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式民 《科技信息》2012,(14):99-99
CAXA数控车具有CAD软件的强大绘图功能和完善的外部数据接口,可以绘制任意复杂的图形,可通过DXF、IGES等数据接口与其它系统交换数据。CAXA数控车具有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的轨迹生成及通用后置处理功能。本文首先指出了数控加工工艺技术和CAM软件及程序验证软件应用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对典型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和利用2008CAXA数控车进行了零件加工模型的建立、刀具轨迹的生成,最后生成了G代码,为今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和CAXA软件应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不断得到工业应用,在去毛刺和光整加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的内涵,从激振方式、夹具设计、器壁类型、隔振弹簧、卸料方式、筛分功能、介质流通和加工控制等方面分析了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设备及特点;对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的理论分析与模型建立、工艺参数优化、先进测试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对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的再发展进行了设备、工艺、模型及绿色集成创新等方面的展望,为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的应用及下一代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石英压力传感器中石英膜片的化学加工方法,从选材、原理及工艺设计、关键加工步骤及过程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相关制作与实验证明该种加工工艺方法简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阐述了数控加工的原理及特点,并以梯形螺纹零件的实践过程为例进行分析,发现数控加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零件的废品率,提高零件的生产质量及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3-TPS混联机床的后置处理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立卧转换式三杆混联机床3-TPS(RRR)混联机床,对该机床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该机床具有工作空间大、立卧转换、五轴联动、五面加工等特点,并具有加工中心的功能.给出了该机床在实现三轴、四轴加工时的坐标变换过程及变换方程,给出了实现三轴、四轴加工时的后置处理算法及数学模型,并对该机床的立式加工和卧式加工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算法和显式方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现代工业加工过程中的加工效率,通过工业加工过程的定位、加工、检测等环节的任务分析,设计了立体式双位工作台。该工作台具有两个工位,一个工位为加工前被加工件的装夹及加工后的检测工位,另一个工位为加工工位。两个工位可以进行切换。其切换过程由控制系统自动完成。定位误差分析表明:不进行补偿情况下,平台倾斜引起的最大误差为0.8μm,补偿后的误差是激光干涉仪自身的误差,为十纳米量级。该设计为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电火花加工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操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研究采用了BP神经网络建立了电火花加工效果预测及工艺参数智能选择系统,经实践验证:该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可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选取,有助于操作人员充分发挥机床性能;通过有效的数据管理模式及工艺数据库的建立,使系统具有了较好的通用性,为提高电火花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工件加工时间是非对称模糊数、工件间具有优先加工顺序约束、目标函数为极小化提前完工惩罚和拖期完工惩罚和的均值的单机工期指派调度优化问题.证明了当模糊加工时间具有相同宽度比、优先加工约束关系为树状约束时,该问题是多项式可解的.进一步,当优先加工顺序为一般约束时,基于线性规划松弛技术,设计了近似比为2的近似算法.   相似文献   

9.
高精密平面磨床是加工光学非球面元件的一种重要途径.出于通用性和效率的考虑,开发一套面向光学非球面元件的高精密平面磨床的加工与检测系统,以此来实现光学非球面元件的精密加工.以自行开发研制的四轴数控高精密平面磨床为研究基础,采用模块化设计,选用Delphi 7为开发语言,运用Delphi 7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搭建了加工与测量系统,实现了光学非球面元件的磨削加工、面形测量、磨削补偿以及环境检测等.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光学元件的精密加工及检测,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聚焦离子束(FIB)技术的铣削功能制备微细切削刀具的方法,通过设置恰当的离子束参数及精确控制刀具的不同刀面相对离子束的位置,可以获得具有高精度特征尺寸、锋锐刃口且复杂形状的微刀具.被加工刀具的典型特征尺寸为5~50,μm,可加工各种不同截面形状的微刀具.对硬质合金材料的毛坯进行FIB铣削,获得了宽度为7.65,μm、刃口半径小于30,nm的矩形微刀具.通过在超精密车床上进行加工试验,结果表明,FIB铣削的微刀具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作为电火花加工电极材料的两种含量的TiB2/Cu复合材料.以加工速度、电极损耗率为工艺指标,分别研究了加工电流、脉冲宽度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影响,并采用PHILIPS XL-30环境扫描电镜(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ESEM)及能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简称 EDX)分析TiB2/Cu复合材料作为电火花加工电极材料的腐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将体积分数为5%的TiB2/Cu复合材料作为电火花加工电极材料与其他的铜基复合材料具有同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电火花数控线切割加工应用扩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开发了能实现复杂曲面零件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多种工艺方法及加工系统.