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根据单螺杆油气混输泵的啮合原理,对该泵的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单螺杆油气混输泵的轴向力计算公式。对单螺杆油气混输泵的轴向力进行了试验研究,所得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本文的结论对单螺杆油气混输泵的设计制造和科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油气混输工艺是实现伴生气资源有效回收的关键技术,西峰油田高气油比下的油气混输工艺是油气密闭集输的难点,也是实现系统优化和工艺简化的关键点。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西峰油田油气混输泵的应用情况,指出高气油比下油气混输工艺的关键是控制进液率,对油气混输流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并对油气混输泵的选型确定时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全金属单螺杆泵的螺杆转子与定子在结构上没有内压缩过程,在用于井下潜油时需要较长的螺杆.为减小潜油螺杆泵的长度,提高其在油井中的通过性,提出一种具有内压缩过程且具有卸压通道的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推导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截面的型线方程,研究啮合间隙的变化规律,得到新型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的设计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正交设计方法的混输泵叶轮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自主研发并取得外特性试验数据的第三代混输泵叶轮为基础,应用L_9(3~4)正交表,以混输泵增压和效率为考查指标,对混输泵叶轮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获得9组参数组合.采用雷诺平均数值模拟方法,对正交设计中每种组合进行性能预测,分析得到一组最佳的参数组合作为优化后的叶轮参数,然后设计出与优化后叶轮配套的导叶,即得到一套优化后的增压单元设计参数.分别建立优化前后混输泵增压单元的计算流场,并对二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增压单元内流场特性相比优化前得到明显改善,增压提高约14.97%,效率增加约8.07%.  相似文献   

5.
用ANSYS对双头单螺杆泵衬套的受力情况作了有限元计算,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将螺杆泵衬套的有限元模型简化为平面应变模型求解。讨论了双头单螺杆泵衬套在受到均匀压力与非均匀压力,以及衬套和螺杆在静态接触的情况下,衬套内各点的变形、应力与应变的分布;揭示了双头单螺杆泵衬套的受力状态和变形规律。为双头单螺杆泵的结构优化设计及性能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双螺杆多相流混输泵是用于油气混输的增压装置 ,回流是影响多相泵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双螺杆油气多相流混输泵的几何解析 ,建立了不同形状回流通道的回流模型 ,回流量与压差、含气率有关 ,随着含气率的提高 ,回流量减少 ;压差增大 ,回流量提高 .可以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 ,降低双螺杆多相流混输泵的回流量 ,从而提高其容积效率 .  相似文献   

7.
采油螺杆泵磨损机理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今油田螺杆泵抽油井普遍采用的是单螺杆泵进行采油作业,针对螺杆泵转子与定子橡胶间的磨损问题,本文模拟GLB120-27型采油单螺杆泵螺杆-衬套副进行磨损试验研究,利用变频器改造MPX—2000型磨损试验机的参数及设计进行磨损试验的夹具,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现场实际工况确定试验方案及试验参数,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与速度、载荷、环境介质之间的规律,为分析螺杆泵橡胶衬套磨损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啮合理论推导了HSB400/2型单头双螺杆式油气混输泵的平面和空间共轭齿形型线方程及啮合线方程。给出了各段原始齿形型线和空间螺旋曲面方程。单头双螺杆泵与双头双螺杆泵密封腔的密封原理相同。两螺杆的齿形型线不同,但啮合线封闭,接触线连续,能够形成密封的工作基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圆盘密封单螺杆泵的啮合特性,分析了圆盘密封单螺杆泵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根据空间啮合理论及三维坐标变换原理建立了螺杆转子-密封圆盘啮合副的型面方程。利用上述方程得到了密封圆盘任意转角位置处的啮合特性分析模型,研究了啮合副型面参数对螺杆转子-密封圆盘啮合副啮合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密封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局部磨损且下半侧会先予磨损;不同截面上的密封盘其啮合角范围不同,当圆心角接近π时啮合部位最为集中;中心距、密封盘半径对啮合角变化影响较大,圆盘边缘倒角半径、偏心距的影响较小。通过对圆盘密封单螺杆泵啮合特性的研究,可为以后对其啮合副型面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种单头双螺杆的啮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啮合理论推导了HSB400/2型单头螺杆式油气混输泵的平面和空间共轭齿形线方程及啮合线方程,给出了各段原始齿形线和空间螺旋曲面方程,单头双螺杆泵与双头双螺杆泵密封腔的密封原理相同,两螺杆的齿形型线不同,但啮合线封闭,接触线连续,能够形成密封的工作基元。  相似文献   

