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梁亮 《科技资讯》2008,(29):226-226
先秦儒家学说强调“德治教育”的原则,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儒家提出并建立了系统的德治教育思想体系,把教育作为实施“德治”的中介手段,从而形成了“德治教育体系”。“德治”是西周政治思想中的核心,也是儒家德治教育思想的基础。先秦儒家德治教育主要以四种途径展开,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儒家的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最后,文章阐发了对儒家德治教育思想对于当今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校”是学校崇德氛围形成的基础,从道德规范、道德影响、道德评判、道德他律和自律等方面论述了“以德治校”的基本内涵,从建立学校德治体系、德治机制、德治实践、德治合力等方面探讨了“以德治校”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宪政的实质就是限政。事实上,把先秦“德治”归入“人治”的范畴是一大历史冤案。通过对先秦德治理念的考察,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德治旨在限政,在先秦社会表现为限“王”;二,“君权神授”、“以德配天”、“德在民中”实现了民制约王的可能。在现代社会中,“以德治国”不仅不能少,而且还是民主宪政国家建设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以德治国”思想,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化和具体化。“以德治国”是“以德治教”的政策基础。“以德治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高校是贯彻《纲要》、推行“以德治教”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道德主体的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干部、教师、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在高校深入贯彻执行《纲要》,推进“以德治教”,实践“以德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5.
对行政科员的管理,除了必要的“法治”外,更要有“德治”。实施“德治”管理,以人为本是基本原则,以情动人是基本手段,以理服人是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这决定了“以德治官”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德治官”的根本内容是始 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的提出 ,引发了人们对“法治”建设中的“德治”与历史上的“人治”、“礼治”关系的思考。本文将从当今“德治”与古代“礼治”二者的区别来阐释“以德治国”并非是提倡“人治” ,而是“法治”建设中一项富有弹性 ,但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治国政策  相似文献   

8.
李冬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41-43,46
“以德治国”思想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本文着重论述了德治与法治的相互关系、“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意义和现实针对性,阐述了实施德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皋陶是我国上古时期与尧、舜、禹并列被后人誉为“上古四圣”之一的历史人物,也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鼻祖”、“德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梳理和分析了皋陶的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系统科学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看待世界的新视角和新的思维方式 ,对我们在治国方略大系统中如何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在“以德治国”子系统中如何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以德治党”、“以德治政”、“以德治军”、“以德化民”的关系 ,以及如何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等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德法兼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瑟法治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德治与法治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德法兼治,建立起德治与法治共同发挥调控作用的社会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法治理论的首倡者,而柏拉图则是人治论者的代表。针对这一观点,本文通过介绍柏拉图一部通常为人们忽视的著作——《法律篇》中所体现的法律权威等重要的法律思想,指出柏拉图晚年已由主张人治转向主张法治,《法律篇》中体现出的法律思想是法治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各种违反网络道德与法律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出现。为保证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把“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管理,尽快制定出适应互联网络发展的法律规范和思想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对依法治国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代中国人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基本矛盾,提出要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必须树立公民对法律的依赖感;制定良法,确立公民的法律正义感;公正司法,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加强法律教育,塑造公民现代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法治现代化模式与本土化模式,苏力的<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为我们全面认识中国法治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新的视域和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是我党在总结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以及在治理国家的长期实践中取得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委内瑞拉前总统、统一社会主义党前主席乌戈。拉斐尔。查韦斯,以实现“21世纪社会主义”为执政理想,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拉美领导人之一。其执政思想体系经历了15年时间的检验,在委内瑞拉及其他拉美国家中得到较普遍的认可。查韦斯虽然已经辞世,但查韦斯时代暂时不会终结,他的执政思想体系仍将对委内瑞拉和拉美地区产生较长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立、巩固、发展的历史,就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向全党明确提出要努力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的历史任务。因此,研究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对搞好党的建设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从五个方面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则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印度国大党由独立后长期执政到渐进衰落,多次失去执政地位到东山再起,由兴到衰、由衷而兴。其兴衰沉浮值得我们深思。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国大党成功实现了政治制度化,这对于印度以及国大党自身都是意义非凡的。从政党政治的角度看,一个政党必须根据国情、党情建设党,以保证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对民众的吸引力。从执政党的角度看,一个执政党必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维护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