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业生态旅游是为当今劳累的人们提供清幽的绿色休憩环境的旅游开发新形式,这一旅游开发模式具有重大创新意义。本文在分析辽阳市农业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辽阳市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秉福 《科技与经济》2005,18(3):23-25,34
绿色农业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于受传统农业观念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法治观念淡薄等原因,我国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还存在种种误区。只有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走出这些误区,我国的绿色农业才能健康发展,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3.
绿色农业是汉中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处于产业成长初期。由于地方政府和农户经营绿色农业意识不强、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开发不够、政府财政的投入有限、社会化服务滞后等因素影响,发育较为缓慢。今后应着力提高地方政府与民众发展"绿色农业"意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基地建设为依托,走规模化之路;注重特色,加快绿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外危险病虫传入几率的增大以及农药对农产品污染的日趋严重,论述了开发绿色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提出应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用安全的目标出发,营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生存的环境条件,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以保障绿色农业安全生产,促进绿色食品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绿色农业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于受传统农业观念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法治观念淡薄等原因,我国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还存在种种误区。只有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走出这些误区,我国的绿色农业才能健康发展,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6.
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是人类健康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与现代市场有效营销策略相结合的结果;而打造绿色农产品原产地品牌则是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其绿色农产品品牌开发与营销体系整合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凤阳县原产地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凤阳县绿色农产品原产地品牌的有效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安庆农业生态资源覆盖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大的基础条件,笔者认为我市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前景广阔,并找出存在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利益协调与激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绿色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当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生产环境恶化和农业自身污染严重双重压力,导致农产品质量存在巨大安全风险。然而,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一是乡村工业化的经济发展取向与农业环境脆弱性的悖论;二是农业粗放式经营的经济理性与生态危机非理性的矛盾;三是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农产品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这些矛盾与困境的根源在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仍缺乏有效的制度激励。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要求实施绿色农业环境补偿制度,加强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白色农业”是三色农业(传统的“绿色农业”、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的“蓝色农业”和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白色农业”)。即大农业理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白色农业是在工厂里生产的,工人们在车间里穿戴白色工作服帽,生产环境高度洁净,故形象化地称为“白色农业”。其产品是无污  相似文献   

10.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县域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福建县域经济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和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走新型工业化和绿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农业发展经过了高产农业阶段和绿色农业阶段,目前已经逐步进入功能农业阶段。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资源与环境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首先介绍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产生背景和现状,简要总结了其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功能农业方面的进展和成果:(1)发现大批优质特色富硒土地资源,积极服务乡村振兴;(2)查明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绿色、无污染耕地,服务生态农业发展;(3)估算主要农耕区土壤碳库变化,服务全球气候变化决策。同时阐述了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在向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前行迈进的重要历史时刻,做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功能农业工作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物肥料不仅具有肥料效应,还具有农药效应和生态环保效应,是推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理想肥料。文山州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具备发展生物肥料产业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详细描述了中国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业的产生、发展历程,解析了绿色食品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所做的贡献。重点阐述了绿色农业的提出和所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强调继续开展绿色农业的指标体系研究,并提出绿色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模式。以减少化学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物防治技术为例,评述了农业科技投入不平衡,部分领域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的状况,呼吁政府应对天敌昆虫工厂化生产这一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工作予以支持。最后指出,农业科技项目应长期支持,这样方可获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沙产业与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西北沙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沙产业是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论述了沙产业开发必须与沙区生态条件不断改善和绿洲农业持续发展相结合,认为选择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是实施西北地区沙产业开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黄海沿岸是中国沿海滩涂面积最大的区域,后备耕地和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正在实施海洋"蓝色粮仓"战略,但黄海陆地"绿色粮仓"尚未开发。建议重点支持黄海粮仓绿色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建设,加强沿海滩涂地区耐盐水稻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加强稻麦两茬区的抗逆品种和减灾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创建;创建不同的现代农业、水产养殖、工业建设、生态建设、休闲养生、观光旅游等模式,实现工农业、生态环境的绿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以花江为代表的贵州喀斯特峡谷可持续发展模式结构进行了设计研究 ,提出“花椒—猪—沼气”和“砂仁—猪—沼气”的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模式 ,并对其可持续发展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沼气发酵与生态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发酵过程及影响发酵的因素和所用原料,综合论述了沼气发酵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生态农业的大背景对沼气发酵的前景、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农业”视域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敏 《创新科技》2015,(6):17-19
"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产业结合,必然能够给传统产业以新机遇,给中小企业发展以空间,给农民(农民工)就业以机会。本文在对"互联网+农业"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农业"视域下的现代农业的应该具备的特征,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健康为准则;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塑农业产业链等;并以这些特征为标准,具体阐述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贫困区农民脱贫增收走出多赢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1月,国家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已经成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艰巨任务。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扶贫攻坚的高潮,发展农业、提高经济效益仍然是最基本、覆盖面最广的产业扶贫内容。针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耕地少、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生态循环技术体系,构建生产和消费精准对接信息平台为推动力的脱贫致富思路,实现贫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脱贫致富目标,并以相关技术的具体方案,提出了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之规划中不可抗拒的主观因素,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占用了大量农林用地.为了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正在努力发展城市绿地.北京市为了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世界城市,于2007年启动了郊野公园环建设,2012年启动了平原造林工程.本文以城市绿地的起源、发展及其功能为主线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著作进行综述性研究,针对北京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