11.
CC型单螺杆压缩机为单螺杆压缩机型式之一,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很有发展前途。本文推导了这种压缩机栅轮齿侵入螺槽的面积、形心、螺槽容积和理论排气孔口等一系列计算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种压缩机设计与制造的主要结构参数的选取原则,并通过实际计算提出了一系列推荐选取值。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这种压缩机相对CP型单螺杆压缩机所具有的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2.
对输送气液两相混合物及纯液体时单螺杆油气混输泵的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改变泵排出闸门的开度和供气量的大小得到了在不同的吸入气液容积比下的外特性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当介质含气量为零时,会出现大量液体沿密封线泄漏的现象,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工作。但在输送空气和水两相混合物时,如果吸入气液容积比过大,则会出现强烈的振动和噪音,使泵的工作中断,一般应使吸入气液容积比在1.5:1~5:1范围内。在稳定工作区范围内,不同的含气量条件下,随着排出压头的增加,混合液总量稍有下降,轴功率直线上升,效率呈抛物线变化。  相似文献   

13.
螺杆泵定,转子主要参数及定子模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螺杆泵定、转子的主要几何参数,分析了定子模芯的设计问题,并给出了较为实用的理论和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的螺棱断面形状对PVC木塑材料熔融输送段熔融过程的影响.采用流变实验,获得PVC木塑材料的黏度数据,由幂律模型与近似阿雷尼克斯模型共同给出黏度模型,并运用Polyflow中Polymat模块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数值分析研究所需物料流变参数;应用PRO/E建立三维实体模型,采用Gambit进行网格划分,运用Polyflow的网格重叠技术并生成叠加网格文件,确定物料参数和边界条件后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求解得到不同螺棱断面形状对PVC木塑单螺杆挤出机熔融输送段各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单螺杆泵采油系统杆柱瞬态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油杆柱运动的数学模型是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动态特性预测及工况诊断的理论基础.对地面驱动单螺杆泵采油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抽油杆瞬态动力学模型,克服以往静力学模型无法动态反映抽油杆柱受力和运动状态的缺点.利用Newmark直接积分方法对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可获得任意位置处抽油杆柱扭矩载荷随时间变化曲线、任意时刻沿井筒侧向位移等.由于模型中运用经典碰撞理论考虑碰撞接触的影响,因此该模型可更加真实地反映抽油杆柱的受力和运动状态,同时为螺杆泵井扶正器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利用该模型编制的软件在二连油田的应用证实了它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以电潜单螺杆泵油井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油井供液能力 (原油入井流动特性曲线 )、单螺杆泵的特性和整个系统的协调工作为依据 ,利用系统节点分析方法和最优化技术 ,把获得设计产量下的系统效率最高或能耗最低作为优化设计目标 ,介绍了井下电潜螺杆泵子系统基本模型的建立方法 ,并给出了有关的换算关系式、优化设计方法及步骤。利用现场优化设计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为油田电潜单螺杆泵油井生产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介绍齿轮泵壳体容腔结构的公式,给出不同强度理论下壳体承压与强度的关系式.为验证关系式和设计的正确性,在实验室中常采用静压试验或光弹试验来检验.这种优化设计的方法也可以推广到不用型号不同压力等级的壳体设计中,为高压齿轮泵壳体结构设计、螺钉孔分布及优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短幅内摆线型单螺杆式水力机械的平面啮合和空间啮合理论,推导了螺杆和衬套的曲面方程,讨论了其啮合特征,对螺杆-衬套副的密封原理也进行了分析。本文所得的结论对于该型单螺杆式水力机械的设计计算和加工制造,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