ⅲ型前胶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物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TL-6)均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下降(P<0.05)。图象分析结果表明,水蛭桃仁汤能使日本血吸虫性肝虫卵肉芽肿的周长、最大直径及最小直径缩小,肝内病灶中网状纤维减少,增生纤维组织所占面积下降,肝病灶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地减轻。提示水蛭桃仁汤对减轻日本血吸虫病所致的肝纤维化损伤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汉丹肝乐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猪血清腹腔内注射复制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用汉丹肝乐治疗,研究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中药汉丹肝乐对其的影响.结果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及层粘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汉丹肝乐治疗组Ⅰ、Ⅲ型胶原及层粘蛋白的表达明显较模型组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猪血清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效果较为理想,汉丹肝乐能有效防治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60只健康的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油溶液造模,药物组造模同时给予辛伐他汀灌胃(5mg·kg-1·d-1)至实验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量的橄榄油皮下注射。8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肝组织中I、III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大鼠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较轻,I、III型胶原及TGF-β1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血清ALT、AST水平降低(P<0.05)。由此得出,辛伐他汀可以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和I、III型胶原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肝病患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关键因子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中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重要标志物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ELITEPR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和94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浆中FIB和D-D含量.结果与健康体检正常组相比,各肝病组FIB含量降低,顺序为急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别不显著,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差别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含量升高顺序为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各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分别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IB和D-D含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FIB和D-D可客观地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这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探讨胃液、血清、胃组织中Ⅳ型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121例临床病例被分为3组,即胃癌组50例、胃癌前病变组41例和浅表性胃炎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Ⅳ型胶原在各组中的表达。胃癌组胃液中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胃癌组Ⅳ型胶原的连续性表达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1),胃癌组血清Ⅳ型胶原含量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Ⅳ型胶原的测定对胃癌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