阐明了其加工原理、特点、组成及运动规律,并对各种主要硬件装置进行阐述和开发.从而拓宽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艺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了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难题.具有很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电火花加工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为了实现加工参数的优化选择,使用紫铜电极对QT700-2进行了电火花加工试验,选择加工速度vm、电极损耗速度vE、双边侧面间隙S及相对损耗比θ作为工艺指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主要电参数对加工指标的影响关联程度,对主要电加工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以单项工艺指标和多项工艺指标为优化目标的电加工参数组合.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加工参数对减小电极损耗速度vE、双边侧面间隙S及相对损耗比θ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现阶段,机械产品的精密加工技术具有高度仿真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这种加工技术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加工方式,通过计算机来建立数字的几何模型,并在计算机中进行模拟、对比与验证,以此来寻求最佳的加工方法,实现机械产品生产的优质高效。该文结合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从不同的层次阐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此外,该文还介绍了几种用于机械制造的精密加工方法,诸如精密切削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等,这些技术为精密机械的制造提供了加工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因其非接触加工等显著特点,在难加工合金材料微细制造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与潜力。选择对加工性能影响较大的峰值电流、脉宽、脉间及电容4种电参数,开展了难加工合金微细通道电火花加工正交实验,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电参数对加工时间和电极损耗的影响规律。最后,针对两个加工目标,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得到了最优电参数组合,并分别在不锈钢、殷钢、铁合金3种难加工合金材料上加工了微细通道。实验结果表明,放电参数对加工时间和加工效率具有显著影响,采用所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大豆提供了具有良好营养和理化特性且低成本的蛋白质来源。在大豆加工产业链中,大豆蛋白和大豆肽是非常重要的延伸产品,因在预防和缓解某些疾病方面有不可忽视的利用价值,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以及消费者的关注,其作为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大豆蛋白及大豆肽的生产工艺、生理活性,同时论述了大豆蛋白的食用安全性及加工特性。分别比较了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的现存工艺及新工艺的差异,提出了新工艺的优势和特点,为大豆蛋白和大豆肽的生产加工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重点介绍了大豆蛋白及大豆肽的生物活性,包括降血脂、调节免疫力、改善骨质疏松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并对新的生物活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大豆蛋白加工特性中良好的凝胶性、乳化性和组织化进行了介绍,特别对于组织化大豆蛋白(人造肉)国内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何能将新技术引入实训教学当中,如激光加工技术,若分别引进激光设备,则一次性投资较大,对于教学经费紧张的高校来说,确实比较困难。提出设计一种具有焊接、打标及切割等功能的激光加工装置,介绍了该多功能激光加工装置(激光加工教学一体机)的总体设计组成及使用原理。其体积小、造价低、便于搬运、操作方便、运行较可靠,完全能满足激光加工技术的实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砂带超精加工(ECBS)轴承滚道比传统油石超精法在加工质量及加工效率上具有优势,但其加工效果受很多因素和复杂的动态关系影响.为预测加工质量和选择加工参数,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理论,在ECBS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加工参数问多元回归非线性智能化预测模型.结合正交实验,评价了光整加工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获得训练预测模型所需的数据样本.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面粗糙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3.33%,电流密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2.52%.  相似文献   

19.
由于微机械制造具有加工尺寸大小、成型分辨率要求高等特点,微机械的快速成型微细加工工艺存在着不同通用快速成型工艺的特殊问题及关键技术。该文对微机械光成型微细加工工艺和系统构成等进行了研究,制作了国内第一台微机械光成型实验系统,并加工出微曲柄等微零件,探索了快速成型微细加工技术制造微机械的新路子。最后提出了微机械快速成型微细加工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微细电解加工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固态微细电解加工方法.使用PEO与Na NO3制备固态电解质,其表面用热压印加工出复杂的微细形貌.研究了不同的加工电压、加工时间对于阵列微坑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直流加工电压3,V、加工时间20,min的加工参数下,在阳极表面得到了6行6列形状精度较高的阵列微坑结构.固态微细电解加工方法提高了表面精度及加工质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