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海洋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浩瀚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又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天然药源。由于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十一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而靠传统的发展模式肯定是不行的——这种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在诠释什么是循环经济时,曲教授首先引用了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1966年的一个比喻。他说,鲍尔丁曾把地球看成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与太空中的飞船一样。两者的共同特征都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资源殆尽,即会毁灭。为了生存,飞船必须不断重复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运转寿命——或许,这是一种提出循环经济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球科学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提出21世纪地球科学应围绕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战略性调整,主要方向包括:环境导向型、资源导向型、生态导向型、灾害导向型和社会导向型地球科学。其中,环境型地球科学主要对环境地质背景、环境地质过程、全球环境变化以及环境质量、效应、保护、监测等进行框架性研究;资源型地球科学主张全球自然资源的理性开发,并为资源效用、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管理等提供战略性指导;生态型地球科学强调全球生态文明观,即强调自然地球系统、天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大统一;社会型地球科学强调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追求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灾害型地球科学强调人地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并为地质灾害的背景、规律、防治、预测、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新时期地球科学理应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农业、区域经济、旅游等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了当代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态势与地球科学发展历史及地球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后指出 ,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角度分析 ,2 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将沿三大科学领域转变 :即由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历史向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方向转变 ;由向地球系统索取各种自然资源为主 ,向以保护地球系统各种自然资源为主的方向转变 ;由研究地球系统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向研究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与研究人为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并重的方向转变。从而提出 2 1世纪地球科学可能将沿着理论地球科学、管理地球科学和人为地球科学三大科学研究领域发展 ,并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地球科学创新体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城市绿地系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是扩大城市生存发展空间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针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存在大量绿化“欠账”的现实,提出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建设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动力学讨论的是一个轨道世界和封闭系统,热力学讨论的是一个过程世界和开放系统。地球的热演化历史和地球内部热状态分布确定了地球演化进程的不可逆性和各种地质作用过程的不可逆性,也由此确定了地球为一开放的热动力学系统。按各种能量的来源不同,把地球内部统一的能量系统划分为6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即把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目标建立在对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保护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限制,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城市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框架,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以重庆为例,通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资源、环境、技术等子系统与GDP子系统联系起来,构建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处理由于城市资源耗尽和环境恶化所限制的经济增长问题,同时设定了基础、资源、环境、技术和经济5个情景,对不同情景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改变系统中的子系统不能实现重庆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是重庆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拥护现象日趋严重,城市资源得不到优化利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而现行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是单一面向交通的方法,没有考虑交通发展对资源的要求及对环境的影响,本立足中国国情,通过对21世纪中国城市交通领域发展趋势分析,建立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模式以及实现此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体系结构,并对理论体系中的4个关键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模式、高度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的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分析与预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重点对宁东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社会带来的影响因素和社会效益贡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宁东煤炭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了宁东煤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和资源、经济与环境子系统的关系,提出了实现宁东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总结出宁东煤炭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应是矿区在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持矿区经济得到延续和发展,通过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建立宁东生态工业园区,最终使矿区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护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更重要是的是维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护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不,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护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生态系统服务于对于地球的持续使用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energy budget in the system of the earth, atmosphere and ocean conforms to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namely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and it is balanced when the system is in a steady-state condition. However, the entropy budget following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is unbalanced. In this paper, we deduce the expressions of entropy flux and re-estimate the earth, atmosphere and ocean annual mean entropy budget with the updated climatologically global mean energy budget and the climatologically air-sea flux data.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th system obtains a net influx of negative entropy (-1179.3 mWm-2K-1) from its surroundings, and the atmosphere and the ocean systems obtain a net input of negative entropy at about -537.4 mWm-2K-1 and -555.6 mWm-2K-1, respectively. Calculations of the entropy budget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 of the local entropy flux, and the entropy production resulting from all kinds of irreversible processes inside these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研究的地球系统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方面论述全球变化研究的地球系统科学观:1)地球表层系统与系统外的物质能量交换;2)天-地-生系统论;3)天-地-人系统论。在此基础上,强调要调整人地关系,以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熵变原理与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代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从热力学的观点看,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物、能交换必然引起系统熵的变化。本文试从非平衡热力学原理的角度讨论生态系统与熵的关系,根据熵的变化来判别系统不可逆过程的方向,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进一步阐明生态系统的有序结构,评价现代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交通、城市化、能源、环保多方面的统一,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在我国未来综合交通系统中,应大力发展节油洁净的电气化交通。上海磁浮示范线的建成与顺利运营,宣告了作为人类第六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磁浮交通已经诞生,它将在我国综合交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从开拓应用、推进产业化与加强技术的研究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在我国积极发展磁浮交通的有关战略性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木对人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形成发展的作用和贡献。从人类发展进程、工具产生条件和相关历史证据看,史前人类木器时代是客观存在的,在进入石器时代以前,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木器时代。木与人类相伴的历史最为久远,人们与木相关的实践活动最为普遍和广泛,木对人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形成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借鉴人类过去的历史,“木”之道可望成为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和环境三大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朝科 《贵州科学》2010,28(1):38-42,75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本质上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变迁的历史。河流是产生和孕育人类文明的基本条件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人类与河流的关系史,所以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学会将自身与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其它要素置于同一个相互联系的平面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审视其它生命形式,唯有如此,人类才能在一个彼此联系的系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河流承载力理论的提出,就是试图把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长期以来的定性研究引向定量研究,从而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确定一个客观的标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幅员辽阔,湖泊众多。湖泊,是湿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孕育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记录了生命在大地上留下的最初足迹,感受到最古老的文化与智慧,而它象征着的才是人类最本质的财富。因此,湖泊带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塑造了和谐的生态文明。以哲学的思辨,用整体的、和谐的、可持续的现代发展观对我国的湖泊文化和生态文明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病"集中表现为城市交通拥塞、住房的煎熬、农民工之痛、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大中小城市规模结构失衡等方面,根源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意味着城市制度的公平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政府应当从人本主义出发,从建设宜居城市入手,推进可持续发展,出台更温情更人性化的制度,让和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至今仍未走出困境。在此形势下,对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讨、研究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稀土产业的现实发展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环境及趋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